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鳳(金湖縣人民醫(yī)院血透室,江蘇淮安211600)
授權理論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體質量控制的影響
馬海鳳(金湖縣人民醫(yī)院血透室,江蘇淮安211600)
目的探討以授權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體質量控制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 年1月至2015年5月在該院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預組在常規(guī)教育的基礎上采用以授權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比較干預后兩組患者對透析間期體質量控制的認知程度及治療的依從性、透析間期體質量控制情況和透析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干預后,干預組患者對透析間期體質量控制的認知程度和治療的依從性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干預組患者干預后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與干體質量的比值、透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干預前,且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授權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可將透析間期的體質量增長控制在較理想范圍,可減少透析并發(fā)癥的發(fā)送,從而提高透析質量及治療的依從性。
病人教育;腎透析;體重;授權理論;健康教育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指通過血液透析技術長期維持患者生命的技術,是目前對終末期腎?。‥SRD)最有效、應用最廣泛的替代療法[1]。近年來,我國透析患者的增長速度在每年11%以上[2]。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過快容易導致病死率及并發(fā)癥的增多,降低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干體質量是指患者體內既無脫水又無水鈉潴留時的體質量[3]。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控制在干體質量的5%內,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重要措施[4]。授權理論是使個人或群體通過行動來改變自身,提升自己的能力,從無權的被動者轉變?yōu)槟芸刂谱约荷?,影響他人、組織及社會環(huán)境的主動者[5]。以授權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旨在激發(fā)患者自我健康護理的動機,進而激發(fā)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為探討以授權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對維持性透析患者體質量的影響,本研究對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4例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透析室行血液透析6個月以上的ESRD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齡25~76歲,中位年齡46.3歲。納入標準:年齡在18歲及以上,每周規(guī)律透析2~3次,病情穩(wěn)定,無智力障礙,能理解并配合調查,簽字同意參加本項研究。排除標準:嚴重全身疾病或意識障礙患者。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原發(fā)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64)
1.2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干預。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在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后簽訂知情同意書,接受連續(xù)6周的健康授權教育課程,每周1次,每次90 min。健康教育課程結束后每月電話隨訪1次,每次5~10 min,共半年。隨訪內容包括飲食、運動、用藥、情緒管理等方面。具體干預方法如下:腎內科主任醫(yī)師1名、??谱o士3名和營養(yǎng)師1名作為指導者。授權理論的實施是以患者主動為原則,指導者提供指導。健康教育按照授權理論分解到5個步驟[6]:(1)明確問題。介紹課程內容及授權理論的原則,填寫自制評估調查表以明確問題。編制教育材料,主要內容以不同食物水分含量及營養(yǎng)成分為主,每人1份,每周安排食物水分含量講座。每堂課后通過問卷了解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針對問卷中存在的問題重新進行講解,通過討論確認問題的過程,可以使患者共享經(jīng)驗,從而減少患者的自責情緒,提升自我管理意識。(2)表達感情。鼓勵患者表達與疾病有關的各種想法。指導者進行開放式提問,鼓勵患者講述自己的病情,讓患者成為談話的主體。對具有否認、自責、壓抑、困惑等負面情緒患者應采取傾聽、表達尊重等策略,以便幫助患者宣泄、確認和討論相關的危險因素,從而思考和承擔疾病自我管理的責任。(3)設立目標。鼓勵參加者根據(jù)體質量控制存在的原因,提出行為改變的嘗試計劃和步驟,協(xié)助患者制訂個體化的健康目標,指導者適當給予相應的引導。(4)制訂計劃。每次的課程安排在下次血液透析治療時間內,這種安排有助于強化教育內容的落實和效果,也方便和節(jié)省參加者的時間,指導者采用詢問方式評估患者對實施個體化管理目標的信心及相關的情況。協(xié)助患者家屬參與到治療和護理中來。對患者教育的同時,對患者家屬也進行相關知識的灌輸,不斷做出分析和評價,盡可能達到患者可直接執(zhí)行的計劃。(5)評價結果。利用網(wǎng)絡、電話回訪等開放式健康教育的社會化服務方式,解決存在的問題,回顧參與者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給目標未達成患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患者能形成個人的自我護理策略,協(xié)助其下一步調整目標及計劃。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對透析間期體質量控制的認知程度比較[n(%)]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隊列資料采用Z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干預后兩組患者對透析間期體質量控制的認知程度比較予以授權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干預后,干預組中93.75%的患者掌握了干體質量的概念,84.38%患者了解體質量增長的正常范圍,知道控制體液攝入的必要性和體質量增長過多的并發(fā)癥表現(xiàn)(87.50%,84.38%),并較好掌握控制液體攝入的小技巧(75.00%),明顯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81.2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透析間期患者體質量控制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在觀察期間均進行了2 300次透析。