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瑩,周臣清,黃玲玲,蘇妙儀
(廣東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廣東順德528000)
配對t檢驗法比較3種方法檢測奶粉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計數(shù)結(jié)果
黃寶瑩,周臣清,黃玲玲,蘇妙儀
(廣東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廣東順德528000)
運用配對t檢驗法評價3種檢測方法對奶粉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計數(shù)結(jié)果一致性的影響。3種方法分別為國標法、PetrifilmTM測試片法和Baird Parker瓊脂+RPF法。結(jié)果表明,在103g-1和104g-1兩種不同濃度,存在相似雜菌干擾的情況下,3種方法的檢測結(jié)果無顯著差異,一致性較好,具有可交換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計數(shù);t檢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金葡可產(chǎn)生耐熱腸毒素,長時間加熱其毒性也不被破壞[1,2]。我國每年由金葡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屢有報道,被列為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常規(guī)檢測項目之一[3]。2014年實施的《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4]中,允許金葡限量存在。
金葡的定量檢測國家標準是以GB 4789.10-2010為依據(jù)[5]。根據(jù)29921,一般采用第二法平板計數(shù)法。SN/T 1985-2007[6]采取的是PetrifilmTM測試片法對金葡進行快速計數(shù)。。Baird Parker瓊脂+ RPF配方(兔血漿+纖維蛋白原試驗)是將RPF加入Baird Parker瓊脂中,在菌落周圍出現(xiàn)沉淀環(huán)即為陽性。本文通過配對t檢驗法比較三種金葡定量檢測方法,比較其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為金葡的計數(shù)檢驗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1.1 培養(yǎng)基與耗材
Baird-Parker瓊脂;BHI肉湯;兔血漿;PetrifilmTM金黃色葡萄球菌測試片;Baird Parker瓊脂+RPF。
1.2 儀器與設備
CL-40M高壓滅菌鍋;GHP-9160隔水式恒溫培養(yǎng)箱;AC2-6S1生物安全柜;玻璃熱珠滅菌器;Easymix拍擊式均質(zhì)器;dilumat S電子稀釋器。
2.1 檢測樣品制備
兩個檢測樣品均為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的盲樣考核中的樣品,樣品由25 g奶粉和白色球狀西林瓶裝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樣品組成,樣品的前處理方法為:打開西林瓶,將瓶內(nèi)小球加入到225 mL稀釋液中,充分溶解,然后再將與西林瓶相同編碼的奶粉加入上述稀釋液中,均質(zhì)混勻。分別編號為樣品I和樣品II。
2.2 GB法
參照《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中第二法金黃色葡萄球菌Baird-Parker平板計數(shù)對樣品進行檢測。將2.1中制成的1∶10樣品勻液,制備10倍系列稀釋樣品勻液,選擇2~3個適宜的稀釋度,每個稀釋度以0.3,0.3,0.4 mL接種量分別涂布于Baird-Parker平板,(36±1)℃培養(yǎng)45~48 h,對典型菌落進行血漿凝固酶試驗確認和計數(shù)。
2.3 PetrifilmTM金黃色葡萄球菌測試片法
測試片法稀釋同GB法,選擇2~3個適宜的稀釋度,吸取1mL加入測試片中,(37±1)℃培養(yǎng)(24±2)h,如出現(xiàn)暗紫紅色菌落直接計數(shù),如出現(xiàn)了其他顏色(黑色或綠色)菌落則使用確證反應片,(37±1)℃培養(yǎng)1~3 h,計算粉紅色環(huán)。
2.4 Baird Parker瓊脂+RPF法
融化Baird Parker瓊脂,冷卻至46℃,加10 mL水溶解附加劑,將附加劑加入加入Baird Parker瓊脂,搖勻,即為配制好的Baird Parker瓊脂+RPF。RPF法稀釋同GB法,選擇2~3個適宜的稀釋度,吸取1 mL加入培養(yǎng)皿中,加入15~20 mL上述Baird Parker瓊脂+RPF,(36±1)℃培養(yǎng)24 h,計數(shù)所有黑色,周圍有沉淀環(huán)(白色光暈)的菌落。
2.5 計數(shù)結(jié)果
配對t檢驗法比較3種方法檢測奶粉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計數(shù)結(jié)果:采用上述3種方法,同時檢測兩個樣品,重復10次,運用SPSS軟件采用配對t檢驗對比分析,比較其均值是否存在差異[7]。
3.1 3種檢測方法對樣品I檢測結(jié)果的影響
GB、測試片和RPF法檢測樣品I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計數(shù)結(jié)果如表1所示。對計數(shù)結(jié)果進行配對t檢驗,檢測結(jié)果均為2次平行實驗結(jié)果的平均值。GB法檢測結(jié)果分別與測試片和RPF法是配對的兩組數(shù)據(jù),運用SPSS軟件按照配對t檢驗進行分析,設臨界水平α=0.05,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1 3種檢測方法對樣品I檢測結(jié)果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GB法、測試片法和RPF法對樣品1檢測結(jié)果的均值分別為5 070、5 200和5 250;標準差分別是200.27759,163.29932和158.11388。標準差RPF<測試片<GB,說明RPF法檢測結(jié)果波動性相對小,精密度、再現(xiàn)性較好,有利結(jié)果的復現(xiàn)以及適用于實驗室之間比對。
由表3可以看出,GB法與測試片法均值之間的差值為-130,差值的標準差為323.35052,t值為-1.271,自由度為9,顯著性P為0.235(>0.05),說明GB法與測試片法檢測結(jié)果之間的差異不顯著。GB法與RPF法均值之間的差值為-180,差值的標準差為274.06406,t值為-2.077,自由度為9,顯著性P為0.068(>0.05),說明GB法與RPF法檢測結(jié)果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3.2 3種檢測方法對樣品II檢測結(jié)果的影響
