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林友
當胸外科醫(yī)生患上肺癌
文 徐林友
我1990年畢業(yè)后一直在醫(yī)院從事胸外科臨床工作,肺癌的外科治療是我的工作重點之一,20多年來,我接診了無數(shù)肺癌患者。沒想到,5年前肺癌降臨到我身上,我也成了肺癌患者,而且是肺癌腦轉(zhuǎn)移的晚期肺癌。
2011年1月17日,我忙完上午的手術,突然全身抽搐、暈倒,迷糊中我被人推來推去,清醒時我已躺在CT機上。沒人告訴我病情。在我的要求下,我終于從妻子口中得知病情——腺癌,而且是晚期肺腺癌伴腦轉(zhuǎn)移,暈倒是因為腫塊已經(jīng)壓迫到腦組織。那一刻,我感到了無比恐懼與絕望。肺癌分非小細胞肺癌和腺癌,腺癌屬于比較難治的一類,存活時間短,生存質(zhì)量差。
由于確診時已出現(xiàn)腦轉(zhuǎn)移,首先必須解決掉轉(zhuǎn)移到腦子里的腫瘤,只能選全腦放射治療。頻繁的放療讓我的體力下降、食欲下降,口腔潰瘍、腹瀉等副作用顯現(xiàn),但為積攢體力,我咬牙強迫自己吃東西。幸運的是,腫瘤很快得到控制。
2011年1月24日,從上海傳來好消息,我的基因突變檢測符合靶向治療要求。在靶向藥物和放療的雙重夾擊下,晚期肺癌退縮了。2個月后,經(jīng)復查,肺部病灶已消失,而尚未消失的腦部轉(zhuǎn)移也在一點點縮小,腫瘤正以驚人的速度離開我的身體。2012年復查,我體內(nèi)腫瘤已完全消失。
作為胸外科醫(yī)生,我為什么會得肺癌?雖然我吸煙、喝酒,但很少,而我所患的非小細胞肺腺癌與吸煙飲酒并沒有直接關系。我所居住的地市空氣清新,完全沒有嚴重污染。
就在百思不得其解時,我回憶起患病前的那十個月,我曾有過一個月做26臺大手術的經(jīng)歷。我每天提前上班,晚上12點以后才回家,肚子餓了,飯端在手上也沒胃口,簡單吃幾口就瞌睡重重;洗漱完,躺在床上又睡不著,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近1個月。反思后,我認為自己得肺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持續(xù)長時間的工作壓力過大和疲勞,影響了飲食和睡眠習慣。
相關鏈接
對肺癌患者的忠告
改變心態(tài) 有的患者得知患癌后,精神和意志立即垮了,再高明的醫(yī)生、再好的治療方案、再好的藥物,都救不活一個“心死的人”。
接受科學治療,不要病急亂投醫(yī) 我雖笑談生死,可在治療上不敢含糊。治療期間,我堅持吃藥、放射治療,雖然副作用很大,可從沒有抵觸過。
改變生活習慣,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患病后,我迅速戒掉煙酒,平時多吃素菜和玉米等,葷菜很少吃,也不外出應酬,大多數(shù)休閑時間看書,陪妻子和女兒。癌癥患者最忌諱勞累和什么也不干,兩方面不能走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