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紫微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簡析羽毛球比賽期與糖的營養(yǎng)關系
宋紫微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本文根據(jù)羽毛球項目的運動及代謝特點,對運動員比賽期中糖的安排做出相應的分析,以期提高運動員身體機能的競技狀態(tài)、發(fā)揮訓練效果、提高運動能力并促進運動后疲勞的恢復。
羽毛球 ;比賽期;糖;營養(yǎng)關系
1.1 羽毛球項目的運動特點
羽毛球項目屬于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群運動,是一項比賽強度大、場上移動頻繁的運動項目,具有“快、狠、準、活”的技戰(zhàn)術風格,在比賽或是平時訓練中,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要求較高。在比賽中,運動員要完成一系列的移動、蹬轉、跳躍、揮拍等相結合的高難度技術動作,根據(jù)比賽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技戰(zhàn)術組合,具備攻守轉換能力、技術的控制能力及良好的心理能力等。羽毛球運動屬于短時間、高強度運動項目,在比賽中快速啟動、急性蹬轉、爆發(fā)式跳躍等,決定了羽毛球項目易疲勞且不易恢復的項目特征,在比賽前和比賽后給予運動員適當?shù)臓I養(yǎng)補充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營養(yǎng)的手段達到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發(fā)揮訓練效果、提高運動能力并促進運動后疲勞的恢復達到超量恢復狀態(tài)。
1.2 羽毛球項目的代謝特點
羽毛球項目運動強度大,跑動距離短,每拍間歇小,運動時間較長。由許多個不同的回合組成,每一回合的運動時間多數(shù)在10s以內,每回合中運動員要完成大量的跑動、擊球和突發(fā)性的起跳等高強度動作,這就要求機體在短時間內使用高功率的供能系統(tǒng),因此,以磷酸原代謝為主。而一回合的時間較長達到30s~60s,乳酸的積累就會增多,整場比賽時間可達到1h或以上。由此可見,羽毛球運動以有氧代謝為基礎,無氧代謝磷酸原代謝為主,糖酵解代謝輔助,賽后恢復以有氧代謝為主。
比賽期一般分為比賽前、比賽中及比賽后的恢復3個階段。比賽期的合理營養(yǎng)安排,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發(fā)揮訓練效果、提高運動能力并促進運動后疲勞的恢復達到超量恢復狀態(tài)。
2.1.1 糖的組成與分類 糖(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氫、氧3種元素構成,是機體獲取能量的最經濟和最重要的來源,也是肌肉運動時的主要能源。人體從膳食中攝入所需的大部分糖被人體消化吸收后進入血液中成為血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于機體中,血糖轉移到肌肉中成為肌糖原,為肌肉的運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運動過程中機體內血糖含量下降時,肝糖原分解成為葡萄糖并釋放入血液中,以維持血糖的正常濃度,兩者多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肝臟中。
2.1.2 糖在羽毛球項目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人體在進行運動時,最先被消耗的能源物質就是糖,它是三大能源物質基礎之一,是大腦、肌肉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羽毛球是短時間、大強度的快速競技運動,由糖供能為主,最終產物二氧化碳和水,不會造成身體乳酸堆積。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將導致身體機能遲緩、運動能力下降。而肝糖原在機體內的儲備量是有限的,在持續(xù)不斷的運動訓練中最終都是會被耗盡。因此,運動員體內的糖原儲備過低會導致過早的運動疲勞,原因是肝糖原和肌糖原在運動中消耗量的增加,導致血糖下降,引起肌肉供能不足,導致疲勞的產生。所以,糖含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運動能力的大小以及疲勞的產生的快慢。
2.1.3 比賽期糖的補充 比賽前的合理營養(yǎng)安排與保持運動競技能力、身體機能狀態(tài)、持續(xù)訓練計劃有較大的關系。比賽中由于每局持續(xù)時間較長,一般在20~30min,每局比賽間歇2min,采用3局2勝制,體力消耗較大,體內的營養(yǎng)不能滿足需求時,會使肌糖原含量下降,血糖降低,運動能力下降,降低自身獲勝的概率。比賽后的恢復階段,要及時進行合理的營養(yǎng)補充,有利于賽后的身體機能的恢復,到達超量恢復的狀態(tài)。
(1)比賽前補糖。在比賽前補糖,為了提高肌糖原、肝糖原儲備量,增加比賽中血糖的供應,防止在比賽中由于血糖過低而造成的運動能力下降,磷酸原系統(tǒng)供應不足。在比賽前1周運用糖原負荷法,增加膳食中糖的含量,以增加機體的肌糖原儲備。在比賽前6h食用含糖75~150 g的低脂膳食,提高比賽前肌糖原,比賽前2~4h補糖1~5g/kg 體重,比賽前不大于60g/1h,預防運動性低血糖的發(fā)生,從而推遲運動性疲勞的產生的時間,有利于增加機體長時間維持血糖平衡的能力。
(2)比賽中補糖。在羽毛球比賽的每局間歇中,適當補充含糖飲料或是易消化的含糖食物,補充比賽中消耗的糖原,提高運動能力,適當減少脂肪和蛋白質供能的時間,增加供能效率,延緩疲勞的產生。補糖的含量一般在20~60g/h。
(3)比賽后補糖。在比賽后,由于長時間的大強度運動,體內糖的含量急劇下降,疲勞產生,并延續(xù)到運動后的恢復期,在運功后即刻補充適當?shù)奶?,?h以及每隔1~2h連續(xù)補糖,補糖量為0.75~1.0g/ kg體重,24h內補糖量可達到9~16g/kg體重。運動后先以飲料或糖等方式及時補充所需的糖類。在高強度較長時間的持續(xù)運動中,糖原消耗量極大,恢復到原先的水平最少需要2~3天,所以在賽后一段時間內應進行連續(xù)的高糖膳食,這樣有利于糖原的恢復。
(4)補糖的種類。所補充糖的種類對于運動后的恢復也有極大的影響。補糖的種類對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速度有較大的差異,運動后幾個小時補充單糖的合成速率將高于復合糖。 葡糖糖:吸收最快,胰島素反應小;果糖:吸收快、胰島素反應小、有利于肝糖原的恢復; 淀粉:人體的適應性良好、吸收慢、釋放慢,使血糖維持時間長。
[ 1 ]孫偉.談羽毛球運動員的營養(yǎng)需求[ J ].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0(2).
[ 2 ]康喜來,劉潔.隔網持拍項目運動員的能量代謝特征與營養(yǎng)補充[ J ].遼寧體育科技,2013(8).
[ 3 ]張建維.羽毛球運動員營養(yǎng)補充與運動疲勞恢復[ J ].運動人體科學,2014(4).
[ 4 ]李忠山.運動性疲勞恢復的營養(yǎng)補充[ J ].冰雪運動,2011(7).
[ 5 ]熊勃.不同時段補糖與運動能力的關系[ J ].安康學院學報,2013(5).
[ 6 ]高言誠.營養(yǎng)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G847
A
1674-151X(2016)11-02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11
投稿日期:2016-10-08
宋紫微(1993—),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