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萍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配合舒適護理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
吳華萍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配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9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6例給予鼻導管持續(xù)吸氣配合常規(guī)護理的治療方案。觀察組46例給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配合舒適護理的治療方案,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等指標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有效率82.6%,對照組有效率52.2%,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7%,對照組為6.5%,觀察組略高,但差異不顯著;觀察組在住院時間、舒適度評分、護理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等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舒適護理配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舒適護理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不斷發(fā)展,舒適護理在各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舒適護理是指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環(huán)境,創(chuàng)造高質量服務水平的綜合護理,具有良好的整體性、針對性、時效性特點,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多層面都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1]。本文對2012-01—2015-01我院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給予舒適護理配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ICU 2012-01—2015-01收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中的相關標準[2],達到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標準。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6例)男33例,女性13例;年齡45~78歲,平均56.33歲。對照組(46例)男29例,女性17例;年齡40~83歲,平均58.6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資料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呼吸興奮劑等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
1.2.1 對照組在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給予鼻導管持續(xù)吸氣配合常規(guī)護理,鼻導管持續(xù)吸氣量2~3 L/min。常規(guī)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基礎護理:每天按時給患者全身擦洗、口腔護理、導管護理,保持床鋪、衣物整潔。②臥位護理:每1~2 h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對其受壓部位進行按摩。③深靜脈置管護理:穿刺過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xiàn)紅腫、出血、滲血情況,避免感染發(fā)生。④睡眠護理:保證病房環(huán)境安靜,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睡眠時間,睡前幫患者洗腳,有助于病情恢復。
1.2.2 觀察組在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給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配合舒適護理。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方法:采用BiPAP呼吸機經面罩接鼻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根據(jù)病情設置參數(shù):通氣模式S/T模式,呼吸頻率14~16次/min,氧濃度控制在30%~45%,初始吸氣壓力(IPAP)6~8 cmH2O(1 cmH2O=0.098 kPa),緩慢上調,維持在12~18 cmH2O,呼氣壓力(EPAP)0~2 cmH2O,呼氣壓力4~6 cmH2O,通氣時間2~6 h,2次/d。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心理舒適護理:COPD合并呼吸衰竭往往病情危重,患者容易產生壓抑情緒,這需要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通過心理疏導,緩解負性情緒,讓患者切身感受到人性化的護理關懷。②社會舒適護理:根據(jù)實際情況,嚴格、完善探視制度,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給予患者家庭般的溫暖關懷,促進患者病情恢復。③靈性舒適:不要過問患者的隱私,充分尊重患者的信仰和意見,對患者的隱私問題不好奇,不過問。④氣道護理:嚴格遵守無創(chuàng)正壓呼吸機治療的無菌操作原則,保證氣道持續(xù)濕化,保持呼吸道通暢。
1.3 觀察指標①監(jiān)測并記錄治療前后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等血氣、生理指標改善情況。②觀察兩組療效。③對比兩組護理指標。
1.4 護理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護理指標評分:在患者出院前發(fā)放調查表,做舒適度、依從性、滿意度調查,各項護理指標滿分100分。有效:咳嗽、咳痰、氣促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X線片示肺紋理和陰影明顯改善,血氣分析、生理指標正常;無效:咳嗽、咳痰、氣促等臨床癥狀未見好轉,X線片示肺紋理和陰影無任何改善,呼吸頻率、心率加快,血氣分析無改善甚至加重。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0軟件包,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指標變化情況(表1)
表1 兩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指標變化情況(±s)
表1 兩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指標變化情況(±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段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
2.2 兩組療效比較(表2)觀察組有效率82.6%,對照組有效率52.2%,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7%,對照組為6.5%,觀察組略高,但差異不顯著。其中對照組出現(xiàn)胃腸道脹氣3例,觀察組胸悶2例,心悸1例,氣促1例。
表2 兩組療效比較(n)
2.3 兩組護理指標比較(表3)
表3 兩組護理指標比較(±s,n=46)
表3 兩組護理指標比較(±s,n=46)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科急重癥,死亡率高,肺泡通氣不足和換氣功能障礙是該病的主要發(fā)病原因[3]。小氣道狹窄或喪失導致COPD患者小氣道阻力增加,日久患者出現(xiàn)膈肌萎縮,導致了呼吸肌做功和耗氧量增加,進而出現(xiàn)呼吸肌疲勞,而呼吸肌本身的疲勞限制了通氣量,進而引起供氧不足。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存在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常規(guī)抗感染、解痙平喘、激素、祛痰、呼吸興奮劑等治療方法很難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狀態(tài),無創(chuàng)呼吸機設置簡便,多數(shù)患者對鼻罩耐受性好,不容易繼發(fā)肺部損傷,可用不同的通氣模式、可以間歇使用,容易脫機,減少了器官插管率,在高吸氣壓的作用下,氣體可順利進入通氣不良的肺泡內,從而改善了患者的通氣比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支氣管擴張、痙攣,最終達到改善患者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目的[4]。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常病危重,患者長期受到病情的困擾,難免會產生恐懼、低落等負性情緒,不利于疾病的預后,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而舒適護理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不再是單純簡單的技術操作,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多層面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被認為是整體化護理藝術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受和滿意度。有研究顯示[6],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可提高患者滿意度,顯著縮短了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舒適度,與本研究結果相符,也證明舒適護理迎合了患者及家屬的心聲。
隨著護理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不斷完善,相信有目的、有意識追求舒適護理的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會逐漸增多,因此,舒適護理還需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完善護理模式。醫(yī)護人員是舒適護理模式的核心,因此醫(yī)院更應該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使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素質,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形成一種主動滿足患者需求的良好工作氛圍,加深護患感情,減少護患矛盾,也為醫(yī)院贏得了效益和聲譽[7]。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配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滿意。
[1]冼志蓮,許少英,劉婧,等.舒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睡眠質量及疲勞癥狀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0,6(12):710-711.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修訂版)[J].中國醫(yī)學前沿:電子版,2014,6(2):67-70.
[3]丁曉英,李雯.舒利迭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0):2823-2825.
[4]鄭坤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臨床觀察[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3,13(1):140-142.
[5]俞曉敏.舒適護理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的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2012,11(11):249-250.
[6]易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舒適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12(8):200-201.
[7]王艷麗.舒適護理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24):27-28.
2015-10-19)
1005-619X(2016)04-0431-02
10.13517/j.cnki.ccm.2016.04.050
266600萊西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