干預后對照組患者體質量較干預前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187,P>0.05)。干預組干預后,少于干體質量5%的患者數(shù)比干預前多,水分超過體質量10%的患者數(shù)明顯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Z=-18.976,P<0.01),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18.745,P<0.01)。見表3。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透析間期體質量控制情況比較[n(%)]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ESRD仍是現(xiàn)階段無法治愈的疾病之一,需要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維持生命。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間期由于飲食控制不當,會使體質量增長過多,可引起高血壓、肌肉痙攣、肺水腫、心力衰竭等相關并發(fā)癥[7]。因此,控制患者透析間期的體質量(增長低于干體質量的5%),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透析安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干體質量是評價血液透析充分與否的基本指標之一,也是預防和減少透析患者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透析間期能夠合理控制體質量增加的患者僅占36.63%[4]。水鈉負荷過多、過低或分布不平衡均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了住院率和死亡率。干體質量會根據(jù)患者的水腫、營養(yǎng)情況及季節(jié)變化不斷予以調整。每次透析達到干體質量的設定,不僅需要透析患者對飲水、飲食控制的信心和毅力,同時也需要其家屬的監(jiān)督幫助。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以授權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能使干預組患者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顯著低于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對照組,少于干體質量5%的患者數(shù)比干預前增多,體質量超過干體質量10%的患者減少。而對照組干預前后無變化。
授權理論認為權能是客觀存在的[8]。透析患者個體均具有責任和能力進行自我的健康管理,指導者最需要的是幫助患者建立自我健康管理的信心,并把信心運用到自己的治療及生活中,促使他們的行為改變。當權能被激發(fā)與增強時,主觀上的權能感(自我效能感)、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也會增強[9]。授權理論對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有積極影響,且隨著時間延長而出現(xiàn)效果增強。原因可能是授權教育可以激發(fā)患者自主選擇和自我決策能力,使他們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的自我管理。同時指導者的鼓勵和幫助可以激發(fā)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及自我效能感;指導者協(xié)助患者依據(jù)治療存在的問題制訂個性化的目標和計劃,協(xié)助患者總結經(jīng)驗或尋找失敗的原因,指導患者不斷肯定或修改目標與計劃。本研究結果顯示,授權理論指導的健康教育使干預組患者對干體質量概念的掌握從43.75%上升到93.75%,治療的依從性和一些技巧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干預后干預組患者體質量增長明顯得到了控制,由此引起的并發(fā)癥也明顯減少,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以授權理論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能較好地控制在干體質量的5%以內,從而減少透析相關并發(fā)癥、降低透析患者的住院率、病死率,進而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經(jīng)濟損失,提高了患者治療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Pakfetrat M,Basiri F,Malekmakan L,et al.Effects of turmeric on uremic pruritus in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Nephrol,2014,27(2):203-207.
[2]張建朋,楊洪濤,趙菁莉,等.319例腹膜透析臨床分析[J].天津醫(yī)藥,2011,39(12):1154-1155.
[3]Mikola?evic I,Orlic L,Vidrih S,et al.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n maintance hemodialysis[J].Acta Med Croatica,2014,68(2):97-102.
[4]張敬麗,薛少玲,王晶,等.血液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原因的調查分析[J].現(xiàn)代護理,2004,10(4):309-311.
[5]張香麗,張玉蓮.運用授權理論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5,7(2):100-102.
[6]馬芳琴.授權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7]關懷,席春生,劉飛.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透析治療并發(fā)癥分析及對策[J].中外女性健康:學術版,2014(11X):198.
[8]葉會玲,孫秋華,沈翠珍.授權理論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33-236.
[9]楊輝,寧卓慧.自我效能理論在護理領域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9A):2260-226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7.049
B
1009-5519(2016)07-1083-03
(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