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明 薄清文
摘要:本文利用FAO數(shù)據(jù)庫,分析了我國林產品貿易現(xiàn)狀,描繪了2000—2013年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度的變化,并測算出主要林產品出口市場比重,分析了四類林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以及各國貿易金額所占比重,發(fā)現(xiàn)日、美、韓是我國林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中國林產品出口集中帶來貿易摩擦,建立以增加值核算的貿易統(tǒng)計制度,有利于緩解貿易糾紛,促進林產品貿易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林產品貿易 貿易比例 增加值核算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中間品貿易占世界貿易的比重越來越大,基于最終產品、原產地等原則的傳統(tǒng)統(tǒng)計一國貿易額的方法無法準確反映在全球生產鏈背景下各國的實際利得。各國學者及國際組織等紛紛探究并提出了各種新的貿易統(tǒng)計方式。其中,測算貿易增加值的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和認可。同時,我國林產品存在明顯貿易逆差等問題。中國目前的國際分工多屬于中間林產品的加工制造,為了在全球化生產鏈下更加準確地反映國際貿易進出口實際情況,我國亟需準確統(tǒng)計林產品國際貿易數(shù)量,以了解其發(fā)展真實情況,維護我國林產品國際貿易的正當權益。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增加值貿易是由Hummels等人提出的垂直貿易概念發(fā)展而來,由于垂直貿易的假設要求進口中間產品的增加值必須全部來源于國外,應用范圍狹窄。由此,眾多學者都在此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其中,較為突出的是Daudin(2011)等人明確提出了增加值貿易概念,利用更高質量的全球貿易分析項目數(shù)據(jù)庫的國內投入產出表數(shù)據(jù),規(guī)避了垂直貿易下的嚴格假設[1]。Robert Koopman等提出了KPWW方法,將產品的每一個用途具體在每一個來源進行區(qū)分為中間進口品與最終產品,將一國總出口分解為國內增加值和國外增加值部分[2]。對貿易增加值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單一國家的投入產出表或構造國家間的國際投入產出表進行的產業(yè)層面的研究,因此難免會忽略企業(yè)的微觀特征。國外學者將研究更多集中于以外國附屬機構統(tǒng)計、VAX比率、投入產出表等方法建立模型,忽略了全球價值鏈的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統(tǒng)計制度的影響,以及從微觀角度上對企業(yè)進出口貿易增加值部分的核算。
綜上,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統(tǒng)計方法已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增加值貿易方法日益受到重視,但國內對增加值貿易理論研究尚未成熟,還有待深入研究。此外,對增加值貿易的核算主要應用于中國工業(yè)企業(yè)貿易進出口總額方面,將其引用到林產品貿易的理論研究也較為少見。而伴隨著林產品貿易規(guī)模的擴大,進出口型林業(yè)企業(yè)有必要進行增加值貿易核算。由此,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清楚認識我國林產品貿易出口現(xiàn)狀,合理測算出自身的林產品貿易增加值,應對新的國際貿易形勢成為林產品貿易企業(yè)首要解決的問題。
三、中國林產品貿易出口分析
(一)中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變化
如圖1所示,2000—2013年,我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大體呈上升趨勢,但在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進出口貿易額相對下降,在2008年后,貿易額有所回升,并在2009—2013年迅速增長。其次,我國在2000—2013年,林產品貿易長期處于貿易逆差,我國的林產品進口額遠大于出口額,且兩者之間的差額逐漸擴大。隨著我國經濟迅速增長,對木材的需求急劇增長,我國內部市場的供需矛盾使得我國對國際林產品(原木、鋸材)的依賴度逐年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國本土森林資源。林產品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狀態(tài),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協(xié)調我國整體貿易順差,但西方國家仍對我國林產品筑起了綠色貿易壁壘。而加快林產品國家貿易市場增加值統(tǒng)計方法的核算,可減輕西方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的敵意,從而減少我國貿易糾紛案件。
(二)中國林產品出口市場金額占比
通過表1,得到我國林產品出口貿易金額和我國出口各國的林產品貿易金額,兩者相比,得到我國林產品出口貿易市場占比。
由圖2可知,2000—2013年,日、美、韓是我國林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英、加、德次之,從總體趨勢來看,以上六國對我國出口市場的占比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達到峰值。2005年日本市場占我國出口市場的48.78%,將近一半,遠遠大于其他國家,在2006年以后,美國市場占比超過日本市場占比,可達11.48%。自我國加入WTO后,雙方的貿易摩擦加大,對我國林產品出口市場結構進行微調,可有效緩解我國與別國的貿易糾紛。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國林產品貿易具有大進大出的特點,由于我國制漿、制版技術相對落后,紙漿和膠合板大量進口,林業(yè)企業(yè)大多進行來料加工,中間投入較少,貿易增加值甚微,所以以貿易總額來衡量一國出口的產品價值的傳統(tǒng)統(tǒng)計方法嚴重影響我國林產品貿易的健康發(fā)展,建立統(tǒng)一的林產品貿易投入產出表對緩解我國木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圖3分別展示了我國出口原木、人造板、木質紙漿、鋸材等主要林產品的出口國金額占比較高的國家,由圖可知,我國原木主要出口國是美、日、韓,2000—2013年期間,美國對我國原木的進口量一直居高不下,遠遠超過日本和韓國兩國,而日韓兩國進口我國原木的趨勢變化大致相同,近年來,我國對美日韓出口原木的比例逐漸下降,表明我國限制原木等自然資源的出口、關稅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國人造板主要出口國為美、韓、日,與原木相似,韓日兩國金額市場占比趨勢相近,近年都有下降的趨勢,而美國起伏波動較大;我國紙漿出口國主要是美、印、德,其中最為明顯變化的是印度,在2011年以后對我國紙漿的需求突然驟增,2012年金額占比約達85%,而2013年又驟然下降。了解我國林產品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我國林產品出口在各國的金額占比,有利于我國與頻繁貿易往來的國家進行合作,核算林產品貿易增加值,有利于各國清楚認識本國在全球價值鏈下的地位和作用。對于核算林產品貿易增加值的方法有多種,但目前來說都存在一定缺陷或在現(xiàn)實情況無法實施的情況,所以在探索林產品貿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建立新的貿易統(tǒng)計制度的同時,更要求我們結合世界林產品貿易的現(xiàn)狀以及特點,來完善和發(fā)展貿易增加值核算方法。
參考文獻:
[1]Daudin G,Rifflart C,Schw-
eisguth D. Who produces for whom in the world economy?[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économique,2011,44(4):
1403—1437
[2]Koopman R,Powers W,Wang Z,
et al.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0
〔本文系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全球價值鏈下中國林產品貿易增加值率及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S201510022063)研究成果〕
(曹月明,1995年生,河北唐山人,北京林業(yè)大學,研究方向:農林經濟管理。薄清文,1993年生,山東臨沂人,北京林業(yè)大學,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