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第三中學(xué)高三(8)班 孟晨拓
站直了做人
山東省聊城市第三中學(xué)高三(8)班 孟晨拓
汨羅江上屈原懷石一跳,碧衣漾清波,從此千古留名。有人說他死得有氣節(jié),也有人說他太過理想化,怯懦,逃避現(xiàn)實。然而,生與死,究竟孰對孰錯?
在我看來,生與死是一個態(tài)度問題,并不能說生不好,也不能說死不好。作為一名士大夫,屈原為百姓著想,為天子盡忠,其諫言在眾臣的阿諛奉承中顯得那么刺耳,但仍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若他選擇放棄本性,茍活于世上,這種“不逃避現(xiàn)實”的做法就有意義了嗎?
而司馬遷則認(rèn)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他受盡萬般磨難,茍活于世上,只為完成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他雖然不以氣節(jié)聞名于世,但以堅韌著稱。
不管是為氣節(jié)投江的屈原,還是為完成《史記》茍活的司馬遷,他們的人生都是有價值的。一個如潔蓮,出淤泥而不染;一個如翠竹,大雪壓不折。
堅守自己的意愿,堅守自己的氣節(jié),只要是站直了做人,就能給世界留一抹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