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姣
于永正老師要來學校指導語文教學工作,我被選為十一名講課教師之一。知曉這一消息,我心潮澎湃:該怎樣展示最好的自己?于老師會欣賞我的課嗎?周末的兩天,我沉浸在備課的幸福與焦慮中。
第一日:我要與于永正老師同課異構
新的一周來臨,課的雛形已經(jīng)“出爐”。我告訴自己要穩(wěn)住。剛跨進辦公室的門,教導處的邱老師便匆匆報來了快訊:“你的課由周二改到了周三。”這個延期的消息帶給我的卻非慶幸,而是更深度的焦灼—跟其他講課的同事不同,他們只是等待于老師觀課評課;而我,要跟于永正老師同課異構。
這無異于在我心中投下一枚炸雷。我愣在那里,嘴巴半天沒合上,我微微嘆息:“我一介胸無點墨的普通教師,日常教學難題尚且懵懂困惑。現(xiàn)如今竟要與名師同臺切磋,學校怎么會生如此班門弄斧之策!”驚詫、猶疑、焦慮……一切落地后,留下的竟是汩汩涌出的欣喜。是啊,與其說與這位譽滿全國的名師同備課共上課,不如說可以借此機會,請專家以“伙伴”的角度,以“同事”的起點,以最親密的距離,給予我指點評教,這是何等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
上午第一節(jié)是蔣老師的課。于老師坐在教室最后面,我夾雜在一眾語文教師之間。小蔣不愧是學校知性文化的代言人,我很快被她的熱情洋溢所感染。她大膽嘗試的“質疑—解疑—感于疑”思路,鮮明激烈且直扣人心??墒俏铱偢杏X少了點兒什么,什么呢?是語言的味道,對,是語文的味道。
評課時,于永正老師用“啟迪心智”來形容蔣老師課,說這節(jié)課思辨性十足,但語文味兒欠缺;轉而又提示小蓋,課堂中讓學生寫廣播稿的設計非常精妙,不過最好融本課的幾個訓練點于廣播詞中,可以達到一石二鳥之效。我從他淡然而平靜的臉上看不出贊賞的激越,也看不出責備的不滿,仿佛所有種種都是農(nóng)場里來回踱著步的牛兒,壯實與孱弱只是這一路上的臨時狀態(tài)。一切都在成長中。我想:他的眼里,我們一定都是在成長中的后輩;而他,是那個耐心的調(diào)教人。
幾欲抒發(fā)胸臆的我,終于未發(fā)一言。于老師點評的核心內(nèi)容與我的看法驚人吻合,我在這細細聆聽中慢慢享受著這種視界融合—我與這位了不起的調(diào)教人的視界融合。竊喜!得意!
于老師,您知道會議室的姑娘小伙子里,有一個毫不起眼的我,要與您同上一堂課嗎?
第二日:這樣的我,這樣的您
晚上將教學設計做了進一步細化與精化。上午聽宋老師的課時,我覺得頭暈得厲害,渾身輕得要飄起來;所幸小宋沉重的課堂基調(diào)牢牢地把我釘在了“大地”上。她講的是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正契合于老師的“回鄉(xiāng)指教”—萊陽是他的家鄉(xiāng)。我分明看到他在孩子們朗朗讀詩時因濕潤而閃爍的眼睛。抬起頭,我又望向講臺上小宋那因動情而撲閃不停的大眼睛,叩問自己:我還有如此的激情嗎?短短三日的備課,于我卻是過了三年。每個想法,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句話,每個字,在胸中翻騰,在心中回旋。
評課時,我按捺不住澎湃的心,贊嘆宋老師課堂上洋溢的濃濃的人文氣息。我聽到自己的聲音在發(fā)顫,第一次這樣面對于老師暢抒己見,我是多么的陶醉于這種感覺!于老師果然向我投來會意的一瞥。他點評時,用了個“情”字。“重情趣”是于老師“四重”教學思想之一,宋老師的課飽滿地詮釋了一個“情”字。是啊,于老師,我現(xiàn)在無比地堅信:您所欣賞的,我所屬意的;您所倚重的,我所堅守的;這樣的我,這樣的您,同上一堂課時會不會思路重合,異曲同工呢?
