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突發(fā)事件下情緒對決策者風險偏好和框架效應的影響

        2016-07-16 08:09:53吳靜杰楊乃定魯錦濤
        管理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情緒

        吳靜杰 楊乃定 封 超 魯錦濤

        (1.西北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 2.西北政法大學經(jīng)濟學院)

        ?

        突發(fā)事件下情緒對決策者風險偏好和框架效應的影響

        吳靜杰1,2楊乃定1封超1魯錦濤1

        (1.西北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 2.西北政法大學經(jīng)濟學院)

        摘要:突發(fā)事件的嚴重后果和時間壓力易誘發(fā)決策者的負性情緒,并在應急決策中產(chǎn)生框架效應,影響決策效果。通過實驗誘發(fā)150名被試的焦慮和悲傷情緒來探究負性情緒對決策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焦慮情緒下的決策者偏好風險規(guī)避,悲傷情緒下的決策者偏好風險尋求;悲傷情緒增強了框架效應,焦慮情緒對其無顯著影響。結論說明,不應以傳統(tǒng)的效價分類而應基于具體情緒考慮情緒對決策的影響,研究還揭示了偏好反轉的內在機制,豐富了突發(fā)事件下情緒影響決策的理論。

        關鍵詞:情緒; 決策情境; 風險偏好; 框架效應

        1研究背景

        突發(fā)事件不僅給各類承災載體帶來巨大經(jīng)濟損失,更嚴重的是造成人員傷亡及由此產(chǎn)生的不良社會心理影響。應對突發(fā)事件的關鍵是有效的決策,然而其嚴重性和緊迫性都會造成決策者情緒變化,影響決策者的認知評估和決策偏好[1,2],同時,時間壓力又易使決策受到框架的影響而產(chǎn)生框架效應,對理性決策產(chǎn)生干擾,降低決策有效性。由此,探討突發(fā)事件下情緒對風險決策偏好和框架效應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從標準化決策理論的完全理性觀到描述性決策理論的有限理性觀,再到最新的進化論決策研究,情緒因素在決策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成為未來決策研究領域需要重點關注的16個問題之一[3]。目前,眾多學者對情緒和決策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探討,提出各種學說[4~6],如情緒信息等價說、評價傾向框架等。MA等[7]、KANSKE等[8]從神經(jīng)科學角度,運用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考察情緒對決策的影響,但這些研究多集中在常規(guī)決策領域,結果也并未在應急決策實踐中充分證實。21世紀以來,眾多學者基于效價研究情緒對決策的影響[9~11],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正性情緒決策者偏好風險規(guī)避,負性情緒決策者偏好風險尋求。近期,卻發(fā)現(xiàn)一些單純用效價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如“電車困境”[12]:被試在歡樂情緒下更傾向于風險尋求,但在同是正性的敬仰情緒下,決策結果卻是相反的。于是,情緒影響決策的研究熱點,由基于效價轉向討論相同效價情緒對決策的特異性影響[4,6,13,14]。突發(fā)事件后,巨大的決策壓力如經(jīng)濟損失、人員傷亡、信息匱乏和時間緊迫等,往往會誘發(fā)決策者一系列即時情緒*LOEWENSTEIN等[15]根據(jù)決策過程,將與之相關的情緒劃分為預期情緒、即時情緒和決策后情緒,即時情緒是決策者在實際決策加工過程中,由決策問題本身誘發(fā)的情緒,可造成選擇加工的信息發(fā)生系統(tǒng)性偏差,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悲傷、焦慮、恐懼、憤怒等*在35人的小規(guī)模預實驗中,播放突發(fā)事件視頻以誘發(fā)被試初期的即時情緒,經(jīng)過對情緒自測量表的統(tǒng)計,無人產(chǎn)生正性情緒。。目前,已有關于這些具體情緒對決策影響的文獻,但這些研究大多只是單純選擇某些情緒,考慮對經(jīng)濟決策[13,14]、負面事件[16]的影響,極少考慮在突發(fā)事件下情緒對決策的影響。以突發(fā)事件為研究背景的文獻中,SAYEGH等[17]只從理論上闡述了情緒的影響,馬慶國等[2]將情緒作為要素之一,給出數(shù)理模型,描述當事人狀態(tài)演變,但這些研究結論都停留在理論層面,未經(jīng)實證檢驗。王大偉等[10]考慮正負性情緒對決策的作用,這種基于效價的分析仍是早期的研究思路,對某些現(xiàn)象缺乏解釋能力。本研究的預實驗結果顯示,突發(fā)事件后,悲傷和焦慮是決策者在初期體驗最多的兩種負性情緒(分別為97%和94%),故研究擬通過實驗,在突發(fā)事件背景下,探討這兩種同效價情緒對決策的影響。

