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語文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泵鞔_強調(diào)了語文朗讀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
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意義。然而目前小學語文朗讀現(xiàn)狀低效憂人。預習時,不屑朗讀,鐘情默讀;早讀時,唱讀齊讀,一字一頓;課堂上,無情朗讀,令人蹙額;閱讀中,“靜心潛讀”,一律默讀。凡此種種,歸納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朗讀的時間不足
充斥于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jié)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注重于形式。
2.朗讀目的不明確
全班讀了分組讀,男同學讀了女同學讀,表面熱熱鬧鬧,卻沒有實質(zhì)性的效果。因為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沒有用心、用情去讀,只是被教師指揮著讀,牽著鼻子讀,都在有口無心地“念著經(jīng)”。這樣缺乏目的性的朗讀實在是乏善可陳。
3.朗讀的對象不廣
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后的所謂感情朗讀,教師往往只盯住幾個尖子生,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在表演,大部分學生都在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著當聽眾。而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同學,老師由于怕耽誤上課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連顧及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4.朗讀在課堂中的運用只求形式不求效果
據(jù)觀察,有些老師安排朗讀竟然只重視讀了多少次,只重視有哪些方式的讀,如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于是導致課堂上有安排卻未到位,有形式卻無多大實效,往往是朗朗書聲驟然響起,不多久又在教師的示意下戛然而止;老師講解不一會兒,又馬上進入另一種形式的讀,朗讀完全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
5.朗讀指導拘于形式,方式單調(diào)
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diào)、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xx語氣讀出來”,學生們早已習以為常,無動于衷。而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nèi)心體驗。常聽某些教師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把某一個字讀得重些或輕些,把某一個詞讀得長些或短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或慢些,卻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所以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而不知道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
因此,探索小學語文有效朗讀教學策略,以提高小語朗讀質(zhì)量,回歸小語朗讀本位,讓學生“讀進去”,“讀出來”,形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情境交融之態(tài)勢,還讀書之本性,步入原生態(tài)讀書之勝境,這正是小語教師之職責!
一、重視朗讀指導,提高朗讀成效
(一)明確朗讀要求
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1)正確:要用普通話,要吐字清楚,字音正確,不添字、不減字、不顛倒、要聲音響亮,但不得超過本人的實在音色.不能忽高忽低,忽粗忽細,大喊大叫。
(2)流利朗讀要通順、自然、流暢、不復讀、不斷讀、不拖腔,速度要適宜.有節(jié)奏感,節(jié)奏適合表達內(nèi)容的需要。
(3)有感情朗讀要語調(diào)自然,富有感情.朗讀應是說話人的真情的自然流露,切不可矯揉造作,在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正確地運用朗讀技巧,讀出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努力“引人情境”
“引人情境”是朗讀指導的基礎和關鍵,教師能否成功引生入境,是指導朗讀成功的前提。引入情境的方法有:
(1)以描述人境。如《鳥的天堂》一文最后一句“‘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边@充滿感情的句子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高度贊美之情,可到學生嘴里味道往往就變淡了。這時我們可用飽含激情的語言描述來喚起兒童的想象:“如果我們也來到鳥的天堂,滿耳都是‘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看到茂密的樹林中成群的鳥兒快樂生活的情景,這時我們也一定會說——”(學生接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面對初步“人境”的學生,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啊字表現(xiàn)了強烈的贊美之情,‘的確二字得加以強調(diào)。讓我們面對‘鳥的天堂再讀一遍!”
(2)以音像人境。如教《桂林山水》一課時.在學生基本理解內(nèi)容以后.用多媒體放出漓江美景并加上適當?shù)拿枋?,然后讓學生在幽雅輕快的配樂聲中朗讀課文。學生雖未去過桂林,但定會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意境。
(3)以繪圖入境。教材中一些古詩如《送盂浩然之廣陵》,我們在掃除字詞障礙,指導學生初步理解詩句意思后,可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根據(jù)詩畫成圖畫。學生經(jīng)過認真揣摩構(gòu)思,進人“唯見長江天際流”所表現(xiàn)的境界中,定能較為準確地朗讀出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境和情感。
(三)加強“技能指導”
引生人境是感情朗讀的基礎,掌握朗讀的技能又能促使學生人境,引導學生人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達到“自能入境”、“自能朗讀”的要求。朗讀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規(guī)律應讓學生逐步掌握.如朗讀應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只有與作者的思想達成共鳴才能讀出感情等。此外,對朗讀技能如重音的確定,停頓時機,節(jié)奏快慢,語調(diào)高低,語氣變化等規(guī)律,也應適當滲透。
二、重組語句,比較朗讀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深,所以未能在朗讀中恰切地表情達意。這時,教師要重組語句內(nèi)容,幫助學生體會其含義,可用刪、換、添、調(diào)、補充等方法。如《珍貴的教科書》中有句“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子下面?!眲h成“那捆書壓在他的身子下面?!痹诒容^朗讀中,學生對指導員舍身護書的精神便心領神會!
三、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構(gòu)筑感情朗讀平臺
課外閱讀給予人們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終身學習的根基。課外閱讀指導時,采用“大聲朗讀”與“靜心潛讀”相結(jié)合。因為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足以保證較長時間的默讀理解,單憑視覺作為唯一信息接收途徑,小學生會漸漸遠離課外閱讀的!造成讀得累——讀不懂——不愛讀!積極構(gòu)筑有感情朗讀的展示平臺,不錯失任何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途徑。如開展“書香校園,讀書伴我行”活動,建立課外讀書會,進行課外朗讀比賽……讓學生展示語文朗讀之個性,享受語文朗讀之喜悅!
朗讀的方法靈活多樣,這里僅就個別特色的朗讀談談個人的見解。所謂殊途同歸,只要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就能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會學習,真正做到“以讀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