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慧 胡雪峰
(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福州 350108)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是高中生物學實驗的重點和難點。豬肝易獲取且DNA含量豐富,適合作為實驗材料。經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豬肝粗提取DNA的方法中,存在破裂細胞膜不徹底和粗提取DNA過程不能很好除雜的問題,這些都對實驗效果有一定的影響。為改良實驗效果,本文設計實驗分別用洗滌劑和SDS破裂細胞膜、改進實驗除雜方法,比較了三種方法的實驗效果,提出了優(yōu)化方案。
DNA位于細胞核中,可以使用洗滌劑裂解細胞膜與核膜,釋放細胞核中的DNA。DNA在1~2 mol/L氯化鈉溶液中溶解度較大,釋放出來的DNA可較大量地溶解在氯化鈉溶液中。溶解后的DNA中含有蛋白質等雜質,65℃高溫使蛋白質變性,而DNA不降解。此外,還根據(jù)DNA不溶于酒精溶液,而細胞中的某些蛋白質可溶解于酒精溶液,得到雜質更少的DNA。
洗滌劑裂解細胞膜,其有效成分是SDS。SDS除了能夠裂解細胞膜與核膜,還能與脂質和蛋白質結合,當溶液中SDS遇到鉀離子時,鉀離子可以置換SDS中的鈉離子,而產生不溶于水的PDS沉淀從而可以去除蛋白質。
實驗利用二苯胺鑒定DNA,其原理是DNA在高溫和強酸的條件下,嘌呤堿與脫氧核糖間的糖苷鍵斷裂,2-脫氧核糖脫水后生成ω-羥基-γ-酮基戊醛,后者與二苯胺反應生成藍色物質。利用這一原理,在配制試劑時增加強酸的量[1],將產生更多的ω-羥基-γ-酮基戊醛與二苯胺試劑反應,顯色效果更明顯。
新鮮豬肝、2 mol/L的氯化鈉溶液、蒸餾水、洗潔精、10%SDS溶液、10%氯化鉀溶液、95%乙醇、二苯胺試劑,量筒、燒杯、試管、玻璃棒、試管夾、紗布、水浴鍋、標簽紙、剪刀、研缽、水浴鍋、離心機。
二苯胺試劑的配制:量取100 mL的冰醋酸至燒杯中,再沿燒杯內壁緩慢加入15 mL濃硫酸,邊加邊攪拌,待溶液冷卻后,稱取加入2 g二苯胺,攪拌至二苯胺完全溶解后,倒入棕色瓶保存[1]。(二苯胺試劑有毒,使用時需注意安全,建議鑒定時試劑由老師幫學生加入)
3.1 制取豬肝研磨液 ①稱取3 g新鮮豬肝,加入2 g食鹽,用剪刀把豬肝剪到盡可能碎,在研缽中快速研磨成勻漿;②用量筒量取20 mL蒸餾水加入研缽中,攪拌成勻漿后轉移到燒杯。
3.2 提取DNA濾液 應用三種方法提取DNA濾液(表1):
表1 三種方法提取DNA濾液的步驟
3.3 加酒精沉淀DNA 量筒量取2倍濾液體積的95%乙醇沿著燒杯壁緩慢加入濾液中。靜置3 min,可見白色絮狀物生成。
3.4 鑒定 ①取4支試管,分別編為1號、2號、3號、4號,各加入2 mL的2 mol/L氯化鈉溶液;②將上述三種方法得到的白色絮狀物分別溶解在對應試管。其中,編號1:空白組(不加);編號2:方法1組得到的白色絮狀物;編號3:方法2組得到的白色絮狀物;編號4:方法3組得到的白色絮狀物;③向4支試管中各加入2 mL的二苯胺試劑;④混合均勻后,將試管置于沸水浴中加熱5 min,待試管冷卻后觀察顏色變化。
豬肝DNA的三種提取方法中,方法3顯色效果最好,顏色深藍且純凈,方法2比方法1的顯色更深,但藍色溶液渾濁(表2)。用雙縮脲去鑒定方法2的白色絮狀物質,結果呈紫色。根據(jù)現(xiàn)象進行推測,雜質中應該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可能是與SDS結合的蛋白沒有除去,這部分蛋白與二苯胺反應干擾了顯色。方法3通過加鉀離子沉淀SDS蛋白復合物,可以把這部分蛋白去除,起到很好的除雜作用,實驗效果有明顯的提高。
綜上所述,豬肝DNA的提取方法3用SDS裂解細胞膜再通過沉淀SDS蛋白復合物除雜的綜合實驗效果最為理想。用時基本能控制在45 min內(表2)。在實際教學中,豬肝研磨液可由教師在課前統(tǒng)一制備,學生實驗用時可進一步縮短。
表2三種DNA提取方法的實驗現(xiàn)象比較
方法材料用量析出DNA狀態(tài)顯色情況顏色透明度實驗用時13g豬肝顏色偏黃淺藍色透明36min23g豬肝顏色略黃藍色略渾濁36min33g豬肝顏色潔白深藍色透明4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