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毓智
我在中學上地理課時就知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紅杉樹是世界上長得最高大的樹種。后來我到加州的斯坦福大學讀書,學校后面就是崇山峻嶺,漫山遍野都生長著紅杉樹,加州政府還特意在那里開辟了一個紅杉樹公園。空閑時,我經常帶家人和朋友去這個公園參觀。
從學校到公園,開車要走大約兩個小時。山路蜿蜒曲折,從高處盤旋而下,來到一個山谷,那里就是公園所在地,一塊可供游客參觀旅游的原始森林風景區(qū)。
因為多次往返在這條山路上,我就發(fā)現(xiàn)了紅杉樹的生長及分布規(guī)律。從山頂?shù)缴焦龋t杉樹是越來越高大。長在山頂上的樹木一般都長不大,最高大的樹都是在山谷的低洼處。
山谷里河水潺潺,空氣濕潤涼爽,各種不知名的樹木郁郁蔥蔥,十幾個人抱不攏的紅杉樹也隨處可見。抬頭從樹干望向樹梢,這時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參天大樹”;低頭看樹下的土地,是常年落葉集成的厚厚的腐殖質,看上去黑黑的、濕濕的,直流肥水,這里樹木的生長環(huán)境是多么優(yōu)越!
走在森林里的小道上,如果發(fā)現(xiàn)一棵巨樹,它的附近通常還有同樣大的樹,因為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最適合樹木生長。不少大樹因為年代久遠,樹干中部已長空了,里邊可以站十幾個人,甚至通過一輛汽車。不看加州的紅杉樹,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樹王”。
紅杉樹的生長給人們這樣一個啟發(fā):同樣一個樹種,或者說同樣的種子,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能長這么大的,是生長環(huán)境決定它們能長多大。為何生在山頂上的紅杉樹一般都長不大?因為它們在暴風和雷電中首當其沖,最容易被狂風摧折,最容易受到雷擊,容易引發(fā)森林大火;同時,山頂?shù)耐恋乇挥晁疀_刷,不僅養(yǎng)分流失,而且水分不足,結果造成土壤貧瘠干燥。
大樹都集中長在低谷地區(qū),因為高山上土壤的養(yǎng)分隨著雨水流到了低谷,使這里的水分充足,土質肥沃。而且山谷里的紅杉樹不易受風雨雷電的侵襲,遭遇森林大火時的生存概率也高。
我前幾年也去參觀過位于舊金山附近的另一個美國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那個地方樹木的生長狀況與紅杉樹公園里的一樣。
在到達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核心地帶之前,先要翻過很多座高山,我看到山坡上的許多紅杉樹都被成片地燒成了焦黑的樹樁子,說明前些年這里曾經發(fā)生過森林大火。從樹樁子的粗細來看,這些紅杉樹都不大。放眼向山頂望去,發(fā)現(xiàn)山腰之上一棵像樣的大樹也見不到,雖然它們都屬于紅杉樹家族,都有長成“樹王”的基因。
當來到公園的山谷地帶,景觀就和紅杉樹公園一樣,河流縱橫,土肥樹大,參天大樹隨處可見。
然而,在中國的文化里,對大樹的成長卻有另一種認知。例如,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彼砂氐膱皂g品格、挺拔身姿,似乎不經歷風霜雪雨的磨礪,就難以生成。
歌曲《好大一棵樹》寫道:“頭頂一個天,腳踏一方土,風雨中你昂起頭,冰雪壓不服,好大一棵樹,任你狂風呼?!币步o人這樣一種印象:似乎樹木不生在大山之上,不受風雨洗禮,就難以長成大樹。其實歌詞里摻雜著詩人的想象,融合了藝術家的審美,真正的參天大樹的長成,需要肥沃水土的滋養(yǎng),需要能躲避開冰霜雪雨直接抽打的山谷的庇護。
當然,參天大樹之間也有競爭,也有拼殺,但那是在優(yōu)良的大環(huán)境下正常的催發(fā)和促進;而那些生長于常年受暴風雨折騰的山頂和山坡上的樹木,通常來說是難以成為“樹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