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大數據、物聯(lián)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博物館的不斷應用,公眾對于展覽的需求更為精細化,強調展覽的內涵性、體驗性和共享性。伴隨著數字博物館的不斷發(fā)展,以人為本理念在博物館領域中的深入實踐,智慧博物館呼之欲出。在智慧博物館建設過程中,智慧展覽成為各家博物館關注的又一焦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智慧展覽更強調借助“互聯(lián)網+”,堅持以人為本,讓展品能跟公眾高度交互,為公眾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傳播中華歷史文明。
1 建立全省展覽資源數據庫平臺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指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
智慧展覽的核心是建立全省展覽資源數據庫平臺,打破文物資源地域保護,增強共享性,尤其是讓精品文物能走入老少邊窮地區(q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
安徽省文物資源豐富,但展出的只是收藏的極少部分,文物展出率低下,許多精品文物受各種限制無法展現自身價值。例如,安徽博物院藏品近22萬件套,但展出的只有幾千件套。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在智慧展覽建設過程中,全省文物資源的整合尤為重要,隨著公眾對展覽需求的不斷增長,急需借助物聯(lián)網、數據分析等多種技術,打破文物信息孤島,整合全省文物資源信息,建立起全省展覽資源數據庫平臺,為策展人提供一個專業(yè)的實時交流平臺,為每個文物貼上標簽,包括文物狀態(tài)(展中、庫房、外借等)、適合展覽周期等,同時為每個正在展覽、歷史展覽、策劃展覽貼上標簽,為策展人提供在時間維度、地域差異、展覽品類等不同層面的直觀的、全方位的數字化檢索,讓策展人能及時提取符合展覽需求文物的相關信息,打破到各館實地了解考察符合展覽文物的局限,節(jié)約展覽成本與時間,并避免文物的過度展覽,同時,讓公眾能欣賞更多從未展出的文物。
2 實體展覽與數字展覽齊飛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物工作,日前,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基本職能,是博物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手段。智慧展覽的內涵是以公眾需求為導向,做到實體展覽與數字展覽“齊飛”,實現公眾與展覽的高度交互,為公眾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
實體展覽中展示的是有形的文物,并盡可能的展示其真實狀態(tài),公眾可通過參觀、聆聽講解等多種方式,對文物的顏色、形狀、特征等都有面對面親歷的體驗感。但在實體展示過程中,文物所帶來的某些獨特價值得不到體現,例如安徽博物院的特色藏品商周青銅器,青銅器背后的青銅冶煉技術在實體展覽中只能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呈現,缺乏生動性,工藝價值得不到很好體現。另外,博物館傳統(tǒng)的展覽方式在時間、空間等各方面的局限性,無法滿足觀眾隨時隨地參觀展覽的要求。
為了提升博物館藏品的展示效果,吸引更多的觀眾,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成熟,各家博物館不再局限實體展覽,而是借助新媒體技術,開發(fā)數字展覽、網絡互動展示與互動平臺。數字展覽的應用與推廣,將進一步推進展覽下基層力度,讓更多的基層民眾有機會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提高全民文化素養(yǎng),增強文化自信,助推文化扶貧。
3 深入拓展展覽的可持續(xù)性
智慧展覽的目的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展覽的智慧管理和運行,達到對文物的智慧保護,進而為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觀展體驗,享受文化的熏陶,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由于各種限制,實體展覽的展出周期有限,只有將數字展覽做到應用落地,惠及更多民眾,才能充分展現展覽的持久生命力,讓文化的力量發(fā)揮到極致。通過圖文、音頻、視頻、3D動畫技術、AR等技術手段,將展覽進行線上線下的數字展示,營造逼真、形象、生動的展示效果,開發(fā)展覽APP應用產品,提供互動式的展覽瀏覽、欣賞、學習的平臺,公眾還可以發(fā)布、評論、打分、微博微信共享等,使公眾獲得比現場看展更多的觀賞細節(jié)和綜合性服務,增進公眾對于展覽的粘性,推廣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另外,需推動流動數字博物館建設,將展覽深入老少邊窮地區(qū),最大化的實現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推進文化全民共享。
同時,一個展覽的可持續(xù)性還體現在它的參考價值、研究價值。一個成功的展覽,必然保有大量的數據,包括展覽策劃方案、設計施工資料、宣傳教育活動、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策展人手記等等,這些數據詳實記錄了整個展覽的發(fā)展進程,這將為今后展覽策劃、學術研討、培訓教學等方面提供生動案例,也對展覽設計人才隊伍的建設和推動博物館陳列展覽水平的快速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互聯(lián)網+”的應用,各種信息技術的滲透,讓智慧展覽成為當下博物館建設中的一大重點,博物館的發(fā)展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間,也拉進了展覽與公眾的距離,使展覽文化內涵更具傳播力和影響力。博物館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社會正能量的重要場所,應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豐富文化內涵,通過智慧展覽的展示方式,為公眾提供更多的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