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春霞
【摘要】就像史鐵生說得那樣,我們不能指望沒有困境,可我們能夠不讓困境扭曲我們的智慧和心靈。苦難是一塊巨石,如果把困難背在肩上,它會令人窒息;如果把困難踩在腳下,它會是我們前進的階梯。讓我們勇敢面對挫折,積極超越苦難,活出自己的精彩。
【關(guān)鍵詞】教學(xué)設(shè)計;《我與地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biāo)識碼】A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通過品讀三處地壇景物特點,理解作者心路歷程,體悟作者對苦難的態(tài)度與生命的思考。
2.通過研討概括母親的形象,感悟作者對母愛的理解與受到的啟發(fā)。
3.能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對如何對待困難挫折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教學(xué)重難點】
1.以景物描寫為載體,分析地壇給“我”的啟示,理解作者心路歷程,體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2.通過自我品讀、小組交流、教師點撥等形式,概括母親的形象,感悟作者對母愛的理解與受到的啟發(fā)。
【教具準(zhǔn)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情景導(dǎo)入
照片上這個身體殘疾但笑容陽光燦爛,精神像鐵一樣堅強的硬漢作家你認識嗎?對,他就是史鐵生。今天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他的一篇散文名篇——《我與地壇》。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段文字: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還有什么勁!
—《秋天的懷念》
這是史鐵生在他生命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之后的內(nèi)心寫照,那么,到底是什么給了他活著的勇氣,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史鐵生,走進地壇。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著名作家、散文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qū)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工作。后來又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2000年去世。自稱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
1979年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法學(xué)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陸續(xù)發(fā)表了《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命若琴弦》等多篇小說。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三、文本研習(xí)
(一)整體感知
請快速回顧文章內(nèi)容,說說文章前后兩部分是如何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相互銜接又照應(yīng)題目的?
學(xué)生回答并明確:
從內(nèi)容看,第一部分內(nèi)容,寫了我與地壇的故事,第二部分內(nèi)容,寫了我與母親的故事,而我與母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地壇。
從結(jié)構(gòu)上看,第二部分開頭有一句話“現(xiàn)在我才知道,當(dāng)年我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jīng)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前后兩部分有機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二)走進地壇
思考討論:在第一部分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地壇?一個怎樣的我?我與地壇之間又有怎樣的密切關(guān)系?
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他搖著輪椅,帶著生與死的命題進入了地壇,地壇也以它特有的方式改變著他,影響著他。文中集中描寫地壇景象有哪些段落?(3、5、7段)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這三個部分的景象,分別給作者帶來哪些生命的啟示?
(幻燈片)這是一個怎樣的地壇?它給“我”哪些生命啟示?
(1)初識地壇:(研習(xí)第三段)
師:從這段描寫來看,地壇在作者眼中是怎樣的?
生:廢棄、破舊、荒蕪冷落、幽靜。
師:為什么選擇來這樣一個荒蕪冷落的園子?
生:同病相憐,宿命的味道,緣分。
師:失魂落魄的我與荒蕪冷落的地壇,相憐相惜,褪去昔日榮耀的古園(曾經(jīng)是明清15個皇帝的盛大祭地場所)像一位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容納了殘廢了雙腿的我。還有沒有其他原因作者選擇來地壇?
生:因為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到自己的影子。
師:在一片沉靜中,更容易讓人學(xué)會思考,試著認識自己。
生:因為這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師:地壇就像是作者的一位難友,一位知己。作者在這里找到了精神的家園。
(2)感悟地壇:(研習(xí)討論第五段)
師:那么,作者認為地壇只是荒蕪的嗎?
生:不是?;氖彽凰?,充滿生機活力。
師:我請一個同學(xué)來朗讀一下第五段中直接描寫地壇景象的句子。
(生朗讀:蜂兒部分——)
師:這些小昆蟲向“我”展示了一個繽紛的生命世界,園子變得不衰敗,它讓作者意識到不管怎樣微弱纖細的生命主體,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有屬于它的歡樂、悲傷和情趣。生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jié)日,不必急于求成。
(3)再識地壇:(研習(xí)第七段)
當(dāng)“我”解悟到生是事實,死是節(jié)日這樣一個生命內(nèi)涵時,“我”便順理成章地安然于生命的逆轉(zhuǎn)與命運的安排,不再恐懼,因而可以坦然面對人生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怎樣活。請大家自由朗讀第7段關(guān)于地壇的描寫,“我”從這些景象中,是否找到了怎么活的答案?
文章寫道,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
師:有哪些東西是不能改變的?
生:落日,雨燕、孩子的腳印、時間、古柏、落葉——
那么,這些永不改變的景物解答了作者“怎么活”的問題了嗎?要向這些永恒存在的事物一樣活著,而落日,時間,古柏,它們又是怎么活著的呢?