        風險框架效應 (簡稱框架效應)來源于TVERSKY等[18]對“亞洲疾病問題”的研究,是相同信息的不同表征導致不同決策結果的現(xiàn)象,其違背了期望效用理論的不變性原則。情緒是影響框架效應的重要因素,已得到很多研究證實[7,13,19~23]。相較一般事件,突發(fā)事件具有更高的決策時間壓力,時間壓力又對框架效應具有強化作用[24],故在突發(fā)事件下,情緒更可能對框架效應產(chǎn)生影響。目前,已有情緒影響框架效應的驗證性研究[7,20],也有對框架效應的理論解釋研究[21],但大多將研究設定為投資消費等經(jīng)濟背景[13,19,23],這使得相關結論應用于突發(fā)事件情境的能力受到一定約束。史燕偉等[19]研究了憤怒、恐懼和悲傷對框架的影響,但對于誘發(fā)頻次較多的焦慮情緒未加考慮,也未考慮情緒和決策情境的交互作用。決策情境是影響框架效應的直接因素,因此,未將情緒和決策情境統(tǒng)籌考慮存在一定局限。鑒于此,本研究不但討論悲傷和焦慮對框架效應的影響,還將考察這兩種情緒與決策情境對框架的綜合影響。

        突發(fā)事件具有突發(fā)性、嚴重性、高度緊迫性和不確定性特征,故國內外在此背景下研究框架效應多選取突發(fā)疾病、海難事件、火山噴發(fā)和臺風突襲等救援問題。本研究延續(xù)此思路,參考TVERSKY等[18]經(jīng)典問題,設置決策背景為疾病救治問題。以往的框架效應研究,多將決策情境設置為生命和財產(chǎn)問題[13,22,25,26],并進行對比討論。事實上,決策者在突發(fā)事件下常常需要對不同對象的生命救援做出風險決策,如突發(fā)火災,消防戰(zhàn)士緊急營救被困群眾,但有時火情加劇會導致消防戰(zhàn)士也陷入困境,等待救援?!叭罕姟迸c“消防戰(zhàn)士”是不同的社會線索,隱含著不同的社會象征意義,決策者在認知評估中,會或多或少地提取和使用這些社會線索,形成決策判斷,從而有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應急舉措。鑒于此,有必要對不同生命救援對象是否會影響決策者的偏好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但此類問題目前尚未見討論,故本研究探討同在生命問題情境下,不同決策對象(“群眾”和“士兵”)對決策者風險偏好的影響。

        基于以上現(xiàn)象與思考,本研究嘗試通過實驗主要探討以下問題:悲傷與焦慮情緒對風險偏好、框架效應的影響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又具體有哪些差異?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理論和現(xiàn)實依據(jù)是什么?筆者希望借助這些討論,理解突發(fā)事件下框架效應的發(fā)生機理,以助決策者做出更合理的判斷與決策,提高應急決策的效果。

        2研究假設

        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是因個體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確定的威脅感,而高估未來潛在的風險[27,28],為減少這種不確定性,故焦慮情緒下的決策者偏好低風險低回報的方案而傾向風險規(guī)避;悲傷情緒的產(chǎn)生是因個體體驗到不可避免的損失[12],為避免這種損失會希望改變現(xiàn)狀,故悲傷情緒下的決策者偏好高風險高回報的方案而傾向風險尋求。綜上所述,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a焦慮情緒下的決策者偏好風險規(guī)避。

        假設1b悲傷情緒下的決策者偏好風險尋求。

        焦慮情緒下的被試傾向將含義模糊的刺激解釋為威脅性信息[29],且對正性事件的預期沒有影響,故即使在正性框架下,相對于悲傷情緒,焦慮情緒決策者感受到較少的正性刺激,框架效應相對較弱;相對的,悲傷情緒更易受到外部信息如框架的影響[30]。于是,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a焦慮情緒緩和了框架效應。