3種方法檢測樣品II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計數(shù)結(jié)果如表4所示。對計數(shù)結(jié)果進行配對t檢驗,檢測結(jié)果均為2次平行實驗結(jié)果的平均值。GB法檢測結(jié)果分別與測試片和RPF法是配對的兩組數(shù)據(jù),運用SPSS軟件按照配對t檢驗進行分析,設臨界水平α=0.05,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2 樣品I檢測結(jié)果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
表3 樣品I成對差分檢測結(jié)果t檢驗結(jié)果
表43 種檢測方法對樣品II檢測結(jié)果的影響
表5 樣品II檢測結(jié)果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
由表5可以看出,GB、測試片和RPF法對樣品2檢測結(jié)果的均值分別為10 500、11 800和12 200;標準差分別是1 957.89002、1 686.54809和1 032.79556。標準差RPF<測試片<GB,與樣品1的標準差規(guī)律一致,說明在103g-1和104g-1兩種濃度情況下,RPF法檢測結(jié)果波動性均較小。
由表6可以看出,GB法與測試片法均值之間的差值為-1 300,差值的標準差為2 584.13966,t值為-1.591,自由度為9,顯著性P為0.146(>0.05),說明GB法與測試片法檢測結(jié)果之間的差異不顯著。GB法與RPF法均值之間的差值為-1 700,差值的標準差為2 406.01099,t值為-2.234,自由度為9,顯著性P為0.052>0.05,說明GB法與RPF法檢測結(jié)果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但顯著性P僅稍高于0.05。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是因為兩個盲樣中混合了疑似表皮葡萄球菌等在Baird Parker瓊脂上與金葡菌落形態(tài)、生化特征極為相似的雜菌,對檢測造成了一定干擾,GB法在計數(shù)典型菌落時不確定度較大。與GB法相比,測試片法和RPF法選擇性更高,判讀更簡單,能更好排除雜菌的干擾,故其結(jié)果偏高。第二是樣品2的10次重復平行試驗中,有的檢測結(jié)果只有一個梯度落在20~200 g-1之間,使用了文獻[5]中公式(1)的計算,有的檢測結(jié)果有連續(xù)兩個梯度落在20~200 g-1之間,使用了文獻[5]中公式(2)的計算,造成結(jié)果差異較大。
表6 樣品II成對差分檢測結(jié)果t檢驗結(jié)果
(1)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103g-1和104g-1兩種不同濃度,存在相似雜菌干擾的情況下,GB法與測試片法、RPF法檢測奶粉中金葡計數(shù)結(jié)果,在統(tǒng)計學上無顯著差異,檢測結(jié)果具有一致性。
(2)和傳統(tǒng)GB法相比較,測試片法和RPF法能縮短測試時間,操作程序更加簡便,不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實驗質(zhì)量和提高實驗室效率,但后二者檢測成本較高。在實際的檢測工作中,可根據(jù)樣品的污染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既可提高檢測速度,又可確保檢測的準確性。
[1]陳廣全,張慧媛,曾靜.食品安全檢測培訓教材微生物檢測[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65-75.
[2]王勇.食品中三種致病菌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4.
[3]梁景濤,謝翊,林秋芬,等.3種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4):790-791.
[4]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1-4.
[5]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1-9.
[6]SN/T 1895-2007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計數(shù)法Petrifilm-TM測試片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1-5.
[7]黃寶瑩,佘之蘊,劉海卿,等.配對t檢驗法評價3種因素對乳酸菌總數(shù)檢測結(jié)果的影響[J].中國乳品工業(yè),2015(7):59-61.
Comparison of three methods forStaphylococcus aureuscounting results in milk powder evaluated by paired t test
HUANG Bao-ying,ZHOU Chen-qing,HUANG Ling-ling,SU Miao-yi
(Guangdong Test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Shunde 528300,China)
The paired t test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consistency ofStaphylococcus aureuscounting results in milk powder.Three methods were studied,including GB、PetrifilmTMstaph express count and Baird Parker+RPF.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method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presence of interfering bacteria,which were interchangea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counting;the paired t test
TS252.7
A
1001-2230(2016)08-0055-03
2016-03-10
黃寶瑩(1986-),女,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食品安全與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