生1:落日。燦爛著它的燦爛,將自己的光輝發(fā)揮到極致,創(chuàng)造了一種驚艷的生命美感。
生2:雨燕。引吭高歌,“叫喊得蒼涼”,寫出了其奮力高歌的情態(tài),不屈服于命運,活出自己的精彩。
生3:孩子的腳印,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讓人浮想聯(lián)翩,那是多么歡快的場景啊。孩子,歡快、自由、無拘無束、熱情、奔放、無憂無慮,那是活力的象征。
生4:蒼黑的古柏。這里的古柏恍若歷經(jīng)滄桑的時間老人,始終鎮(zhèn)靜地站立著,看人世的欣喜、憂郁,不悲不喜,泰然自若。
生5:秋葉的落葉。落葉的飄落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落葉的飄落,意味著的是生命的結(jié)束。落葉離開枝頭,“飄搖歌舞”顯出的是對生死態(tài)度的瀟灑,“坦然安臥”呈現(xiàn)的也是對生命的另一種釋然和坦然。面對死亡,也可以是安慰和坦然的壯烈。古柏,落葉的啟示——用坦然的心態(tài)活著。
師:這樣被人肆意雕琢和改變的地壇,仍然有著生命的律動和永恒,給了作者怎樣的啟示?
生: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珍惜生命,活出精彩。
四、德育拓展
1.引入史鐵生本人的語句:
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史鐵生
2.引入華語文學(xué)傳媒大獎授獎詞: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膬?nèi)心。
是的,史鐵生用自己堅韌的意志、坦然的心態(tài),站成了一個大寫的人。
3.讓學(xué)生調(diào)動積累,說一說知道的名人超越苦難,活出精彩的例子。
五、小結(jié)
沉寂的地壇,雖然一言不發(fā),但卻以它最本真的生命狀態(tài)向作者呈現(xiàn)著有關(guān)生和死的答案。它不僅見證了史鐵生苦難的全過程,也見證了他感悟生命,走出困境的時刻。
接下來,我們將走近第二部分,去感受母親帶給作者的啟迪與激勵。
六、文本研討
1.從第二部分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和一個怎樣情感變化的我?
成果展示:
生1:一個理解兒子的母親。
生2:一個苦難的母親。
生3:疼愛兒子的母親。
生4:聰慧堅韌的母親。
生5:有毫不張揚的愛的母親。
師:是的,這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在用自己的行動感染激勵著兒子,去尋找自己的自立自強的幸福之路。那么,她的兒子一開始就理解嗎?因此作者才有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那些情感。請結(jié)合文本闡述你的看法。
生1:理解與頓悟
生2:后悔莫及
生3:懷念母親
生4:感恩母親
師:那么作者又從母親身上學(xué)到了哪些啟示?
生1:學(xué)會了堅韌地面對困難,學(xué)會了默默不張揚的愛,學(xué)會了理解別人。
生2:學(xué)會了珍愛生命。
2.請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中你認為最能打動你的寫母親的段落,體會母親的這種情感。
七、課堂總結(jié)
思考:地壇、母親、我三者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深化主旨)
提問明確:
史鐵生從腿開始思想,體察心靈,在地壇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使躁動的心走向?qū)庫o;在一次一次地尋求中,終于體悟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自己的車轍與母親的足跡在這個荒蕪而又充滿生機的園子中融為一體,成為永恒。地壇是我的精神家園,母親是我生命的依托。地壇歷盡滄桑,母親飽受磨難。地壇沉默,母親不語。可以說,母親是作者心中的地壇,地壇更是作者心靈的母親,三者有機地成為一體。
八、課堂拓展練習(xí)
1.生活中你曾經(jīng)遭遇過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你是怎么處理的?
2.在走出困難挫折時,你有沒有一個像地壇或母親這樣的精神支柱?
3.仿寫練習(xí):
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業(yè)布置
1.總結(jié)地壇與母親的異同,并從傳統(tǒng)文化中探究“地—母”之間聯(lián)系的根源。
2.推薦閱讀史鐵生另外的作品《秋天的懷念》加深學(xué)生對母親的理解。
十、結(jié)語
史鐵生曾這樣解釋過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地去看它,借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去向?!边@可以看作是對他作品最好的注釋。
就像史鐵生說得那樣,我們不能指望沒有困境,可我們能夠不讓困境扭曲我們的智慧和心靈??嚯y是一塊巨石,如果把困難背在肩上,它會令人窒息;如果把困難踩在腳下,它會是我們前進的階梯。讓我們勇敢面對挫折,積極超越苦難,活出自己的精彩。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