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紅
小學階段的整個小語教學,實際由三部組成——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習作教學,而這三者之中尤以習作教學為難中之難。雖然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頗豐,教學流派紛呈,但“作文難、怕作文”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和學生們。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寫作過程本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他要求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創(chuàng)造性地描述世界、表現世界,創(chuàng)造性地書寫自我、表現自我。但,當前的作文教學仍然不樂觀,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當堂布置習作,并作一些指導,然后留一段很長的時間讓學生作文。這種模式,因無充實的內容和有效的指導方法,就談不上妙筆生花了?!凹俅罂铡钡默F象也就在作文中屢見不鮮了。因此,我們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愛上作文,有話可寫,并且能夠長期保持這一興趣就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習作動力系統,讓學生愛上作文,寫出好作文并獲得成就。這一動力系統由三部分構成。
一、發(fā)揮習作課堂積極有效的作用
1.發(fā)揮習作例文的范本作用,使學生有本可依,有法可循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現有例文作為作文教學的資源,這是最好,最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之一。蘇教版小語教材在習作訓練上的設計別具一格,它把作文列為一種專門的“課文”成為一個獨立的訓練系列。每篇習作課由“例文”“習作要點討論”和“習作練習”三部分組成。其中,尤以“作文例文”的安排別具匠心,它對作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起了很好的推進作用。“例文”可起到格式的示范,敘述方式的可用,例文文章結構的借鑒,對于作文困難生來說,模仿例文也可以完成一篇合格的作文。
2.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習作,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習作教學,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寫作,還要參與寫作。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寫下水文,給學生起示范作用,同時也能勾起學生寫作欲望。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共同命題,共同討論、交流寫法,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因為教師的參與,也使學生感覺作文不是只有他們在孤軍奮戰(zhàn),學生也不會再憤憤不平——老師就知道叫我們寫,她自己又不用寫,老師也寫一篇給我看看。
3.習作方法的有效指導
教師要把作文教學貫穿整個語文教學的始終。
語文課本中的每篇課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在學生反復閱讀的基礎上,要提示學生注意課文是怎樣開頭,怎樣搜集和組織材料,怎樣遣詞造句,怎樣結尾的。
教師要教會學生認真審題,搞清本篇習作的范圍和寫作重點。在作文教學中,通常接觸到的是記敘文,所要寫的內容又以人物、事件、環(huán)境為主。但,人物、事件、環(huán)境這三者往往相互糅合在一起又各有側重,所以必須讓學生搞清每篇習作的重點,不可離題萬里或千篇一律。
要使學生作文時有有話可說,教師要進行充分備課,明確寫作的要求,注意獵取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和事乃至周圍環(huán)境,幫助學生調取已有的知識儲備,切忌作文題目朝黑板上一寫,簡單幾句要求,一說了事,應該在動筆前幫助學生編制寫作提綱,提綱是學生的作文構思過程。因為學生作文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語無倫次,空話連篇,從早上眼睛一睜寫到晚上上床熄燈,一筆流水賬,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和整理材料過程,搞清哪些應詳寫,哪些應略寫;哪些先寫,哪些后寫,這樣才有條不紊,條理清楚。
二、運用好習作中的多元評價
小學語文習作評價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多元化評價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它能讓孩子在評價過程中得到滿足,享受快樂,使孩子看到自己習作的成績與進步,不足與問題。
1.評價內容多元化
評價一篇作文的好與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老師喜歡好詞好句很多的作文,有的老師喜歡有思想內涵的作文,還有的老師喜歡構思巧妙的作文。但不可否認的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必然要符合一些標準,如:優(yōu)美的語言、感人的情節(jié)、巧妙的構思、頗具見地的觀點……那么,我們老師在評價內容方面,首先要看學生寫的文章語句是否通暢,中心是否明確,結構是否完整,內容是否具體,詳略是否得當,寫法是否新穎、創(chuàng)意。其次,注意從孩子的生活經歷、生活畫面去評價,培養(yǎng)孩子怎樣去選材,為什么要選這一材料,特別是在評價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生活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就是在對學生習作評價中,不僅要注意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的評價。不僅要對文稿、實物、生活經歷評價,更應該注意對人的評價。這種評價作用在于讓學生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貫穿到作文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傳統作文教學,學生寫,老師批改評價,是封閉的評價,是教師對學生作出單一的評價。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習作評價也應該由單一走向多元?!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痹诮虒W實踐中,我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評”“同學間互評”“集體評議”,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家長給予一定評改、評價,同時老師做最后的“總評”。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間習得習作方法,在批改別人的作文中提高了自己的習作水平,自身的習作能力也得到提升。老師作最后的“總評”,也節(jié)約了簡單批改的時間,最終能夠給予學生真正習作上的指導而不是停留在糾正錯別字與修改病句的簡單評改上。老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是習作的主人,更應該成為評價的主人,同時家長、社會也應該參與評價,也應該成為評價的主體。
3.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評價的標準應該注重以人的發(fā)展為宗旨,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我們不能只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因為我們知道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經歷、生活、情感、體驗、興趣、愛好,我們要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而異。
我們教師要用一顆呵護的心,贊賞的語言來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評定,比如:一詞一句的妙用,一點一滴的進步,或者是一個不一樣的開頭,很有特色的結尾,哪怕是一個細節(jié)的描寫,一處真情的流露,都可以給孩子以鼓勵和贊賞。如果老師多了一把評價的尺子,就會多出一些熱愛習作的孩子。
三、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
我們平常的習作教學方式中,僅僅集中于一次性習作,往往缺乏持續(xù)性的動力系統。有的學生只對某一些習作內容感興趣,某一段時間對習作感興趣,而過了那一段時間興趣全無。如果我們要持續(xù)不斷的點燃學生習作熱情的熊熊火焰,就需要有一個習作激勵系統,讓每一次形成性評價資源都能為小學生習作添柴加油。
1.將學生的習作裝訂成冊并出版作文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這一方法現已被部分老師運用,老師把學生一學年或者一個學習階段的習作整理出版成作文集。當學生看到自己辛苦寫作、修改的作文成為書籍裝訂成冊時,積極性會得到空前的調動。自此,他們會認真對待每一篇習作,并力求修改得更好。同時習作成集,同學們也能相互欣賞到不同學生不同內容的作文,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習作的一次次激勵。
2.創(chuàng)辦班級習作周刊或月刊,增強自信
教師可以選拔班級中習作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周刊或月刊的社長、主編。編撰、校對都以他們?yōu)橹黧w,針對班級中的學生作文進行篩選,并出版在班級刊物上。當學生在刊物上看到自己的文章時,他們的自信會得到增長,會更加喜愛寫作。
3.將優(yōu)秀的習作輸送到校內外各報紙雜志
學生的習作如果能夠被校內外刊物所選用、刊登,收獲喜悅的不僅僅是學生自己,更是他的家庭和老師。學生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可想而知,這會更加激勵他愛上習作甚至走上文學道路。
4.制定優(yōu)秀習作的選用稿費制度,得到收獲感
班級中要建立一個小小的稿費制度。學生的習作無論是被班級的月刊或???,甚至是校外刊物刊登,就從班費中給予學生適當的稿費以示獎勵。學生拿到稿費會獲得滿滿的收獲感,習作也定會成為他的愛好。
教師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有效指導和完美的“善后”工作,學生的習作積極性會被大大調動并能長久保持。持久的興趣使學生習作的動力源源不斷,習作能力和水平也會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單位:安徽省天長市城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