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蓮
本學期開學不久,我班新來了一個休學的女同學。女孩模樣周正,看起來溫柔可人,笑起來很甜美,一看就是那種乖巧聽話懂事型的學生。我問家長休學的原因。家長告訴我,她以前上課不太坐得住,但現(xiàn)在完全好了,沒問題了,讓我不要把她當一個病人來看待,要嚴格要求她。聽他這樣說,我心里隱隱有點不痛快,我何嘗把她當病人看來著,這話一說反倒給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但還是好言相勸,讓他不必擔心。
第二天,張爸去總務處幫女兒領來了新書本。由于學生正在上課,我讓張爸把書留下,我等會轉交給她。張爸似乎不太放心,說不麻煩我。下課幫他叫來女兒,張爸拿著新書一本本地囑咐女兒這本不用,先用以前舊的那本,這本用新的,女兒在一旁點頭不已??吹竭@情景,我很詫異,這個老爸是不是太愛操心了,作為高中生的女兒該怎么用課本都不知道嗎?等女兒走后,我特意跟張爸聊天,笑談張爸管得太細了。事實上是指責他管得太多,束縛太多。張爸很無奈地說,她女兒什么都不懂,晚上經??磿胶芡?,該洗臉、刷牙、睡覺都要他提醒好幾次。
沒幾天,我就發(fā)現(xiàn)張同學的問題暴露出來了。她在自修課時坐不住,經常要外出溜達一番,時間長短不定,有時一節(jié)課,有時兩節(jié)課。問起去向,她說有時去科學館,那里安靜作業(yè)做得進去;有時去以前的體育老師那,找老師聊天;有時去心理輔導室,跟那里的老師聊天。我去老師處了解情況。她跟體育老師說:自己心里很煩悶,呆在教室里讓她感覺不舒服,覺得同學們都瞧不起她,老感覺人家在背后說她,覺得全班同學都與她為敵。心理輔導老師的感覺是跟她交流有障礙,她只顧著講自己想講的,跟她講話缺少一個焦點,她來心理輔導室也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只是為了找人傾訴,跟她聊起家庭,她就哭,說家里對她要求很嚴,達不到目標,爸爸還要打她。
震驚之余,很是心疼這個女孩,她表現(xiàn)得多么可憐而無助啊。我就找她聊天,寬慰她,告訴她如果教室里呆不住可以跟我說一下,我會允許她放松一下的,晚自修和下午第四節(jié)自修課也允許她回家復習。但第二天,她照樣來上晚自修,原來爸爸一定要她來校自修,但事實上她也僅只有坐著而已,聽課根本聽不進去,注意力完全集中不了。
看來很有必要跟家長交流了。爸爸已經見識過了,這次特意找來了媽媽。跟她講了張同學的現(xiàn)狀,告訴她不能一味地壓制她,畢竟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媽媽哭哭啼啼地表示也心疼自己的女兒,同意女兒晚自修不上來。而且還透露出因為她不愿上晚自修被她爸爸痛打一頓,之后這段時間就一直住在外婆家了。
17、18歲的女孩子竟然還下得了手打,這爸爸做得太過分了。找個機會又試著跟爸爸溝通。爸爸認為他對女兒現(xiàn)在已經沒什么要求了,只希望她安安穩(wěn)穩(wěn)在學校度過高中階段。我分析給他聽:對于正常的同學來說,這個要求不過分。但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他女兒無法坐得住,呆在教室里甚至呆在學校里都讓她感覺不舒服。但乖巧的女兒為了他的要求或者說是面子努力壓抑自己的想法,因而造成心理障礙。他完全沒有認識到女兒的現(xiàn)狀是他的過分管教造成的,反而一味地責怪、打罵,企圖壓制著。他承認自己以前是管教過嚴,但現(xiàn)在目標是大大降低了,而且他認為不認真讀書是女兒是惰性所致,至于頻頻外出是為了逃避作業(yè),逃避考試。
交流了幾次,我甚至告訴他,他女兒得的不是身體上的疾病而是心理上有障礙,這個障礙是缺少安全感和歸屬感引起的,必須得家人對她耐心對待,關愛她才有可能解決。可強勢的家長仍一意孤行??粗蓱z的張同學仍如小老鼠一般在校園里游蕩,既心疼又無奈。
真的很想奉勸所有的家長,學習不是學生的全部,多多關心孩子的心理,還孩子一個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