晚上,于老師給全校語文教師做了一場關于朗讀的專題報告,他出神入化的朗讀把我們帶到一個個或悲或喜的世界。原來于永正的“永”作“詠”解,才是最恰當?shù)陌。∮诶蠋熢谝运呤d閱歷來朗讀故事、朗讀人生,朗讀屬于他的語文教學。聽著聽著,我突然滋生了關于明天上課的新想法—朗讀。原本設計中這就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現(xiàn)在聽君一席,我決定把原設計方案中師生賽讀不同章節(jié),更改成師生賽讀同一章節(jié)。如此“賽讀”實為“范讀”,不僅可以巧妙地達到指導朗讀的目的,而且保護了學生的好勝心與表現(xiàn)欲。
于老師請教師們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我勇敢地扮演了一次惡狠狠的老狼,成功地拋掉一直以來的溫婉形象,讓同事們大吃一驚。
展示全然不同的自己,這種感覺非常美妙。我不喜歡給自己塑造一個固有的面孔,就像站在課堂上時,我每天都想變一個嶄新的自己,讓孩子們又驚又喜。
一天只吃一頓飯,卻一點也不覺得餓,因為我的心已經(jīng)滿滿的,可是還是覺得想“要”,想要從這位語文教育專家身上吸取更多的知識營養(yǎng)。
于老師,您知道這只“大灰狼”,明天要與您同上一堂課嗎?
第三日:一顆強烈的求知心
許是昨天著了涼,一大早,就噴嚏連連。晨起梳洗時,我有了新的想法:“小潔手里緊緊攥著的,僅僅是一塊面包紙嗎?”這一處的語言感悟可以“湖?!睘榛c,繼而延伸至“藍天、白云、高山”,延伸至第七單元的專題解讀。
上課的精神狀態(tài)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可能吃了片感冒藥,有些困倦。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語,幾乎都是即興發(fā)揮的,課前備好的課竟忘了個大半。不過我很快被孩子們調(diào)動起來。平時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課堂上,我把孩子們激發(fā)起來,當我瀕臨竭盡,孩子們會把我再調(diào)動起來,讓我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他們的思想世界,所以與其說我給了孩子們語文的翅膀,不如說孩子們給了我語文的快樂。因為如此,我迷戀著與小家伙們在一起學習的感覺,當然,他們也癡迷語文課上的孫老師。我很慶幸自己按預設的步驟一程未落地走了下來,雖然有些吃力。
于老師很從容。他的課從始至終沒有多少提問,簡潔至極;指正生字詞讀音,也是揪出兩個最易讀錯的;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花了幾近半節(jié)課;只提了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之后,便開始教學生寫生字……
兩堂課后,于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關于課型的小型報告。他言辭犀利地指出:枝節(jié)繁多的線型課結構,會大大削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縮短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而板塊狀結構的課,則留給學生相對較大的學習與思考空間。反觀我的課,的確在一些細節(jié)繁復中駐留羈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相對狹窄。夜深了,于老師幾乎洞悉一切的眼神似乎依然直視著我,他最后問我的話依然在耳邊回響:“你這樣上課要記要背很多,很累,是不是?”是啊,我引以為傲的預設落實,內(nèi)中含著多少牽引與控制!使盡渾身解數(shù)指揮著“千軍萬馬”的我,又豈能不累?
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相識!
折戟沉沙的失意與傷感,也不能掩埋我一顆強烈的求知心。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從頭至尾地審視自己,不,確切地說,是解剖自己。今晚我下定決心要把自己解剖個數(shù)遍,也要弄明白眼前混沌的一切……
于老師,您知道嗎?今天我所得到的,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第四日:那一片栽種著夢想的園子
今天是全市語文教師到九中觀摩于永正老師語文課堂教學的日子,而且,是他收關門弟子的日子。驚悉要參加拜師儀式,我的震撼較之兩天前受命時更甚!心下很是費解:這樣糟糕的我,于老師為什么會接納呢?
《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本書我上初中的時候讀過,遙遠的記憶中依然留著一絲綿長的蒼涼的草木氣息。沒想到,這氣息與于老師的教學風格氣質完美地融為了一體。老人家一舉手,一投足,活脫脫就是慈愛的親切的老祖父;而他身畔的學生活脫脫就是小蝴蝶,就是大榆樹,就是那童稚頑劣的小孫女。我看到并且嗅到這種來自課堂上的濃濃的綿長的草木氣息,這是學生能夠自由舒暢地進行思維呼吸的綠色氣息。
中場休息時,我和小蔣、小宋、小蓋等六位徒弟到后臺做拜師儀式的準備。于老師微笑著朝我們走過來,同伴們激動地迎上去與“師傅”握手。我縮在最后面,此時覺得自己真像一只“丑小鴨”??伞皫煾怠眳s偏偏朝我走過來,握住我的手,半晌,說:“怎么這么涼?。俊?/p>
我望著他,百感交集。于老師的兩只大手輕輕扣攏了一下,想要給我些許的溫暖似的,問:“還冷嗎?看了《祖父的園子》這堂課,領悟了我昨晚跟你講的話了嗎?”
