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克成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工種植森林積極性增加、人工種植森林面積增大。可是種植森林樹種比較單一。從而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較為薄弱.一旦病蟲害進入,發(fā)生病蟲害就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時經濟損失很大。根據黑龍江林業(yè)部門統(tǒng)計。近年幾,森林病蟲害的年發(fā)生面積始終在400萬畝左右,現(xiàn)出現(xiàn)上漲。屬于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問題迫在眉睫。不容忽視。本文主要闡述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以及措施。
關鍵詞:楊樹病害;蟲害防治;措施
楊樹是園林綠化的主要苗木重要品種。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應用的很廣泛,可作為植物之一,楊樹既有優(yōu)點,但也要其特定的病害侵入,筆者主要選種楊樹常見的病進行防治以及措施。
一、楊樹花葉病毒與防治
1.癥狀
楊樹花葉病毒病主要形態(tài)特征:受害葉片初生褪綠小點。逐漸變?yōu)椴灰?guī)則黃綠花斑,順沿小葉脈分布,葉脈呈半透明狀,隨高溫有隱癥現(xiàn)象。有些楊樹無性系病葉發(fā)縐、變硬、變厚、變小,有可能畸形。有的葉柄、葉脈上有紫紅色壞死斑,病斑中心組織枯死,是系統(tǒng)侵染病害。
2.發(fā)病規(guī)律
楊樹花葉病病毒一般都是通過嫁接傳染,林業(yè)生產中主要是隨帶毒插條傳播。當前已知楊樹花粉種子不帶病毒,菟絲子、桃蚜及楊黑毛蚜不傳病,其他昆蟲有沒有傳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因楊樹品種差異,所以楊樹抗病性的差異也很大,楊樹易感病多發(fā)于1-63、1-69、1-72,較抗病品種107等。
3.為害
楊樹花葉病毒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發(fā)病后很難防治。幼苗高、粗生長受阻,幼樹生長量至少降低30%。病葉較正常葉短1/2,且氮、磷、鉀含量明顯降低。嚴重發(fā)病的植株木材比重和強度降低,木材結構也發(fā)生異常
4.生物特征
該病毒有耐高溫的特性,致死溫度在75-80℃稀釋終點10,體外存活時間不超過7天(以病毒粗提液在室溫下保存)。在楊樹體內為系統(tǒng)感染,楊樹的所有組織如形成層、韌皮部和木質部等均受侵染。發(fā)病后難以防治。
5.分布及危害
國際分布:此病1935年在國際上已有初報,但截止至19世紀60年代才進行較仔細研究。已知此病普遍發(fā)生在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日本與南朝鮮。中國自1981年起開始進行研究,特別對已分布在許多省區(qū)的意大利楊進行了調查。
6.發(fā)病規(guī)律
該病毒公認插條帶毒傳播,插條浸出液同樣傳病。嫁接、根接和修枝,都能擴散病害。帶毒的1-69病株插條,初萌發(fā)的葉片不一定為花葉。待5片葉子后,才出現(xiàn)個別葉片上有輕微失綠斑塊,大小不等,也無定位。二年生苗中部以上葉片,幾乎都有花葉。春天花葉或斑塊明顯,夏天潛隱,秋后又復明顯。三年以上大樹,花葉不明顯
7.主要防治
對外來品種進口,應用血清學方法,如酶聯(lián)測定(ELISA)或單克隆抗體技術(MCAb)實施口岸檢疫,在19世紀來說,也已屬可能。歐洲各國已經以淘汰帶病品種作為主要措施來更換新一代抗病品種,如意大利新推廣的路易斯·阿凡梭(Louis Avanso)及屈波(Triplo)楊等。在苗圃剔除病株較易實行并可靠。
二、楊樹食葉蟲病害
1.柳毒蛾
主要危害楊、柳科樹木。危害嚴重時,能將葉片吃光,且有大量排糞。嚴重影響城市園林綠地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2.楊扇舟蛾
幼蟲群棲,1-2齡時常在一葉上剝食葉肉,2齡后吐絲綴葉藏匿其問,遇驚后能吐絲下垂隨風飄移,3齡后逐漸向外擴散危害,老熟時吐絲綴葉作薄繭化蛹。由于幼蟲繁殖快、數量多、分布廣,大發(fā)生時極易成災。
3.楊小舟蛾
幼蟲食葉片的表皮、葉肉,僅留葉脈,呈篩網狀。嚴重時,楊樹、柳樹的大部分葉片被吃光,遠望如火燒。
4.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釋放松毛蟲赤眼蜂,即在害蟲產卵初期,每畝3-4個放蜂點、放蜂量3-5萬頭。在幼蟲3齡期前噴施Bt和病毒防治。地面噴霧樹高在12m以下中幼齡林。用藥量Bt200億國際單位每畝阿維菌素6000-8000倍液。
(2)化學防治。對發(fā)生嚴重,噴藥困難的高大樹體打孔注藥防治。用打孔注藥機在樹胸徑處不同方向打3-4個孔,注入疏導性強的40%氧化樂果乳油或25%殺蟲雙水劑等。用藥量為每10cm胸徑2-4mL原藥或1倍稀釋液。注藥后注意用泥封好注藥口。利用害蟲上下樹。用10m12.5%溴氰菊酯加10ml氧化樂果與11kg廢機油混合,在樹干上涂3-5cm寬的閉合環(huán);2.5%溴氰菊酯與廢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裝用紙繩制成毒繩,在楊樹胸徑處綁縛2周,效果良好。在幼蟲期噴15%滅幼脲煙霧劑防治(藥劑和溶劑混合比例為1:1,用藥量為1.2kg/h㎡)或噴施20%滅幼脲Ⅲ號,每畝25g、1.2%煙參堿乳油1000-2000倍液。
(3)人工防治
越冬(越夏)期,組織人力摘除卵塊以及蟲苞。利用幼蟲受驚后吐絲下垂的習性。震動樹干捕殺下落的幼蟲。人工收集地下落葉或翻耕土壤,以減少越冬蛹的基數,成蟲羽化盛期用黑光燈誘殺,降低下一代的蟲口密度。對于尺蠖等成蟲需爬行上樹產卵的害蟲。在成蟲羽化前在樹干梆扎塑料布等方法以防成蟲上樹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