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楓,王大光,張進華
?
尿微量白蛋白在老年高血壓病中的檢測意義
楊曉楓,王大光,張進華
衛(wèi)生部北京醫(yī)院(北京 100730),E-mail:xmxia82@163.com
摘要:目的探討尿微量白蛋白在老年高血壓病人中的檢測意義。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老年高血壓病病人64例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健康體檢人員65名為對照組。所有人員均行血壓、血脂、血糖檢測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結果兩組除總膽固醇(TC)外,其他參數(shù)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40.5±9.8 )mg/L、尿視黃醇結合蛋白(0.9±0.2)mg/L、尿轉鐵蛋白(2.2±1.0) mg/L,均明顯高于對照組(16.1±3.7)mg/L、(0.3±0.1) mg/L、(0.8±0.2) m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尿微量白蛋白與高血壓病、脂質代謝、胰島素抵抗存在密切聯(lián)系,可作為疾病監(jiān)測的有效指標。
關鍵詞:高血壓??;尿微量白蛋白;脂質代謝;胰島素抵抗;老年;檢測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長時間患病會造成機體糖代謝和脂代謝發(fā)生紊亂,嚴重危害心、腦、腎、視網(wǎng)膜等器官,誘發(fā)器質性病變,危及病人生命[1-3]。有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壓病病人常伴有尿微量白蛋白的異常改變[4-5]。為了探討尿微量白蛋白在老年高血壓病病人中的檢測意義,選取2011年2月—2012年9月老年高血壓病病人(64例)與健康體檢人員(65例),行血壓檢測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老年高血壓病人64例為觀察組,年齡61歲~78歲(67.2歲±9.4歲),病程2年~19年(7.6年±3.8年);男性36例,女性28例。病人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舒張壓高于90 mmHg,收縮壓高于140 mmHg。排除患有心肺疾病、肝腎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同期健康體檢人員65名為對照組,年齡60歲~79歲(66.8歲±10.1歲);男性37名,女性28名。兩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問卷調查主要包括人口學特征(姓名、性別、年齡等)、高血壓病程、所服降壓藥物和伴隨疾病史(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腦梗死和糖尿病等)。體格檢查包括測量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
1.3方法所有觀察對象常規(guī)血壓檢測,收集晨尿用于尿微量白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尿轉鐵蛋白檢測,檢測方法為ELISA法(試劑盒由北京中西遠大有限公司),結果以尿mAlb/Cr、尿NAG/Cr表示,以校正尿量變化對測定結果的影響。采用美國Beckman-CX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并記錄尿酸、血糖、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脂蛋白B(apoB)、載脂蛋白A(apoA)、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血胰島素(Fins)、C肽(FC-P)及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SI),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2結果
2.1血壓、血脂、血糖等參數(shù)分析 (見表1)觀察組除TC外,其他參數(shù)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血壓、血脂、血糖等參數(shù)分析(±s)
2.2尿微量白蛋白分析(見表2)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尿轉鐵蛋白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尿微量白蛋白分析(±s) mg/L
3討論
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和身體機能的減弱,老年人成為了高血壓病的高發(fā)人群,發(fā)病率高達60%~70%。老年病人的血管內膜明顯增厚,其機體動脈壁內膠原纖維也會顯著增加,而彈力纖維會顯著減少,使得機體血管彈性出現(xiàn)顯著降低,容易引發(fā)動脈血管粥樣硬化,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人心臟進行射血時會發(fā)生主動脈膨脹受限,使得機體動脈內的血容量壓力得不到有效緩沖,造成收縮壓顯著升高[6]。 機體處于平靜狀態(tài)下,尿中白蛋白的含量是很低的,不足20 mg/L。當人體尿中的白蛋白含量超過20 mg/L而不足200 mg/L時,可稱為尿微量白蛋白,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為腎修復,通過逆轉纖維化進行治療,可以修復機體的腎小球,進而降低或消除尿微量白蛋白[7]。老年高血壓病人機體血壓高會造成腎小球內高壓現(xiàn)象,使得濾過屏障發(fā)生障礙,甚至出現(xiàn)毛細血管硬化病癥,使得大量的白蛋白進入到機體腎小囊中[8],當其含量超過腎小管的吸收功能時會生成大量的白蛋白尿[9],因而可以認為腎小球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是高血壓病人發(fā)生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機制[10-13]。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均明顯升高。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尿轉鐵蛋白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尿轉鐵蛋白均呈現(xiàn)出了不同程度的異常升高,可作為高血壓病診斷和治療的有效指標。
尿微量白蛋白與高血壓存在密切聯(lián)系,可作為疾病監(jiān)測的有效指標,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李莉,蘇克文,孫曉玫,等.氨氯地平、坎地沙坦聯(lián)合應用對老年高血壓并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4): 382-384.
[2]郭文東.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相關因素的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1,8(1): 3892-3893.
[3]李獻良.老年高血壓晨峰與尿微量白蛋白的關系[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8):787-789.
[4]趙婧.尿微量白蛋白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檢測意義[J].吉林醫(yī)學,2010,31(18):2823.
[5]吳彩蘭,白慶雙.尿微量白蛋白檢測老年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7):1234-1235.
[6]Sciarretta S,Pontremoli R,Rosei EA,et al.Independent associa tion of ECG abnormalities with microalbuminuria and renal damag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out overt cardiovascular disease:Data from Italy developing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on micro 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disease study[J].J Hypertens,2009,27(2):410-417.
[7]歐陽涓,姜儻.腎臟的損傷性診斷[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8):877-879.
[8]魏有仁,張遠春.早期腎小球損傷標記物尿Cystatin C的臨床應用前景與亟待解決的問題[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7):583-584.
[9]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 [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9):1060-1064.
[10]Martinez Martin FJ,Saiz Satjes M.Add on manidipine versus amlodipine indiabetic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microalbuminuria:The AMANDHA study[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8,6(10):1347-1355.
[11]Bleyer AJ,Sedor JR,F(xiàn)reedman BI,et al.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an d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nd treatment patterns among diabetics ibling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idney disease[J].Am J Kidney Dis,2008,51(1):29-33.
[12]Mojahedi MJ,Bonakdaran S,Hami M,et al.Elevated serum C-reactive prot ein level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Iran J Kidney,2009,3(1):12-16.
[13]陳穎,邊平達,李秀央.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相關因素的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9,34(1):114-115.
(本文編輯王雅潔)
中圖分類號:R544R25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3.043
文章編號:1672-1349(2015)13-1558-02
(收稿日期:201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