我沉默許久,答道:“我還在思考?!?/p>
是啊,我在思考。雖然現(xiàn)在還看不到邊際,但是從昨晚到此刻,我已經(jīng)琢磨出了令自己為之一振的頭緒。
第一,我昨天執(zhí)教的課亦屬板塊狀結構的課,并非線型結構,因為它不是靠分析講解貫穿始終的。
第二,為什么我的板塊邊緣模糊不清呢?首先,我有意地避諱板塊之間的明顯隔裂,努力營造一個相對圓融的語文語境。其次,我不滿足于板塊滑移,而是臨淵羨魚,穿插了寫字訓練,兩處語言訓練點以及一處思維感悟點。綜觀整堂課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很是鮮明,無非是依托朗讀再現(xiàn)語言文字,吸納語言文字;借助想象與情境創(chuàng)設,感悟“留住美,守護美”的道德情感。但是正因為板塊之身攜帶之“點”未分主次,且用力均衡,使孩子的思維呼吸空間相對狹窄,成為課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如此以來,課堂上的教師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卻因為“呼吸”不暢,無法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感。
第三,課堂板塊不應成為模式,而應依據(jù)學情量身制作就像本次同課異構中,我和于老師在進行朗讀指導上,梯度層次不同;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方面,目標要求也不同,正是基于兩批學生上課時的學情而考慮。
雖然還不成熟,但我迫切地要把這些想法說與于老師聽。午餐時間,因為沉浸在滿腹思考可以汩汩冒出的酣暢之中,我甚至不曾發(fā)覺于老師碗里的水餃已經(jīng)涼冰冰了……
于老師對我的見解給予充分肯定,然后針對他今天執(zhí)教的《祖父的園子》,講述他在教材解讀、課堂板塊安排上的備課過程,結合課上的一個個細節(jié),再一次教給我如何避免“課堂不能承受之輕”。
“其實我老早就認識你并且非常欣賞你了!我剛來你們學校的時候,翻閱你們學校教師美文集,就喜歡上了那篇序言,文筆很是犀利!一問才知道是你寫的喲!”吃飯間,他老人家就一直地把“小孫的文筆很好啊”掛在嘴邊。我終于忍不住了,說:“可那終歸是‘副業(yè)’,我想要的是您從我的課上真正認識我?。 ?/p>
“怎么是‘副業(yè)’呢?語文教師的文筆怎么能是‘副業(yè)’呢?聽了你的課,更確信我的眼光沒有錯??!”
“不是很稚拙的徒弟嗎?”
“是印象最深刻的徒弟啊!”
“可我不是個循規(guī)蹈矩的徒弟,哪怕師傅您的教導,我也只有經(jīng)過自己的判斷與驗證,才會吸納運用?!?/p>
“年輕人就要有自己的思考,很
好啊!”
接著,于老師又鄭重其事地叮囑我:“要把步子再放大一點,大膽干,勇
敢闖……”
于老師吃起飯來特別認真,鬢旁疏落的白發(fā)隨著雙頰的一起一伏而不停抖動,讓我突然想起《回鄉(xiāng)偶書》中的那句“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陽光下,我看到他拿著筷子伸向嘴里的手也在微微地顫動,心下一酸:本該頤養(yǎng)天年的老人,卻依然跋涉在這條艱難的傳道之路上!此時此刻,他千里之外的兒女難道不會擔憂老父這深深的辛苦與疲憊?
一會兒的工夫,于老師已經(jīng)放下碗筷,投向我們的又是一張燦爛無忌的臉,那樣子像極了《祖父的園子》里的真純可愛的小孫女。
是啊,他熱愛這片園子,這片小學語文教學的園子里栽種著他一生的喜、怒、哀、樂和年輕浪漫的夢想。
于老師,您知道嗎?我多想也住進這片園子,可以暢享一草一木一花一樹的眷顧與清澈的自然之泉……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陽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任媛媛
renyy@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