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晨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 210003
?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對電視新聞的真實性進行“把關”
張澍晨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210003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含義及特點,其次分析論述電視新聞的采訪及編輯制作的技能技巧,來說明如何才能對電視新聞傳播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把關”。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真實性;“把關”
隨著新媒體和網(wǎng)絡的迅速發(fā)展,它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陶冶了人們的情操,也沖擊了傳統(tǒng)媒體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事物發(fā)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問題,由于網(wǎng)絡中各種新聞的消息開始日益泛濫,這就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從而擾亂了社會秩序。這時,人們對電視新聞的傳播便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要求它傳播的信息具有真實性、社會性、全面性,以便更好地吸引人們的注意。為應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挑戰(zhàn),對于電視新聞的傳播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在眾多的信息之中選擇真實的及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傳播與報道,隨著這樣的工作性質的變革,這也就要求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在采訪及后期的編輯制作工作中需要掌握充分的技能,對于電視新聞傳播的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到信息化時代。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壯大,許多的信息傳播媒介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由此涌現(xiàn)了許多新聞及社交軟件,例如微信、微博、貼吧等等各種形式的軟件,它們正在以人類所無法想象的速度通過PC端和手機客戶端,將大量的信息傳輸給人類,這是人們目前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這些新媒體集各種優(yōu)勢于一身,具體有速度快、時效性強、傳播范圍廣、信息全面、視頻音頻形式多樣,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很大的變化。新媒體的出現(xiàn)對于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媒體產(chǎn)生了猛烈的沖擊,由此看來,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電視傳播就應該總結經(jīng)驗,吸收先進的傳播技術,相應的掌握一些關于新聞的采訪、編輯、制作等技能,爭取為人們的生活呈現(xiàn)出生動的、準確的、形象的新聞事件,提高電視傳播信息的真實性,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從而提高電視新聞的影響力。
1.1含義
新媒體是基于傳統(tǒng)媒體而出現(xiàn)并發(fā)展的,新媒體下的電視新聞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無線衛(wèi)星傳輸途徑,把電視作為接收的終端,為人們傳播一系列的新聞,比如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娛樂等等,電視這一傳播新聞的媒介得到了很大的變革,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能夠滿足人類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1.2特點
1)即時性和高效性。
新媒體的發(fā)展,引起了電視新聞傳播的變革,以衛(wèi)星傳輸為主要渠道的傳播手段,使得電視傳播的新聞具有即時性和高效性。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會第一時間為人們所了解。
2)廣泛性和全面性。
電視新聞傳播的受眾群體較廣,新聞的內容豐富而全面,為不同的社會群體提供了種類繁多、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內容涵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真所謂無所不有。面對眾多的新聞資源,人們可以有選擇性地觀看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滿足自身的需要。
3)真實性和虛假性。
新媒體的發(fā)展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背景下,由于文化市場的自發(fā)性及傳媒的商業(yè)性,一些傳播者受到經(jīng)濟利益的驅使,開始不顧社會效益,通過不正當?shù)氖侄蝸慝@取利益,例如:借娛樂的名義傳播低俗的、品味低下的文化資源,甚至有些媒體進行新聞炒作,傳播緋聞軼事。與此同時,一些人也在網(wǎng)絡上散播虛假的消息,這都導致了新聞傳播信息的虛假性。新聞傳播應該為人們提供更加真實的、可靠的資源,那么如何對電視新聞的真實性進行“把關”將是我們接下來論述的重點問題。
2.1電視新聞采訪方面的技能
針對電視新聞的采訪,需要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
1)掌握一定的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的技巧。
電視新聞采訪的首要前提是獲取一定的線索,只有獲取獨家的新聞線索,才可以進行采訪和傳播,才可以提高電視新聞媒體的核心競爭力。為此就對新聞采訪的工作者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要求他們掌握一定的技巧,他們可以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渠道,如微博、貼吧、論壇等,選擇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主動對新聞的線索進行走訪和深入的探討,以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更重要的是,新聞采訪的工作者應該保持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具備高度的政治覺悟,能夠沿著政治的走向來收集新聞信息。唯有這樣搜集到的信息才更能保證其真實性,而且更有助于電視采訪工作的順利開展。
2)提高辨別信息資源是非的技能。
信息來源的渠道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為了給人們呈現(xiàn)更加正能量的、有價值的新聞,這也對新聞的采訪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們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善于從人們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進而從生活小事中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意義,從貼近生活的小事中挖掘大道理,可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出現(xiàn)了許多的新聞媒介,導致傳播的信息日益泛濫,新聞采訪者必須提高辨別信息真假性的觀察能力,運用全面的眼光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對比、核實,確保信息的真實性,保證電視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提高辨別信息資源是非的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新聞采訪者在長期的實踐中得以鍛煉和提高。
3)高度重視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正如“上好一堂課,需要備好一節(jié)課”,備課是上課的首要前提,由于新聞報道需要做到的是具有真實性與時效性,所以只有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才能在采訪過程中掌握主動權,從而更好地朝著既定的方向引導被采訪者,最終達到采訪的最佳效果。新聞采訪者為了實現(xiàn)采訪內容的真實性及新聞傳播的真實性,這就需要工作者事先對被采訪者的個人情況、性格、觀點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好采訪的主題及目標,在采訪的過程中不摻雜個人的主觀意識,確保新聞的準確性、真實性。
2.2電視新聞編輯制作的技能
電視新聞的編輯工作是一門藝術,是把通過采訪所掌握的新聞線索、新聞素材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組合而形成的完整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要保證電視新聞傳播的真實性,不僅要求注重采訪的真實性,而且也要注重編輯的真實性。編輯技能包括:修改記者的文字稿和新聞標題及撰寫的技能,寫編后評論的能力,對畫面的判斷處理能力,操作電子編輯機的技能,組織好整體的新聞采編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新聞的編輯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面對新媒體的發(fā)展,為保證電視新聞傳播的真實性,需要采訪者把握好采訪技能,后期明確地做好編輯以及設計工作,然后把二者充分結合在一起,才能最終達到電視新聞傳播的真實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田連友,謝商精.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的傳播效力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33(12):212-214.
[2]韓冰.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發(fā)展困境及出路分析[J].新聞傳播,2014(16).
[3]陳麗娟.論新興媒體的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3(5):32-34.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10-0158-02
作者簡介:張澍晨,研究方向為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