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春天前面,一年一度謀劃“春天”的地方各級人代會腳步近了。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大背景下,人大代表、人代會應有作用不斷凸顯,有目共睹。而著眼于“春天”就要看到:
一方面,隨著黨對執(zhí)政規(guī)律不斷深入認識、把握和實踐,隨著人民法治意識、參與能力和利益表達需求的增強,隨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四個全面”的貫徹落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具備如此好的條件;從來沒有像處在改革深水區(qū)和攻堅期、落實五大發(fā)展理念的今天這樣,亟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這對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的人大代表來說,其履職條件更好,但對其履職要求也更高。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更有利于增強人民的法治信念。如果說代表作用發(fā)揮幾乎不存在問題,恐怕那才是最大的問題。為此,要聚焦問題。從各地媒體既有報道和社會輿論來看,如下代表似曾粉墨登場。
“沉默”代表。饅頭,在上個世紀很多農村地區(qū),曾貴為非逢年過節(jié)難得一見稀罕物,“吃饅頭、舉拳頭”即對“沉默”代表的寫照。饅頭早已走下“神壇”,“沉默”代表是否兀自端坐?
“表揚和自我表揚”代表。在審議發(fā)言中肯定被監(jiān)督對象,只要是實事求是的,就符合審議要求,但被監(jiān)督對象是否十全十美?匯報工作自我表揚,則離審議更遠了。
“雷人雷語”代表。審議發(fā)言有違常識常理,或較為片面極端,常帶“激情”。
“本位主義”色彩代表。僅為“自己”的選民、所在行業(yè)或單位甚至部分選民“負責”,“據理力爭”不當之利,或試圖矯枉過正。
此外,“搏出位”代表會不會出現?即為了監(jiān)督而監(jiān)督,為了批評而批評,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以贏得某種“喝彩”和掌聲。
以上“畫像”或有夸大或已消失或不存在,但究其本質:沒能扎根于人民汲取智慧力量;個人主義作祟,無視代表法定職責;顛倒權利授受關系,把代表職務產生看作是其所認為“組織”意志甚至是部分人乃至個別人授意,因此,至少要防止出現“畫像”類現象。
不通則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辯證運動中體現出其優(yōu)越性的,而代表則是傳輸動力、智慧和監(jiān)督壓力的載體,如果代表法定職責履行不到位,就會導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治生態(tài)系統(tǒng)出現“中梗阻”。我們一直大力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yōu)越性,但如果有些代表得不到選民認可;如果群眾對代表缺乏正確認知,認為代表職務只是榮譽,對上述“畫像”熟視無睹、視為正常,將是一種危言。
如何解決?改進選舉工作,特別是要增強黨委相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探索代表履職激勵約束機制;增強人大常委會和“一府兩院”接受代表監(jiān)督的意識;完善代表相關法律法規(guī),強化執(zhí)法;探索代表履職承諾制和向憲法代表法宣誓制,全面深入推進代表述職等。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下好“先手棋”?人與環(huán)境、制度乃至時代,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確,人只能在具體歷史條件下活動,但人又是最活躍、最根本因素。的確,個人力量比較小,超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階段會遭到懲罰,系統(tǒng)性環(huán)境、制度問題沒解決僅靠單兵突進則事倍功半,但如果每位代表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依法履職,形成一個個“爆點”,就能匯成江海之力,就能推動整個政治生態(tài)系統(tǒng)演進,也會因此為自身履職創(chuàng)造更好環(huán)境和制度,最終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更好更快發(fā)展,從而縮短一定歷史階段的進程。
退一步講,不管代表主觀能動性如何,對代表履職要求的底線應是有法必依,可探索問責制“倒逼”代表依法履職。而問責制能否建立完善并得以切實執(zhí)行,還是離不開每位代表主動性。
社會主義民主潮流浩浩蕩蕩。建議代表以時不我待、“自我革命”精神,教育、動員選民、人民并提供途徑來“看著”自己如何依法履職,如何表達、平衡、協(xié)調、整合好人民不同群體之間利益,如何處理好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如何為了共同政治目標鐵面無私監(jiān)督、善意支持,從而與為一己之利相互攻訐、拆臺,扔鞋扭打“搏出位”,以鄰為壑、零和博弈、演繹叢林法則的所謂民主形成鮮明對比,讓人民產生當家作主實在感、公平正義獲得感,以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yōu)越性。
人代會帷幕就要拉開。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的大時代,在致力于“四個率先”的上海,在互聯網技術支撐下,不僅選民市民看著您,全國人民甚至“地球人”,都在看著您——人大代表。
我們相信,回應您履職的,將是掌聲而不是噓聲。
(山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