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蓉
西藏山南市廣播電視臺,西藏山南 856000
電視臺新聞記者應如何做好新聞采訪與編輯
劉 蓉
西藏山南市廣播電視臺,西藏山南 856000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新聞傳播的途徑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而人們對于新聞的傳播速度和新聞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電視臺記者作為獲取新聞、編輯新聞的主要責任人,其責任自然也越來越重。文章從提高電視臺新聞采編質量出發(fā),闡述采編工作的重要性,并利用實際案例闡述電視臺新聞記者應該如何做好新聞的采訪與編輯工作。
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編輯
新聞主要指那些新近發(fā)生的、且反映一定社會現(xiàn)象、具有一定社會價值的實事報道,因此記者在獲取新聞的過程中應堅持“快、實、新、短”四字原則,所謂“快”,是指新聞獲取要及時迅速,盡量縮短時間發(fā)生與見報之間的時滯;所謂“實”,是指新聞事件要真實存在,且新聞報道要符合事件發(fā)生的實際情況;所謂“新”,是指新聞報道要體現(xiàn)材料新、思想新、認識新的觀念,以保證受眾能理解時代發(fā)展方向;所謂“短”,是指新聞報道篇幅要短小精悍,語言和內容要簡明扼要。
新聞的采訪與編輯工作是電視臺新聞記者工作的重心,也就是說一則新聞報道的成形主要取決于記者的采編能力,因此做好采編工作不論是對于電視臺、記者、受眾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做好采編工作有利于提高電視臺的市場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電視臺已經成為市場競爭體系中的一部分,而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擴張,電視臺也正在逐漸失去其新聞壟斷的趨勢,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電視臺不僅要用新媒體來武裝自己,更要從新聞的質量上下功夫,即在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中保證新聞的質量,從而提高電視臺的新聞的收視率。
其次,做好采編工作有利于提高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新聞采編情況反映著記者的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質,雖然新聞強調的是真實可信,但是記者作為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其在新聞采編過程中必然會融入個人風格,而新聞呈現(xiàn)后,記者可以根據(jù)受眾的反應,在堅持基本職業(yè)原則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工作思路,以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做好采編工作有利于維護民眾的知情權,民眾有權利知曉社會中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因此記者利用新聞采編將民眾最關心的社會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全面地呈現(xiàn)出來,以保證受眾能夠在了解事件發(fā)生情況的基礎上形成并表達個人看法,以共同維護社會運行的基本準則。
2.1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新聞采訪的對象主要為事件的當事人、目擊者或其他相關人士,而新聞記者在確定一個新聞選題后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即“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記者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心理構建和相關政策等,所謂理論知識準備是指記者要針對事件的特點,進行必要的理論知識查閱,這樣才能夠保證記者在了解相關內容的基礎上提出專業(yè)的、有針對性的采訪問題;所謂心理構建準備是指記者在采訪前要對事件、尤其是惡性事件進行一定的心理建設,以保證其能夠在特殊的時間環(huán)境下保持一個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所謂相關政策準備,是指記者在采訪前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有深入的了解,以避免在采訪從中出現(xiàn)不恰當?shù)难赞o。
2.2保證采訪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新聞采訪的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因而記者在與采訪對象進行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分歧,而這也必然會增加采訪工作的不確定性,所以記者在采訪中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以保證采訪過程的靈活性,例如:記者在采訪中如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時,應該根據(jù)經驗及時調整采訪策略,以保證后續(xù)采訪的有序進行。采訪的目的是為了收集事件發(fā)生的信息,因此,記者在確定采訪問題或談話主題時要緊緊圍繞新聞事件展開,以保證在最短的采訪時間內收集到最多的有效信息,而要想做到這一點,記者采訪前應該做好采訪提綱,確定采訪主線,而對于采訪對象一些偏離主題的言語或行為要及時糾正,以保證整個采訪按主線順利進行。
