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富金 顧峻菱 馬紅艷
1)重慶市渝西職工醫(yī)院疼痛康復科 重慶 400000 2)重慶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 重慶 400061
3)瀘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 瀘州 646000
?
血尿酸水平與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性研究
蘭富金1)顧峻菱2)△馬紅艷3)
1)重慶市渝西職工醫(yī)院疼痛康復科重慶4000002)重慶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重慶400061
3)瀘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瀘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性因素。方法選取我院內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性別分1組(男性)和2組(女性),2組再根據有無周圍神經病變細分為A1、B1和A2、B2組(A組為陽性,B組為陰性),對比各組血尿酸水平。結果A1、B1組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別為(469.7±95.3)μmol/L、(430.7±92.4)μ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3);A2、B2組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別為(425.6±84.6)μmol/L、(380.5±95.2)μ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1)。1組和2組對比,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別為(444.2±93.4)μmol/L、(395.4±88.2)μ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4)。結論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糖尿病無周圍神經病變者更高,高尿酸是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重要風險因素。
【關鍵詞】血尿酸;2型糖尿??;周圍神經病變
目前最新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及ADA糖尿病指南(2014年版)均未把高尿酸作為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風險因素[1]。但臨床發(fā)現,高尿酸水平與糖尿病血管病變等并發(fā)癥有密切關系,故推測高血尿酸亦可能是DPN的風險因素之一[2]。本文探討血尿酸水平與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性,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內分泌科2012-01—2013-01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糖尿病病程5~12 a,平均(7.8±1.3)a。按性別分為1組(男性)70例,平均年齡(54.1±6.2)歲;2組(女性)90例,平均年齡(55.4±6.9)歲。再將1組和2組按照有無DPN分為A1、B1組和A2、B2組(A組為陽性,B組為陰性)。入選標準:(1)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以及WHO(1999年)糖尿病病因學分型體系,病程>5 a;(2)無其他可以引起神經病變的病因(包括感染、遺傳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營養(yǎng)不良、代謝疾病、內分泌疾病、理化損傷等);(3)近期無使用可改變血尿酸水平的藥物史(包括嘌呤醇、噻嗪類、水楊酸、左旋多巴、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煙酸、環(huán)孢菌素和糖皮質激素等)。
1.2方法
1.2.1DPN的鑒別:判斷是否患有DPN的標準采用神經癥狀評分(Neuropathy Symptom Score,NSS)和神經標準評分(Neuropathy Disability Score,NDS)。NSS以問卷的形式向患者了解異常感覺的性質、癥狀發(fā)生的部位、持續(xù)時間以及緩解因素等。NDS則包括膝反射、痛覺刺激等體格檢查所記錄的參數。如果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則認為患者有周圍神經病變:(1)一項NDS指標達到6或6以上;(2)NDS指標均在6以下,但有一項NSS指標達到5或5以上[3-4]。
1.2.2DPN分級: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中的神經傳導試驗,測量患者下肢的神經傳導速度、波幅、潛伏期等,根據2010年ADA推薦的標準,將DPN患者按嚴重程度分為5級。160例患者中,77例患有DPN,其中0級5例,1a級28例,1b級31例,2a級7例,2b級6例[5]。
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各組血尿酸(入院清晨空腹靜脈采血后化驗結果)、血壓(入院當天的收縮壓和舒張壓)、神經癥狀評分、神經缺陷評分、BMI、吸煙年支數等數據。
2結果
2.1A1組和B1組觀察指標比較A1組血尿酸水平、糖尿病足史、高血壓史、年吸煙支數、收縮壓均顯著高于B1組,其他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A1組與B1組觀察指標比較
2.2A2和B2組觀察指標比較A2組的血尿酸水平、糖尿病足史、高血壓史、年吸煙支數、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顯著高于B2組,其他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女性組中A組與B組觀察指標比較±s)
2.3不同性別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2組吸煙年支數、血尿酸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項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1組與2組觀察指標比較±s)
3討論
