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銀(海安縣委宣傳部,江蘇海安,226600)
民族抗戰(zhàn)楷模的真實寫照
——江蘇紀念抗戰(zhàn)勝利獻禮片《韓國鈞》
王其銀
(海安縣委宣傳部,江蘇海安,226600)
江蘇省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獻禮影片、大型4K電影《韓國鈞》,于2015年8月20日在南京西康賓館舉行首映式。這部由江蘇省檔案局牽頭,江蘇有線華博在線傳媒有限公司與江蘇星瑞影業(yè)公司聯(lián)合出品,以“民族抗戰(zhàn)之楷?!保?]韓國鈞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民國人物系列電影開創(chuàng)了許多第一,諸如第一次將依據(jù)檔案史料創(chuàng)作的抗戰(zhàn)歷史人物形象搬上銀幕,第一次讓檔案部門與有線傳媒、影業(yè)公司合作拍攝人物傳記片等等。
一部好的電影,首先離不開經(jīng)得起推敲的劇本。韓國鈞的題材,多年前曾拍過一部《千鈞一石》的上下集電視劇。該劇曾榮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按理說,同一個人同一個題材,電視劇已拍過,再拍電影很容易出現(xiàn)雷同。何況該劇是描寫一位80多歲的老人,情節(jié)又不復雜,要吸引觀眾是很不容易的。
為了取得突破,導演、編劇除仔細研讀省檔案館收藏的韓國鈞所編著的《朋僚函札》《永憶錄》等文獻,還先后多次到海安實地考察“韓公館”──韓國鈞故居,并數(shù)次召開劇本修改座談會,認真聽取海安各界,特別是對韓國鈞生平有研究人士的修改意見,從而在人物形象、人物對話和情節(jié)安排上取得重大突破。比如《韓國鈞》電影中云姑的人物形象塑造就頗有新意。韓國鈞生前育有四子二女,幾個兒子和大女兒因病或意外早喪,最后僅剩小女韓柳嫻侍候左右,因此韓國鈞比較珍愛。但是在那種特定的年代,尤其是韓國鈞長期從政,一直在外奔波,對女兒的管教難免出現(xiàn)差池,加上日偽惡勢力蓄意加害,致使女兒在街坊中聲名不佳,如何入戲很難處置。導演、編劇聽取多方意見后,安排了張媽的女兒──在上海讀書的云姑返鄉(xiāng)、被日本間諜梅機關(guān)利用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不僅使情節(jié)敘事合情合理,韓國鈞堅拒日偽威逼的典型形象也更加豐滿了。
韓國鈞飽讀詩書,生平著述也很多,如何讓電影中他的語言像他這個人說的話就顯得非常重要。劇本修改時,許多專家、學者對劇本人物對話的修改提出中肯意見?!俄n國鈞》電影中人們可以看到韓國鈞應對軍統(tǒng)人物常振中、汪偽政權(quán)漢奸李士群和日酋南浦、山下的許多充滿正氣又極具睿智的生動語言。韓國鈞在河南、河北做過知縣,任過礦務局總辦,又到奉天交涉局任過職,還兩度主政江蘇,可謂什么人都見過,什么事都經(jīng)過。因此他在日本人面前絕無委瑣避讓之態(tài),說的每句話都擲地有聲。原劇本寫日軍頭目山下對韓國鈞威脅,要其出任偽江蘇省省長,誆言“日中親善”,韓國鈞反唇相譏時只提到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劇本修改時有人提出應將日軍飯冢部隊在海安丁所屠殺72人的事件一并提及,這不僅增加韓國鈞嘲諷山下“日中親善”之虛偽的語言力度,而且更好地鋪陳了韓國鈞洞察國內(nèi)抗戰(zhàn)形勢,明察日軍暴行,關(guān)愛家鄉(xiāng),力主國共聯(lián)合抗日的政治主張之所以能形成的思想基礎(chǔ)。韓國鈞是海安人,海安距丁所不遠,他不可能不知道日軍在丁所的暴行,以自己家鄉(xiāng)遭受血腥屠殺的鐵的事實反擊山下,更具戰(zhàn)斗力……
再如韓國鈞彌留之際拉著常振中和“徐大夫”(新四軍聯(lián)絡員、中共地下黨員)的手讓他們二人緊握到一起,希望國共兩黨精誠團結(jié),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這樣的情節(jié)描寫都是電視劇《千鈞一石》所未能表現(xiàn)的,堪稱新的突破。
類似這樣的修改有十多處,從而使劇本的創(chuàng)作質(zhì)量得到明顯的提升,進而給電影拍攝提供了一個好的藍本。
電影是視覺藝術(shù)。要展現(xiàn)1941—1942年(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階段)海安二度淪陷后的慘狀,是需要導演和攝制人員花一番功夫的。
