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我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動機; 暗示教育,期待成功; 合作交流,師生互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情感態(tài)度 英語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新課標把情感態(tài)度列入目標要求,這體現(xiàn)出了新教材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文主義觀念。情緒情感對教學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它可提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與美好行為的內化和升華相依存。正如前蘇聯(lián)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所指出:“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積極情感的糧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新課程標準要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強調教學必須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tǒng)一的軌跡
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就處于敏感時期的初中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英語基礎薄弱的沒有自信,課堂表現(xiàn)不積極,容易垂頭喪氣,最終放棄自己; 而英語基礎較好的則存在有的學生個人主義,缺乏合作精神,不容易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所以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注重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在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動機,樹立自信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學習動機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的好壞。要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動機,教師必須善教。所以,我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激活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只有讓他們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才能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裝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從而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因此,我在備課時,總要考慮怎樣調動學生,吸引學生;怎樣把教材變活;怎樣展現(xiàn)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英語教材中有很多與實際生活有關的話題,為了教學的需要,我會制作與之相關的教學課件來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巧妙地運用這些課件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且用適當?shù)膶嵨飦硖嵘龑W生們的課堂關注度。比如在講Food and drink這一話題時,我找了許多關于食品和飲料圖片,上課時一一展示給學生,讓他們了解這些物品的英語表達,然后讓學生用自備的食品來模擬購物場景(shopping)來進行“任務型教學”,并以小組為單位口頭編相關話題的小對話,最后進行小組比賽,獲勝的小組可以帶走全部食品作為獎勵。整節(jié)課學生個個興高采烈,異?;钴S,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創(chuàng)設的情景,激情的演繹,學生獲得了體驗,增強了樂趣。
所以我盡力把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新鮮有趣,并且在課堂上多關注基礎差的學生,使他們不錯過任何一節(jié)課。而課后我也更多關注他們,無論是他們的作業(yè)還是考試,我都耐心講解,多加鼓勵,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我也大加贊揚,這些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心理上得到滿足,這種滿足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慢慢地他們越來越愛上英語課,也愿意主動地多和其他的同學們交流與合作,英語成績自然也就穩(wěn)步提高。
二、開展小組合作,加強團隊意識,注重品格培養(yǎng)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參與和合作的教學理念。英語的“情景教學”、“活動課教學”以及現(xiàn)在提倡的“任務型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與合作。通過合作性學習,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想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卻并不容易。我的學生當中除了英語基礎差的需要多加關注之外,還有基礎很好,但目中無人,不愿與人合作的學生,就是所謂的智商很高但情商為零的學生。怎樣讓他們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也是我的另一個需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會定期找這些學生談話,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多看看自己的短處,多發(fā)掘別人的長處才能然自己不斷地進步和成長。每一次談話都會先肯定他們這段時間以來的改變與進步,然后找出不足之處,再定好近期目標,并表示我會監(jiān)督他們并且表示我有信心和他們一起完成。有了思想上的轉變之后,我在日常教學中積極給他們創(chuàng)造合作的空間,多施與分組活動(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和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teaching),在各種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教與學是雙向的,老師和學生要想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動關系,就需要我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課堂教學應該成為對學生、對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的成全,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沒有情感態(tài)度參與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我們英語教師應該使每一堂課都具有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而學生們的成長也教會了我很多從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他們的進步讓我驚喜,他們的表現(xiàn)讓我感動,他們的成績更是讓我欣慰,從教十幾年這些算不得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我最大的財富,讓我充滿了成就感,我會好好珍惜,也非常樂意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作者簡介:劉曉玲(1978.9-),女,漢族,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