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曦
2015年福州市中考物理試題第16題是一道選擇題,但卻讓很多學生又愛又恨.教師們普遍認為本題情境是學生所熟悉的,現(xiàn)象簡單明了,卻由于學生的大意,沒有認真進行分析而進行生搬硬套,使得實測得分率是0.52.試題的原題如下:
例如圖1甲所示,小球從某高度處靜止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并壓縮彈簧.從小球剛接觸到彈簧到將彈簧壓縮最短的過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彈簧被壓縮的長度Δl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1乙所示,其中b為曲線最高點.不計空氣阻力,彈簧在整個過程中發(fā)生彈性形變,則小球
A.受到的彈力始終不變B.運動過程動能一直增大
C.運動過程機械能不變D.在b點時重力等于彈力
本題如果稍加分析,根據(jù)排除法很容易得出正確答案是D,但絕大部分的學生選擇的答案卻都是B或C,甚至有的學生還認為本題沒有正確答案,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1試題命題的立意分析
從知識立意上看,本題以小球落在彈簧上后,彈簧的形變和小球速度變化為情境,著重考查學生對彈力、能量轉(zhuǎn)化和力與運動關(guān)系的認識;從能力立意上看,結(jié)合v-Δl圖像信息的獲取,引導學生從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出發(fā),對小球運動的過程進行受力分析,以及從能量觀點進行初步的分析,突出了物理思維,有效考查了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達成情況.
因此,在中考試卷中適當設置一些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試題,強調(diào)能力立意,甚至素養(yǎng)立意的試題,引導學生重視多角度、多層次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這有利于初高中教學的銜接.
2試題錯答的成因分析
在考試后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考生考試時受心理緊張和時間緊迫的影響,在思維定勢的作用下,答題不仔細分析具體的物理過程,想當然地生搬硬套大腦記憶的解題思路,導致錯誤.本試題讓學生產(chǎn)生思維定勢的影響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1)“小球從某高處靜止下落”——學生潛意識的生活經(jīng)驗認為下落的物體速度越來越快,因此沒有仔細從題目和圖像中獲取關(guān)鍵信息,就貿(mào)然選擇了錯誤的答案B.
(2)“不計空氣阻力”——學生說在學習機械能時,老師曾經(jīng)說過“不計空氣阻力,物體的機械能守恒”,而且在復習時,大量的習題也都是這樣表述和判斷的.這種大量練習的不斷強化,導致許多學生按頭腦中已有的認識,幾乎不假任何思考就選擇了錯誤答案C.本題中“不計空氣阻力”,實際上是指小球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嚴格來說還包含地球)機械能守恒,而不是小球機械能守恒.小球在下落的全過程中,動能先增大后減小,重力勢能不斷減小,所以小球的機械能最終也是減小的.這說明學生受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不能根據(jù)具體的問題,靈活、準確地確定研究對象,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思考問題.
(3)“v-Δl圖像中b點速度最大、c點速度為零”——學生把平時學習和習題中不斷強化的“物體靜止,速度為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認知遷移到本題的解答中,認為c點速度為零也應該是重力等于彈力,所以放棄正確選項D,而選其它選項或者認為本題沒有正確選項.這里許多學生首先就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區(qū)分物體速度瞬時為零和物體保持靜止,把物體速度瞬時為零也當成受力平衡.實際上,本題中的小球下落接觸彈簧后,由于彈力是變力,所以小球的運動狀態(tài)在不斷發(fā)生改變,當彈力等于重力的瞬間,小球速度才達到最大.之后,彈力大于重力,小球才開始減速下落.多數(shù)學生的錯選,說明這些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力和運動之間的關(guān)系,在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下不能形成物理事物的動態(tài)圖景,不善于對物理過程進行分析,從而忽略了問題的本質(zhì).
3試題帶來的教學啟示
思維定勢是人們在之前的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積極的思維定勢可以促進學生快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題的速度,但是消極的思維定勢卻會阻礙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甚至將思維引向歧途,從而妨礙了正確解題方法的運用.
從跟學生交談中,我們知道學生的思維定勢來源除了生活經(jīng)驗之外,更多的是源于平時的教學.一是部分教師為了突出講授問題的主要因素,過分強調(diào)某些字眼在題目中的作用;二是學生平時做了大量類似的習題,產(chǎn)生了思維定勢,當他們再遇到相似題目時就不去比較題目的差異,不按物理問題解決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只想當然地根據(jù)以往的思路去套.長此以往就導致許多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下降.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注重概念和規(guī)律的教學,并正確、嚴謹?shù)乇硎鑫锢硪?guī)律和有關(guān)結(jié)論,避免以偏概全的簡捷記憶方式;其次要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物理圖景,在此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善待學生的質(zhì)疑并引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第三要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思和一題多變的訓練,強調(diào)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防止機械模仿等.
只要教師有積極的態(tài)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克服消極的思維定勢影響,促進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耐心細致的分析習慣,就一定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