韓國鈞故居現(xiàn)存面積很小,周圍環(huán)境也早已不是歷史上的樣子。特別是韓公館門前的石板街、對面的舊民居以及東側(cè)的陸家巷已蕩然無存,這給電影拍攝帶來很大難度。許多重要人物進出韓府乃至日軍圍困韓宅等,都必須費盡心機轉(zhuǎn)換角度拍攝,用句比較貼切的老話說:“這是螺絲殼里做道場……”
好在兩個導演都是海安人,他們對歷史上的海安比較熟悉,對韓公館里的每個角落都做過認真研究,因此場景安排、分鏡頭切換都處置得非常到位。比如韓公館客廳和小花廳——廂式建筑適宜拍內(nèi)景,韓國鈞回憶陳毅代軍長等人在海安的情形以及敵機轟炸海安時韓從容不迫吃面條的場景在這兩處分別拍攝。韓公館大門面對石板街,入口處地方窄小,兩張“冷板凳”卻成了最好的道具,常振中等人要見韓國鈞必須在這兒苦等……至于鐵匠鋪、中藥鋪,以及日機轟炸海安的場景,由于海安舊城區(qū)老街已被拆除,兩位導演在海安多處尋找拍攝場地都不理想,只好移師李堡、白甸和常熟沙家浜拍成。
為了真實再現(xiàn)韓國鈞身處劣境的儒雅性格,影片中兩次閃現(xiàn)韓國鈞侍弄花草的鏡頭。據(jù)海安街坊的老人們回憶,韓國鈞生前非常喜歡花草樹木,不僅在宅院栽種廣玉蘭、丹桂、蠟梅等名花異木,還侍弄了許多盆景,其中有一盆獨具風骨的揚派黃楊盆景。這次拍攝《韓國鈞》,導演和編劇特意將該盆景[2]列為劇中的一個細節(jié)來展示。黃楊耐旱耐濕,不懼高溫,不怕嚴寒,種子可繁殖,插枝也能成活,是蘇中地區(qū)最適宜栽種的一種優(yōu)良樹種,且木質(zhì)堅韌細密……其品格適生內(nèi)斂,文雅堅挺,經(jīng)霜猶紅,某種意義上是種人格化的象征。韓紫石晚年珍愛這盆黃楊,即便落難也帶在身邊,應該是他從黃楊適生堅韌、寧折不屈的品格上領(lǐng)悟到做人的真諦。
韓公館正廳
韓國鈞故居
的確,韓紫石面對日酋威逼,剛正不屈,大義凜然,正是他栽種的黃楊、蠟梅、廣玉蘭堅韌剛正、身心高潔、不懼嚴寒之優(yōu)良品格的真實再現(xiàn)!
影片后半部,韓國鈞與張媽女兒云姑在徐莊有一段圍繞黃楊盆景的對話,韓國鈞借物喻志,嘴里說的是“淮揚孤魂”,心中則抱定與日軍、汪偽政權(quán)不屈抗爭到底,誓作“江淮柱石”[3]……
真可謂“于細微處見精神”,這是張亞光、馮新民兩位導演執(zhí)導《韓國鈞》,再現(xiàn)韓紫石人物形象而在細節(jié)處理上最見匠心的地方。
劇本、場景是拍好電影的基礎(chǔ)。真要把電影拍成功,最關(guān)鍵的還要演員把所演對象演活。
石維堅年逾八十,從藝幾十年,扮演過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接到《韓國鈞》電影劇本后,他認真閱讀劇本,仔細揣摩表演對象的性格特征,還親自參加劇本修改座談會,認真傾聽各種意見,力求全面把握韓國鈞的人物形象。
令劇組人員十分敬佩的是,石維堅表演非常認真,許多場景拍了又拍,一次不行,再來一次。導演在現(xiàn)場很心疼“老爺子”的身體,怕他挺不住,可石老堅持一絲不茍的表演。有些對白于80多歲的老人來說,要記住很不容易,石老依據(jù)其長期演話劇的扎實的基本功和超強的韌勁,硬是把對白說得有板有眼,恰到好處。
隨著劇情的逐步展開,韓國鈞與各種人物一一“過招”,新四軍代表、重慶軍統(tǒng)人物、南京汪
電影首映儀式上,石老以謙遜的致辭懇求觀眾能認可他扮演的韓紫石形象……首映結(jié)束,劇場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肯定了他的表演。
當然,電影也是遺憾藝術(shù),《韓國鈞》的拍攝、制作也存在一些令人遺憾的地方。比如韓國鈞回憶陳毅代軍長在海安,或“徐大夫”轉(zhuǎn)述陳毅關(guān)注紫老健康、勸韓國鈞北上或南下時,如能運用閃回藝術(shù),再現(xiàn)當時韓國鈞與陳毅“斟酒論詩文”的情景,將會使韓國鈞的形象更豐滿更真實,等等。
瑕不掩玉,《韓國鈞》電影雖有些許遺憾,仍然是一部值得觀賞、值得推崇的好影片。
[1]韓國鈞去世后,陳毅在紀念文章中稱其為“民族抗戰(zhàn)之楷模”。
[2]韓國鈞生前珍藏把玩的這盆黃楊后來遺落他鄉(xiāng),被如皋花漢民購得,正式命名為“維揚遺孤”,并轉(zhuǎn)贈海安“韓公館”,現(xiàn)為該館鎮(zhèn)館之寶。
[3]韓國鈞面對日酋和汪偽政權(quán)威逼其出任偽江蘇省長,大義凜然,嚴辭拒絕,并積極主張國共兩黨聯(lián)合抗日,挽救江淮危局。其所作所為使時人譽稱“江淮柱石”(韓國鈞墓儀門曾刻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