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靜
陜西省渭南市中心醫(yī)院 ( 渭南714000)
?
溫經湯治療月經病實寒證的臨床療效分析
武靜
陜西省渭南市中心醫(yī)院 ( 渭南7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溫經湯治療月經病實寒證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對確診為月經病實寒證的130例患者,根據隨機對照原則分為(溫經湯治療)和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兩組。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殖激素的變化,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及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如收縮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卵巢體積(OVVOL)、竇卵泡數(AFC)、竇卵泡直徑(SFD)變化。 結果:治療前后生殖激素變化比較顯示,治療組血清中FSH、LH、E2、T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血清中P水平稍有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卵巢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顯示,治療組PSV高于治療前,RI、PI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OVVOL、AFC、SFD均稍有改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顯示,治療組PSV高于治療前,RI、PI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子宮內膜厚度略有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溫經湯治療月經病寒證療效較好,可能與其可提高生殖激素水平、改善卵巢與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有關,溫經湯改善其血行瘀滯狀態(tài),達到治療月經病實寒證的目的。
主題詞月經病/中醫(yī)藥療法 溫經湯/治療應用
月經病(Emmeniopathy)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而月經病實寒證為婦科更常見的病證之一[1]。寒為陰邪,性主收引、凝滯,極易與血搏結,引起寒凝血瘀,導致沖任胞脈被阻,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如痛經、閉經、月經量少、月經后期等病證。目前,對月經病實寒證的治療國內有報道顯示[2-3],應用具有活血化瘀、溫陽散寒作用的方劑,如加味桃紅四物湯、溫經舒氣湯等治療月經病實寒證具有較好療效。本研究通過觀察比較月經病實寒證患者服用溫經湯治療前后生殖激素,卵巢、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的變化,以探討溫經湯治療月經病實寒證患者的臨床療效,旨在為中醫(yī)辨證論治提供合理依據。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中醫(yī)科就診的確診為月經病實寒證的13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經病實寒證診斷標準[4]。根據隨機對照原則分為(溫經湯治療)和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兩組患者一年齡、病程、原發(fā)病類型、證候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運用溫經湯及常規(guī)藥物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進行治療,溫經湯具體方藥如下:白芍15g,當歸、紅花、烏藥、小茴香各10g,肉桂、吳茱萸各6g。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可服用與本病證有關的其他中草藥、中成藥及西藥等。
療效標準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殖激素,如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睪酮(T)的變化;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及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如收縮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卵巢體積(OVVOL)、竇卵泡數(AFC)、竇卵泡直徑(SFD)變化。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WPSxls收集,轉SPSS20.0軟件包進行數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統(tǒng)計軟件分析,兩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若服從正態(tài)分布組間與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否則采用非參數檢驗,a=0.05為檢驗水平,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殖激素變化比較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血清中FSH、LH、E2、T水平均有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血清中P水平稍有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殖激素變化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討論溫經湯是婦科常用方劑,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中溫經湯由當歸、芍藥、川芎、莪術、桂心、人參、丹皮、甘草、牛膝等,主治療血瘀寒凝、沖任滯澀,致血海不能按時滿溢,引起的月經延后、量少,或寒邪客于胞中,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之實寒證。張仲景《金匱要略》中亦有相關記載,但稍有不同,由當歸、白芍、川芎、生姜、吳茱萸、麥冬、人參、桂枝、甘草、阿膠等,主治陽氣不足、陰寒內盛等引起的月經延后、量少、喜暖喜按之月經病虛寒證[5]。選取《金匱要略》和《婦人大全良方》之精華,加減化裁組成本研究所用溫經湯,其中肉桂味辛、甘,“治沉寒痼冷之藥也”(《本草匯言》);吳茱萸味辛、苦,“茱萸辛熱,能散能溫”(《本草綱目》);紅花辛、溫,“又經閉不通而寒熱交作,或過期腹痛而紫血淋漓,是氣血不合之證,非紅花不能調”(《本草經疏》);五靈脂苦、甘,“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氣婦人心痛,血氣刺痛”(《本草元命》);小茴香味辛、性溫,“溫中散寒,立行諸氣,乃小腹少腹之要品也”(《本草匯言》);理氣止痛;當歸味甘、辛、苦,“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用藥心法》);白芍味苦,酸,“治腹中庥痛,婦人月閉不通"(《藥性論》)。全方獨具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調經止痛之功效[6]。
本次研究證實,采用溫經湯治療后,本組患者血清激素指標水平明顯上升,差異顯著,同時患者卵巢動脈PSV顯著升高,RI、PI均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提示溫經湯治療月經病實寒證可能與其調整內分泌激素、改善卵巢與子宮血流動力學功效有關。蘇健等研究表明溫經湯可以增高卵巢動脈血流灌注,減少其血管阻力,從而改善卵巢及周圍組織血液供應,故認為溫經湯治療月經病治療機理可能其可擴張血管、改善血流動力學,減輕卵巢周圍血管微循環(huán)障礙,進而恢復卵巢、子宮等部件正常生理功能作用,促月經周期性變化恢復。有人[7]發(fā)現溫經湯可通過調節(jié)月經實寒證患者,可通過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刺激相關激素釋放,與本次研究結果相近。本研究還發(fā)現,月經病實寒證患者子宮動脈PSV顯著升高,RI、PI均有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考文獻
[1]于惠青,于俊生. 溫經湯方證探析[J].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01:18-20.
[2]王艷,?;? 張景岳溫補法治療月經病[J]. 吉林中醫(yī)藥,2013,06:576-577.
[3]徐丁潔,成秀梅,徐洪,等. 溫經湯對婦科虛寒證模型大鼠卵巢能量代謝的影響[J]. 中成藥,2013,07:1542-1545.
[4]李慧,王紅梅,黃亞娟, 等.蔣士生從脾腎論治月經病經驗[J]. 湖南中醫(yī)雜志,2013,08:23-24.
[5]胡文金,朱爭艷. 劉云鵬治療月經病的經驗[J]. 湖北中醫(yī)雜志,2015,04:23-24.
[6]朱佳卿,車玉霞. 《傅青主女科》調經方劑組方用藥挖掘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2015,08:1610-1613.
[7]李俊箐.李祥云教授治療月經病經驗[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6,1:211-213.
(收稿2016-03-21;修回2016-04-17)
【中圖分類號】R711.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