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唐劍鋒
有一種轉變叫方便群眾
文丨唐劍鋒
到任何時候,“把方便留給群眾”,都是檢驗“真學”、“真做”、“真改”的一項標準。只有群眾確實感到辦事方便了,出行方便了,購物方便了,查詢政策方便了,咨詢問題方便了,反映訴求方便了,找到領導方便了,解決問題方便了,才會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拿什么檢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取得的成果?拿什么檢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帶來的作風轉變?可能有很多標準,有很多要求,但是,在群眾看來,最直接、最有效、最受群眾歡迎的標準,就是群眾是不是辦事感到更方便了,群眾的“主人”地位是不是更加強了?
政府機關、領導干部的作風,一直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是群眾感覺到存在的最大問題;因為政府機關、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群眾經(jīng)常會碰到?!皼_著問題來”,就是首先要沖著作風問題來,沖著作風問題改,才能讓群眾看到政府機關作風、領導干部作風的轉變。
近日,一位省級領導在一座省會城市軌道公司上報的工作專報上,做出這樣的批示:“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群眾”,要成為軌道交通施工中考慮的重要要求,要體現(xiàn)在施工方案設計上,要體現(xiàn)在施工組織和管理上,要體現(xiàn)換位思考,站在群眾角度來思考問題,希望你們把這項工作成為一項制度性安排,持之以恒地做好這項工作。一句話,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縮短建設時間,加快完成土建工程項目建設,盡快恢復路面交通?!鞍逊奖懔艚o群眾”,不僅要體現(xiàn)在軌道交通施工上,更要體現(xiàn)在執(zhí)政和為群眾服務中。
到任何時候,把方便留給群”,都是檢驗“真學、真做、真改”的一項標準。只有群眾確實感到辦事、出行、購物方便了,查詢政策方便了,咨詢問題方便了,反映訴求方便了,找到領導方便了,解決問題方便了,才會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群眾通過這一件件實事,一個個具體的“獲得感”,來感受政府機關、領導干部與過去的作風不同,才會說你是“真學”了、“真做”了、“真改”了。政府機關、領導干部的作風轉變,要讓群眾說好,不是自己說好;要相信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對你的點滴變化,都會看在眼里。
焦裕祿走了半個多世紀,可為什么人民至今都不曾忘記他?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焦裕祿從來都是“把方便留給群眾”,從來都是“深懷愛民之心”,從來都是“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為重要的位置上”。焦裕祿同志總是“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在蘭考工作期間,他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他始終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仆,他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存在問題并不可怕,怕就怕有問題不解決,不正視,不改正。人是最容易懈怠的動物之一,因此,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可能通過一次群眾路線教育,通過一次“兩學一做”教育,就能一勞永逸,要看到作風建設的頑固性,長期性和反彈性。才能堅持始終把“讓群眾感到方便”放在作風建設的首位,才能把“引導黨員一生一世學、一生一世做”,不只作為衡量“兩學一做”取得成效的標準之一,更應成為作風建設永恒的標準、一直不變的標準。
“兩學一做”,是要“黨員一生一世學、一生一世做”的一張考卷。要把“真學”、“真做”、“真改”,作為塑造品行的大事?!罢鎸W”、“真做”、“真改”,就是堅持日常不忘自己的身份,就是增強黨員意識,就是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就是不斷改進作風,就是時刻像焦裕祿那樣“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就是始終把作風看成形象,就是“把方便群眾”當成一生追求。
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名黨的領導干部,在任何時候,都應“把方便群眾”當成最高的信仰,畢生的追求,才能把作風轉變,作風的根本好轉,變成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習慣。從而,用“一生一世學、一生一世做”來詮釋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信仰和一名共產(chǎn)黨員高尚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