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歧?范淑芬?劉艷華
[摘 要]閱讀是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如果想要樹立寫作的愛好,培養(yǎng)寫作的能力,除了深入生活、積累經驗之外,閱讀文學作品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關鍵步驟。由此可見,指導小學生進行寫作的培養(yǎng)和訓練,必須通過培養(yǎng)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從閱讀中獲得寫作的知識、方法和素材,為寫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閱讀就閱讀和寫作而言,古人就通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來形容二者不可分割的關系。閱讀是對知識的汲取,寫作是對知識的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而寫作則是將閱讀所積累的包括語言和詞匯在內的各種知識進行表達的過程。由此可見二者相輔相成的重要聯(lián)系。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出了關于小學語文寫作和閱讀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本文將就此話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擴大閱讀范圍和層次
從本質上來說,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這需要在大量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行邏輯、形象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發(fā)散。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生從課本上獲得的知識和閱讀素材十分有限。因此,教師必須借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推行和要求,拓寬學生的閱讀量。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從已有教材入手對學生進行閱讀的拓展
教師可以通過教材的每個單元入手,將課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或相關類型的作品介紹給學生,通過布置課外作業(yè)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舉例而言,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的課文《荷塘舊事》的時候,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朱自清的著名作品《春》,讓學生在這兩篇文章中通過有關荷塘以及通過荷塘引申的故事積累相關的知識內容。
通過這樣的辦法,不僅把閱讀延伸到了課堂之外,也有效降低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局限性,還能讓學生加深對于課文的深層次理解和掌握,一舉多得。
(二)推薦國內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名著引導閱讀
必須承認,名著不論在影響力還是思想內涵上比起其他文學作品更加豐富且深刻。名著不僅蘊含著作者對于生活和世界的獨特見解和認知,對于擴展學生的眼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的熏陶也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
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推薦《安徒生童話》、《天方夜譚》、《長襪子皮皮》這些童話寓言一類的故事讓學生進行閱讀;而針對高年級學生,則可以推薦《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以及四大名著這些具有科幻、傳奇色彩或通俗易懂的名著讓學生進行閱讀。
(三)鼓勵學生訂閱和閱讀高質量的文學刊物
對于優(yōu)秀報刊和雜志的閱讀和涉獵,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因為發(fā)行的刊物中的文章作品往往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語言表達也更符合當代社會和公眾的接受能力。在閱讀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對于學習當代社會的書面表達方法也有著非常好的影響。
針對這個方面,筆者將現(xiàn)今的報刊雜志分為了故事類、科普類和學習類三個大類。并通過不同層次和方面的學生要求進行推薦。低年級的學生則重點推薦諸如《兒童故事畫報》、《快樂童話》的故事類書報進行閱讀;中高年級則推薦《我們愛科學》、《小哥白尼》等科普類和《快樂作文與閱讀》、《故事作文》等學習類書報進行閱讀。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筆者還會推薦學生閱讀《讀者》、《萌芽》等雜志,對其寫作的素材積累和寫作能力進行更深層次和高標準的引導。
二、積累寫作語言和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閱讀是汲取的過程,寫作是表達的過程。只有在獲得充分知識和素材積累的前提下,才能在理解和表達的過程中進行的更加充分、有力度。
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在閱讀訓練中引導學生對于進行語言和表達方式的積累。也只有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語言量,思維也會隨之廣闊,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會表現(xiàn)出更大的靈活性,在準確使用語句、進行生動形象的表達也會運用的更加自然。
針對這一點,建議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于精彩和經典的作品或選段進行深度品讀,以至于熟讀成誦,讓課文中的優(yōu)秀文字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掌握。另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指導學生將課本中看到的精彩語句和文章抄到本子里,還可以把在課外讀物和名著上讀到的精彩內容和優(yōu)秀詞句進行摘抄,進行積累,為日后的寫作素材提供基礎。
三、在閱讀中滲透寫作指導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課本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讀寫結合點的選擇,為學生提供借鑒的對象和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及時的仿寫和創(chuàng)造性的聯(lián)系。針對于此,筆者認為有兩種方式可以進行寫作指導的滲透。
(一)通過模仿課文的段落或結構進行仿寫。對于此,是需要將課文的片段進行重點的訓練,這要做到如何說、怎樣寫,用什么樣的方式把片段寫的更具體和清楚。在這個階段不需要達到精彩的程度,只要能夠通過扎實的訓練達到仿寫的標準即可。
比如三年級上冊的課文《日月潭》,文章是根據(jù)“總-分”的結構層次進行日月潭的描寫,在具體的描寫中,又根據(jù)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詳細的介紹。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的結構和邏輯順序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概括,通過深度品讀和復述的方式進行精彩內容的積累,之后要求學生將自己身邊或熟知的旅游景點進行模仿,使得達到仿寫的目標。
(二)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續(xù)寫和改寫。通過續(xù)寫和改寫,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小學生在接觸寫作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深入創(chuàng)作,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對寫作的熱愛程度達到提升。
就續(xù)寫而言,《永遠的一課》、《凡卡》都是非常合適的續(xù)寫課文實例;而對于《地震中的父與子》和《西門豹》進行改寫,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小學是學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最飽滿的時期。如果教師能夠在學生的這個時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綜合訓練與培養(yǎng),通過加大文章、名著、詩句的誦讀和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能夠樹立學生積極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有效避免在中學時期出現(xiàn)的對寫作產生反感的心態(tài)。也只有將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很好地做好能寫、會寫的狀態(tài),實現(xiàn)真正的“下筆如有神”。
參考文獻:
[1]閆亞璽.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將閱讀與寫作完美結合.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7.
[2]凌紅.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的結合探討.廣西欽州市靈山縣豐塘鎮(zhèn)寄宿制學校.
[3]張祥華.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中國教研交流.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