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
主持人語
這幾年,青年作家的寫作,在當(dāng)代文學(xué)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舊海棠是值得注意的一位。她從2005年開始發(fā)表詩歌、散文,2009年出版詩集《平原上的細雨》,先后獲“首屆廣東省青年文學(xué)獎”“第十屆《作品》獎”等多個獎項。最近幾年,她的創(chuàng)作重心逐漸轉(zhuǎn)移到小說,所寫小說的數(shù)量并不算多,大多保持了高水準(zhǔn),也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
舊海棠筆下的人物大都是有故事的,經(jīng)歷過大的磨難,甚至可能一度身處絕境,但是舊海棠沒把這些人物的遭遇寫成傳奇,而是會淡化人物遭遇本身的戲劇性,降低到小說所能承受的范圍內(nèi)。她也偏愛意蘊含蓄的表達,有意淡化情節(jié),講究留白。敘事性也有,但不是特別強,有一種獨特的抒情意味,跟廢名、汪曾祺等人的抒情小說一脈相承。然而,她的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經(jīng)驗,還有對生命、生活的理解,都是非常獨特的,無可替代。
為了讓讀者可以對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有細致全面的了解,本期在推出她的小說《下弦月》的同時,還刊發(fā)了金赫楠和劉欣玥兩位青年批評家的評論。在《舊海棠筆下的六個故事》中,金赫楠對《遇見穆先生》《劉琳》《稠霧》等有代表性的作品逐一進行了解讀。文中對舊海棠小說創(chuàng)作的總體特色亦有歸納:“舊海棠的小說,文本深處都彌漫著一種抒情的煙火氣,樸素、平靜的敘事語調(diào)之下,人性的幽微、命運的無常、人生的況味,如同一張雪白宣紙上的落筆,自然而然漸漸暈染出的輪廓與層次,自成意境和韻味……舊海棠敘事那種抒情的煙火氣,卻有一種通透、了然和寬厚、慈悲在里面打底。讀舊海棠的這些小說,在她獨特的語感語調(diào)之中,我總會想到廢名、汪曾祺的小說,平和、隱忍,隱隱內(nèi)含著些許禪機,無論題材如何都能講述松弛。她小說的文本氣質(zhì),自有一味繁華落盡見真淳的通透和安靜?!?/p>
舊海棠JIU HAITANG
舊海棠,本名韋靈,1979年生,安徽臨泉縣人。小說發(fā)表《收獲》《人民文學(xué)》《上海文學(xué)》《山花》《作品》《江南》《西湖》等刊。
Z H UC H IR E NY U
劉欣玥的《細草微光,皆成詩味》一文,則是以舊海棠的《下弦月》及其他作品為例,來分析她筆下的意象、她結(jié)構(gòu)小說的方法等等。對于舊海棠作品的寫作美學(xué),劉欣玥則有如下的理解:“在被放慢的時間里面,舊海棠的文字干凈好看,正在于其獨有的詩味與禪味。那些不時跳出的讓人動心、會心的字句,常讓人想起河邊兀自生長的蒲草,乍一看是再平凡不過的鄉(xiāng)野小景,折下來拿在手中把玩,才懂得它的迷人。即使是蒲草與微光,也能細葉紛披,自成天地。而在懂詩與懂禪之外,舊海棠久居嶺南,大約對于嶺南人的煲湯之道也懂得一些。小說之道,有時如素手熬湯。干凈的清水作底,琳瑯?biāo)幉?,慢火熬出一碗好湯。不添味精而自濃郁,不黏稠卻入口有層次,考驗的是煲湯人的手藝,又何嘗不是小說家的內(nèi)力和悟性呢。舊海棠的寫作,正如煲湯,慢下來,是有了平抑浮躁的底氣,卻也需要更多細膩與嫻熟的填充,去完成‘慢’的層次與質(zh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