2.3做好后期的整理工作
記者在獲取了采訪信息后,在進行新聞編輯前,要對采訪稿件進行一定的整理,為編輯工作的有效進行打下基礎,例如:2016年4月末,河北省張北縣的“草原天路”傳來即將開始收費的消息,這立刻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許多游客對每人次50元的“過路費”表示不能理解,但是張北縣政府卻表示收費是為保護公路環(huán)境的無奈之舉,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選擇了當?shù)鼐用?、張北縣政府的相關人員以及游客做了采訪,在采訪中,有些游客以美國的66號公路為例表示公路做為公共資源,而非旅游資源,不能隨便收費,而當?shù)鼐用窈驼藛T則把目光聚集在了保護公路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上,表示收費也是一項保護“草原天路”景觀的無奈之舉。而記者在整理采訪稿件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將雙方的觀點和理論支持進行全方位的呈現(xiàn),以保證采訪信息的有效利用。
3.1保證編輯工作的真實性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更新,新聞傳播的數(shù)量和速度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快餐式的新聞傳播必然會降低新聞的質量,一些以噱頭吸引受眾的“標題黨”發(fā)布的新聞和一些拼湊、加工出來的假新聞充斥在媒體世界中,這些新聞不僅違背了新聞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阻斷了民眾獲取新聞真實信息的途徑,而面對這樣的新聞環(huán)境,新聞編輯者應該主動承擔起“保證新聞質量、保證受眾知情權”的責任,以采訪內容為依據(jù),將新聞的真實性作為新聞編輯的第一要義,并通過對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發(fā)展、結果的報道,保證報道內容的真實可靠。
3.2提高編輯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
雖然新聞編輯的第一要義是真實,但這也并不表明新聞報道一定是古板僵化的,相反在這個新媒體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電視臺記者應該不斷對新聞表達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以提高受眾對新聞的閱讀興趣。但是創(chuàng)新并不是盲目地標新立異,而是要以記者敏銳的洞察力和寬廣的知識面為基礎。新聞標題是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的重點,因此記者在題目編排上應該下足功夫,在保證文題相符的同時也能夠激起受眾的瀏覽熱情,例如:某記者在報道張北縣“草原天路”收費問題時,以一篇“‘草原天路’不該是張北的燙手山芋”為題目對張北縣端午節(jié)期間“草原天路”停止收費一事進行了報道,而該題目不僅形象地點出了張北縣的困境,也表明了張北縣應該合理開發(fā)利用“草原天路”這一資源的主張。
3.3堅持編輯工作的時代性
新聞的目的是為了讓受眾在了解新聞來龍去脈的同時也能夠吸取一定的經驗教訓,例如:在張北縣草原天路的報道中,記者采訪、整理稿件的過程中應該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對事件進行真實全面的報道,但是在編輯的過程中,記者應該端正態(tài)度,對該事件中不合理的內容進行態(tài)度鮮明的評價,如游客應該做到文明出行,縣政府應該調整工作思路,不應將收費作為管理的唯一辦法,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新聞內容與時代主流思想相契合。
總之,對于記者而言,采訪與編輯既是工作的中心,也是履行記者社會職責的關鍵。因此,電視臺的新聞記者應該在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è)道德和業(yè)務素質的基礎上,將采訪與編輯工作有機結合,并將時代的發(fā)展方向和社會的基本準則貫穿在采編工作的始終,從而為受眾呈現(xiàn)出真實、有價值的新聞報道。
[1]黃義星.電視臺記者做好新聞采訪的專業(yè)技巧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24):147.
[2]趙敏.電視臺新聞記者應如何做好新聞采訪與編輯[J].新聞研究導刊,2016(5):186.
[3]翠萍,宋雯.淺談如何做好新聞采訪和后期的編輯工作[J].民營科技,2012(7):148.
[4]龔文輝.淺談如何做好新聞采訪和后期的編輯工作[J].西部廣播電視,2013(12):76,78.
G2
A
2096-0360(2016)17-0156-02
劉 蓉,西藏山南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