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
公元760年,已經發(fā)配貴州夜郎漂泊了三年的詩人李白在巫山吟游,接到赦免他的皇命,家也不回改變行程坐船由三峽直下江陵,寫下了“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與后世的蘇東坡一樣,一生坎坷的李白人間處處是精彩,也是想象力的半徑起的作用巨大。
按照一些學者的考證,從碎葉內遷的李白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也就失去了功名的機會。不死讀書,卻成就了藝術天才李白的數學范兒。在李白一生所寫的1100首詩歌中,最讓人難忘的是李白對于數詞的使用:白發(fā)三千丈、千里江陵一日還、對影成三人、四萬八千歲、飛流直下三千尺、落九天,這是中國其他詩人望塵莫及的。李白這種數詞使用的靈感,來源于李白一生的萬里行路。
目前收錄在《唐詩三百首》中的20首李白詩歌中,有明確數詞使用的就有18首,只有《靜夜思》《越女詞》沒有數詞使用。而像“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既有數詞又體現速度,而“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是用比喻表現速度,雖無數詞,但也是用數據說話。在數據理工男看來,李白詩歌有兩個特點讓他有別于一般的詩人,一是用數據說話,二是講故事。
用數據講故事,不僅要求你會講故事,還要求你會使用數據。如果你是文青,你要有數學范兒;如果你是科學家,那么你要會講故事。漢斯·羅斯林是瑞典卡羅琳學院的國際衛(wèi)生學教授、醫(yī)學統計學家。1996年他將人類幾百年的GDP數據收集起來,用一種名為Trendalyzer的軟件展示出來,并用動畫技術讓這些數據講故事,顛覆了傳統意義上人們認為的社會制度、治理水平和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預示著全球經濟發(fā)展之間的聯系和共同規(guī)律以及發(fā)展階段之間的內在關系。浙江大學醫(yī)學院李蘭娟院士承擔國家重大公共衛(wèi)生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的項目,2015年項目驗收時,邀請了美國著名的數據科學家張小彥博士對公共衛(wèi)生決策的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張小彥博士用了幾個月時間,其重心就是讓公共衛(wèi)生決策專家系統,變成友好的會用數據講故事的界面。在張博士看來,故事講得好,就會變專家決策為用戶決策,“SELF-SERVICE”是故事講得好的最高標準,不是嗎?李白的詩寫得好的原因在于,巧妙地運用大量的數詞,故事根本不用文學評論家輔導解讀。
總體來說,用數據講故事基本上采用可視化的方法,筆者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1. 敘述方式隨著時間改變:著名的南丁格爾極地圖,就是開創(chuàng)了這種巧妙的方法。2. 由大及小:就像世界杯足球賽轉播的攝像師,從宏觀場景一直聚焦到一個美麗的表情。3. 由小及大:像很多無人機實現的自拍,從自拍一直拉伸到風景、城市,甚至地球、時代。4. 突出對比:將極端和選項的進化過程用突出的對比實現,例如GDP和政治制度的關系。5. 探究交叉點:顯示幾組概念的交集及其構成原因。6. 剖析原因:變量因素與結果進行對比顯示。7. 描繪異常值:將異常值突出進行表現。
又回到中世紀的一句諺語:“資助科學家和藝術家,是富人的天職”。原來,那些富人把兩撥人搞到一起,是為了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