陳錢林
孩子天生愛游戲。在游戲中,孩子不僅能發(fā)展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和創(chuàng)新規(guī)則的習慣,更能獲得無比幸福的體驗。很多人都認為,游戲是孩子的一種愛好。而我認為,游戲是兒童的基本需要,如同吃飯、睡覺一樣不可缺少。
孩子喜歡上學,原因之一在于能和同伴玩。家長往往看重知識學習,一旦孩子上學了還在游戲,總覺得是貪玩,常給予否定。實際上,知識學習固然重要,而游戲作為兒童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依然不可缺少。家長不僅要在家里繼續(xù)給予孩子游戲的時間和空間,還有必要了解孩子在學校如何玩,通過引導使孩子在學校玩得更健康、更快樂。
玩具我喜歡自己來創(chuàng)作
我希望孩子以后多讀書,所以陳杳與陳杲出生后,我最早給他們的玩具就是書。兩個孩子從看書、擺書、扔書到翻書、找書中的相同字、看故事、講故事,與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筷子玩具是陳杳與陳杲玩得最多的玩具。幼兒時期,我就教他們用筷子擺算式。先是一位數(shù)的加減算式,接著是兩位數(shù)的加減算式,后來是多位數(shù)的加減乘除算式,最后是由橫式變成豎式。在玩筷子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陳杳習慣于配合陳杲擺,于是又有了新“發(fā)明”:鋸成長短不一的筷子段,讓陳杳擺“畫”,她擺“畫”的興趣比陳杲好。
自從有了擺筷子玩具,我家大大小小的房間總是擺著各式各樣的算式和“畫”。我們有時不小心碰了“作品”,兩個孩子很快就恢復(fù)“原狀”。盡管房間里特別“怪”,我也總是表揚。有時,實在弄得連人都走不進了,我再引導孩子整理一下“作品”。后來,我規(guī)定了一些不能擺的地方,孩子也都接受,將“作品”擺在他們自己的“地盤”。
客人來了,經(jīng)常驚訝于那些“筷子作品”。許多時候,客人總是好奇地叫兩個孩子表演,他們的“技藝”總是贏得喝彩聲,這樣他們的興趣更濃了。
選玩具,貴的不一定就合適
我反對給兩個孩子買貴重的玩具。一次,親戚送來標價好幾百元的電子汽車,玩了幾次后,我就不讓他們玩了。我覺得,孩子的世界應(yīng)該是淳樸的,給孩子過于刺激的玩具,可能會促使孩子養(yǎng)成追求刺激的不良習慣,昂貴的玩具可能還會誤導孩子有虛榮心。
兩個孩子的玩具基本上是實用型的,除筷子玩具外,還有棋類、球類、布娃娃、地球儀等。有時候,根本就沒有什么特別的玩具,無非是幾張紙而已。如走迷宮,兩個孩子畫各式迷宮,讓對方走。畫迷宮是游戲,走迷宮也是游戲。兩個孩子很喜歡玩演兒童劇本的游戲,基本上也不需要什么玩具。
在游戲中發(fā)掘教育資源
游戲是兒童生活的重要方式,家長參與孩子的游戲,不僅讓孩子感到更加親近,也可在游戲中不斷發(fā)現(xiàn)教育資源。
陳杳與陳杲做游戲時,常叫我參加。如果不是特別忙,我都會很樂意聽從他們的指揮。我與兩個孩子玩得最多的是下棋,包括陸軍棋、象棋、圍棋、跳棋等。每次下棋,我都先讓兩個孩子贏幾局,等他們高興時再讓他們輸幾局,最后鼓勵他們要爭取進步。在下棋的過程中,兩個孩子經(jīng)歷了輸贏,體會了酸甜苦辣的感受,反倒激增了興趣。后來,兩個孩子不斷發(fā)明新的下棋法,并以戰(zhàn)勝我為樂,興趣自然更濃了。兩個孩子創(chuàng)新的下棋法不下十種,這時候的棋已經(jīng)成了他們創(chuàng)新游戲的玩具,下棋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游戲,而成了一種智力開發(fā)的手段。
在游戲中聽從孩子的指揮
家長如果希望主導游戲進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當”指揮,那么孩子就會不喜歡與大人玩。
小學時,兩個孩子喜歡玩演兒童劇的游戲。有時缺個什么角色,也把我拉進來。在這些兒童劇游戲中,凡壞人小時都會打人,壞人名字有叫圖圖的,意指糊涂;有叫賈明的,意指假的明亮,性格很陰森。凡好人,生下來都會講話,會有發(fā)明。有段時間兩個孩子喜歡華羅庚,主人公就叫羅羅,是大科學家,能造飛船。游戲中常有個叫金星的人,武功超強。我有時也參與進來,由孩子分配角色。只是因為表現(xiàn)“不靈活”,后來兩個孩子也不喜歡拉我入伙。不過,即使“討人嫌”,我有空時還是喜歡在旁邊看看,不時插一句逗逗樂。
不玩有損健康的游戲
孩子缺乏判斷力,常會想出一些損害身心健康的游戲。這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引導、制止。陳杳與陳杲有一次玩在床上爬到桌子上再爬到窗戶上的游戲,這很容易受傷,我發(fā)現(xiàn)后馬上制止了。
電子游戲需要動手動腦,對發(fā)展智力有好處,問題是損害視力,還容易上癮。兩個孩子小時候,我禁止他們玩電子游戲。禁止的方法很簡單:在家里從來不讓他們玩電子游戲,到親戚家做客,我們都隨時警惕、防范孩子接觸電子游戲。讀幼兒園后,兩個孩子看到同學玩電子游戲,也想玩。讀中學后,隨著上網(wǎng)機會增多,接觸電子游戲的機會也多起來。此時兩個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較強的自制力,適當玩電子游戲我也不反對。印象中,兩個孩子很少玩電子游戲。
有損身體健康的游戲相對好發(fā)現(xiàn),而有損心理健康的,更需家長多一雙慧眼。我不允許兩個孩子玩打打殺殺的游戲,家里從來沒有玩具手槍、玩具寶劍之類的東西。拿玩具手槍對著人玩,這是對人的極其不尊重。有一次,兩個孩子買來變形金剛,很喜歡。我發(fā)現(xiàn)那些變形金剛,頭可轉(zhuǎn)到后面,手腳都可以變形,馬上引導說不能玩。我覺得,在孩子眼里,這些變形金剛就是“人”,把“人”的頭、身體變形,這是一種殘忍。兩個孩子舍不得這些“變形”游戲,我就去找了一些可以變形的數(shù)字玩具代替,兩個孩子也很喜歡,變形金剛自然就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