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碧容
【摘要】小學生處在身心發(fā)展的初始階段,發(fā)掘其閃光點有助于小學生樹立自我表現的信心。針對目前教師尋找學生閃光點的做法有所偏頗的問題,本文提出教師應根據學生個性差異挖掘每個學生閃光點,并結合筆者工作實例,從四個方面詳述了發(fā)掘小學生閃光點的個性化策略。
【關鍵詞】發(fā)掘 小學生 閃光點 個性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53-01
在國內教育界開始重視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每個學生都有其閃光點”是如今小學教育流行的觀點,對于尋找學生閃光點的經驗總結也屢現于各類教育期刊。然而縱覽相關文獻,尋找閃光點的對象多以“后進生”“學困生”等字眼描述。應試教育的思維定勢導致大部分教師不自覺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來區(qū)分優(yōu)差生,并且不約而同地默認了成績差的學生才需要老師需找閃光點,卻忽略了考試成績并不是判斷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每個學生都應得到這樣的機會。小學生處在身心發(fā)展的初始階段,發(fā)掘其閃光點有助于小學生樹立自我表現的信心,教師應進行多方面嘗試,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并給予其表現自己的機會。鑒于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個性化策略。
一、為興趣明確的學生提供舞臺
小學生的注意力與其興趣密切相關,興趣明確的學生容易展現出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情。此時教師只需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并向學生指明進一步發(fā)展興趣的途徑,就已是為其提供了讓自己閃耀的舞臺。我教過的一個年級中,有三個學生上數學課時總是積極回答問題,課后還向我請教一些超前的數學知識,顯示出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于是我建議他們參加數學興趣班,并在平時有計劃地對他們朝著奧林匹克數學的方向培養(yǎng)。這三名同學在奧林匹克數學的世界中如魚得水,并通過自身努力,在后來全市數學競賽中取得優(yōu)秀成績,其中一名同學甚至獲得了全市數學競賽的滿分。
也有學生的興趣在于課外,這需要教師的仔細觀察。例如我教過的一個女生,學習成績不錯但不算頂尖,倒是在一次假期總結班會上她的表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她作為小組代表對假期收獲進行總結陳述,其思路之清晰、語言之流暢大大超越了她的年齡。細察得知她的興趣是課外閱讀,豐富的閱讀量使她有著同齡人中卓越的語言表達能力,于是我在健康教育課上請她給班上同學講一個故事,她的講述令全班同學都陶醉其中。后來請她講故事成為了這節(jié)課的固定節(jié)目,她的演講能力在全校都享有盛譽。
二、對個性突出的學生加以引導
個性突出的學生在傳統(tǒng)意義上即“調皮搗蛋”的學生,其過剩的精力常常妨礙正常教學工作。此類學生性格直率,思維活躍,表現欲強,若加以正面引導,對其個人乃至班級都將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例如學生L是我教過的一個前期以“調皮”著名的學生。一次放學后,他打架的消息再度傳來。我立即趕去了解情況,發(fā)現L打架是為了與班長搶班牌。班牌用于讓接孩子的家長辨明班級,平時都由值日班長舉著帶領學生排隊放學。原來L想在眾家長和學生的注目下擔當領頭人。于是我對L說:“舉班牌是班級領袖的職責,如果你一天課堂表現好,舉止配得上做班級的領袖,那天就能舉班牌。否則就失去這個資格。”之后,L對于舉班牌的強烈愿望使其逐漸減少搗亂行為,他舉班牌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雖然不是班長,但他將熱情投入到班級事務,勞動時也身先士卒。師生慢慢發(fā)現,不再搗亂的L原來很有責任感,這使得他在班上十分有號召力,真正成為了一個班級領袖。
三、對問題纏身的學生給予關懷
教育界一直有“問題學生”一詞,其概念的界定眾說紛紜。由于“問題學生”一詞有給學生“貼標簽”之嫌,故用“問題纏身”來描述學生的狀態(tài)更為妥當。本文所說的問題纏身的學生指由于先天的生理因素或后天的環(huán)境因素導致心理或行為產生偏差的學生。對此類學生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問題,在平時給予學生關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幫助學生對自己樹立正確的認識。學生擺脫問題的束縛或減輕問題對自己的影響后,其閃光點就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例如我教過的學生S,一開始接手發(fā)現他上學常常遲到,性格孤僻,對校園生活不感興趣,學習情況一塌糊涂。仔細了解后發(fā)現,S來自單親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父親因為工作繁忙而很少照顧孩子,S常常沒吃早餐就上學。于是,我從課間餐確保他能吃飽做起,平常在學校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多加留意。S在受到照顧之后,問題有所緩和。之后我專門找了S談話,對他說:“你家庭條件較差,就要比其他同學更懂事,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這才是爭氣的表現。我相信你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S點了點頭。為了讓S能融入集體,我安排了幾個開朗的學生和他組成學習小組,在師生的共同幫助之下,S的學校表現越來越好,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學期末還被評為三好學生。在S努力改善自己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他擁有同齡孩子少見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做事果斷,有很強的行動力。
四、為表現平凡的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
所謂“表現平凡的學生”,即平時各方面表現不突出,無明顯興趣愛好,同時遵規(guī)守紀,不會引發(fā)問題的學生。此類學生在小學生中占有相當比例,并且由于不引人注目而容易成為教育盲點。即使教師平時特意尋找其閃光點,也很可能一無所獲,而長時間的等待與尋找,反而延誤了學生發(fā)展的時機。因此,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促使學生大膽嘗試并表現自己。以學生C為例。在一次社團報名中,我發(fā)現C沒有報名任何社團。了解原因后發(fā)現原來她不報名是因為自己不知道對什么社團感興趣,猶豫之間熱門的社團都被人報滿了。C雖然不是性格安靜的學生,但也從未表達過自己的想法,行動上喜歡隨大流,缺乏主觀意識。一番思慮過后,我在剩下有名額的社團中說服了C報名讀書交流社,并讓她定期向我匯報參加社團的收獲。經過了一個學期的社團活動后,C告訴我她在社團交到了一些新朋友的同時,也喜歡上了寫作文。原來C為了方便在社團中交流讀書心得,平時閱讀之后都將自己一些零碎的感想用筆記錄下來,久而久之便對寫作產生興趣。這個意外的收獲讓我決定趁熱打鐵,讓C在寫作方面進一步展示自己,便讓她為班級的墻報寫稿,她同樣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喜歡上寫作之后,以前不擅表達自己的C變得越來越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及不持久,因此教師在發(fā)掘學生閃光點時要有耐心,鼓勵學生多進行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恒心毅力。此外,在對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的同時,要把握好教師干預的尺度。以確保教師的引導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又可避免“趕鴨子上架”的情況出現。
無論應試教育主導的局面會持續(xù)多久,個性化培養(yǎng)的趨勢都已不可逆轉。小學將不僅僅是學生開啟求學之路的起點,同時也會成為學生自我發(fā)現的圣地、自我展示的舞臺。那些被教師發(fā)掘的閃光點,將很有可能在小學生今后的人生中大放異彩。這令人激動的可能性,正是小學教師們日復一日忘我工作的動力,同時也是這份職業(yè)的恩賜。
參考文獻:
[1]盧堯,黃少兵,汪學余,國內關于“問題學生”界定研究綜述[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