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疾病,調查顯示,在我國城市60歲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可達13.13%。對上海、北京、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10家醫(yī)院1991到2000年住院的3 4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據其住院病歷進行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統(tǒng)計學分析,各種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患病率分別為:糖尿病神經病變51.1%,高血壓41.8%,糖尿病腎臟并發(fā)癥39.7%,糖尿病視網膜并發(fā)癥31.5%,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25.1%,腦血管疾病17.3%,下肢血管疾病9.3%,可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DPN)已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治療費用最高的并發(fā)癥之一,而DPN是其一大風險因素。在2010年我國39家醫(yī)院中因為患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有475例,其中合并周圍神經病變占50.1%,僅次于下肢動脈病變(74.8%)[1]。因此,研究DPN的相關風險因素,從病因學上預防控制,對于指導糖尿病防治工作、改善病人生活質量有著相當深遠的意義。
目前,DPN的發(fā)生機制尚不明確,現在普遍認為是一個多因素作用的復雜過程。病情的進展受高血糖癥持續(xù)時間、高血脂、高血壓、吸煙、飲酒、BMI等多個危險因子的影響??赡艿牟±頇C制包括多元醇通路、非酶促蛋白糖基化、自由基破壞和氧化應激等[5]。除了以上因素,諸如血尿酸等尚不明確的因素同樣可能影響著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進程。既往報道血尿酸水平與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相關性的文獻不多。通過本次研究,證明了在糖尿病患者中尿酸水平明顯升高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存在相關性[6]。
血尿酸和DPN相關的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尿酸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發(fā)生改變,高尿酸血癥的發(fā)病率明顯增加[7]。既往研究[8-10]表明,尿酸可以破壞NO的生成,導致血小板聚集、增加細胞因子及炎性因子的釋放,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破壞,故高尿酸血癥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與高血壓密切相關,與本次研究結果相吻合。另有研究認為微血管病變導致神經缺血缺氧是DPN的發(fā)生機制之一。筆者推斷血尿酸對神經微血管的破壞作用是誘發(fā)或加重DPN的原因之一,故二者存在密切聯系。這一假設尚需要行進一步實驗證實。另外,高尿酸血癥對腎臟微血管的損壞導致腎小球硬化,GFR逐漸下降,尿酸排泄減少;另一方面,高尿酸血癥可引起尿酸鹽結晶在腎臟沉積及內皮功能障礙,導致腎間質炎性反應以及血管受損,腎功能進一步下降,所以尿酸是腎功能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11]。而尿酸主要經由腎臟排泄,在腎功能發(fā)生損害后,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進一步加重病情。
在糖尿病的終末階段,高尿酸、微血管損壞、高血壓、糖尿病性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等眾多病理因素混雜交錯,協(xié)同作用,讓病人的病情不斷向不良的轉歸發(fā)展,此時的救治往往讓醫(yī)生力不從心。所以治療糖尿病,需要從患者全身角度出發(fā),在疾病早期就對包括高尿酸在內的各個風險因素加以控制,而不是單純控制血糖,從而起到事半功倍效果。血尿酸可以作為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有無周圍神經病變的重要參考指標,值得在臨床推廣。但二者相關的機制并不清楚,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4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10):893-942.
[2]鄒彩艷,劉學奎,梁軍,等.血清尿酸水平與糖尿病前期人群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13,53(41):19-22.
[3]Zhivov A,Peschel S,Schober HC,et al.Diabetic foot syndrome and corneal subbasalnerve plexus changes in congol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PLoS One,2015,10(3):e0 119 842.
[4]Sun B,Li Y,Liu L,et al.Clinical,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skin biopsy studies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with small fibers involvement:a report of 34 cases[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4,94(43):3 397-3 401.
[5]陸祖謙,丁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治進展[J].藥品評價,2013,10(17):35-42;45.
[6]Kiani J,Habibi Z,Tajziehchi 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level and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case control study)[J].Caspian J Intern Med,2014,5(1):17-21.
[7]劉京平,劉鵬飛,勞小斌,等.廣東省5個不同地區(qū)某體檢人群的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的流行病學調查[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8):983-984.
[8]趙茜.血尿酸升高與頸部血管斑塊形成的關系[J].心理醫(yī)生,2012,8(2):62.
[9]黃倩,徐曜,高彬,等.男性2型糖尿病血尿酸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1,27(7):566-569.
[10]彭麗媛.糖尿病微血管障礙的發(fā)生機制及其與周圍神經病變的關系[J].醫(yī)學綜述,2013,19(3):513-515.
[11]孫小蒙,王瑩瑩,劉暢,等.2型糖尿病血尿酸濃度與未來出現腎病終點的非干預性觀察性研究[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1):67-72.
(收稿2015-05-27)
通訊作者:△顧峻菱,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糖尿病及慢性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7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2-0034-02
E-mail:gjl81061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