        假設2b悲傷情緒增強了框架效應。

        突發(fā)事件的決策情境為生命問題時,由于關乎生存,雖然決策對象不同,但生命一樣寶貴,故應有一樣的決策結果。由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救治群眾”和“救治士兵”情境下,決策者有相同的風險偏好。

        3研究方法

        3.1研究取樣

        KüHBERGER[31]對136篇框架效應的實證文章進行元分析后發(fā)現(xiàn),采用學生群體作為樣本得到的結論與采用具有工作經(jīng)驗的社會人員進行研究得到的結論沒有顯著差異。鑒于此,本研究同樣選擇大學生作為被試,同時,為了貼合實際決策管理專家群體,選擇絕大多數(shù)參加者為管理專業(yè)大學生(71.3%)。

        150名管理(107名)、經(jīng)濟(43名)專業(yè)自愿參加的大學生進行實驗,將問卷填寫中信息缺漏太多、前后不一致等不認真填寫的問卷刪除,最后有效參與樣本142人,其中男生59人,女生83 人,平均年齡20.5歲,且此前均未參加過類似實驗。

        3.2實驗材料

        (1)情緒誘發(fā)材料根據(jù)情緒的 “帶入效應”,實驗中誘發(fā)情緒的方法主要有:情境設定、表情圖片、想象、視頻片段等。本實驗采用電影片段誘發(fā)情緒,經(jīng)過預實驗,選出“焦慮中國人”和“暖春”兩個誘發(fā)效果最好的片段,分別誘發(fā)“焦慮”和“悲傷”的情緒,時長分別為3分31秒和4分零8秒。

        (2)決策情境材料參考經(jīng)典“亞洲疾病問題”,編制“情境任務風險傾向問卷”,人數(shù)及概率同“亞洲疾病問題”。為盡量模擬突發(fā)事件場景,在題目下方用黑體提醒被試“本題有時間限制, 請盡快做出評定, 越快越準確越好”。

        “救治群眾”情境:某地突發(fā)一種罕見的傳染疾病,目前當?shù)毓灿?00名群眾陷入危急狀態(tài),其中包括老人、婦女和兒童,現(xiàn)有兩種應急治療方案(確定方案A和風險方案B)可供選擇,請做出抉擇。

        “救治士兵”情境:某步兵營在北方冬季執(zhí)行任務時,由于氣候惡劣突發(fā)一種罕見疾病,全體士兵一共600人陷入危急狀態(tài),現(xiàn)有兩種應急治療方案(確定方案A和風險方案B)可供選擇,請做出抉擇。

        (3)實驗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軟件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問卷進行收集,包括“情緒自評量表”和“情境任務風險傾向問卷”。采用張衛(wèi)東等[32]修訂的情緒自評量表(PANAS)中文版來測量情緒誘發(fā)效果,并在5點評分量尺上對體驗到的情緒加以評估,記分從“0”分到“4”分表示體驗到的情緒從“非常輕微”到“非常強烈”,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數(shù)PA下為0.89,NA下為0.85,因子分析結果顯示,PA和NA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62.8%,會聚效度和區(qū)分效度分別為0.95和-0.15,信度和效度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軟件為SPSS 13.0。

        3.3實驗設計與程序

        實驗采取2(情緒:焦慮/悲傷)×2(框架屬性:正性/負性)×2(決策情境:救治群眾/救治士兵)的被試間實驗設計,被試分為兩組,隨機分發(fā)正性框架或負性框架問題,被試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互相打擾。

        具體程序為:被試到達實驗室后,由工作人員說明實驗目的和指導語,并特別強調回答問卷的時間限制,以盡量模擬突發(fā)事件的緊迫性,然后要求被試閉眼休息30秒;被試坐在電腦前,戴上耳機觀看電影片段;影片播放完畢,被試完成情緒自評問卷和任務風險問卷;最后工作人員收集問卷,對被試表示感謝并對被試予以情緒調節(jié)輔導。

        4結果分析

        對被試PANAS量表NA中的焦慮和悲傷情緒進行統(tǒng)計分析,焦慮情緒的平均值為2.96,標準差0.58;悲傷情緒的平均值為3.02,標準差為0.61,兩類負性情緒的平均值均大于2.0,方差分析顯示,F(xiàn)焦慮(1,140)=91.24,p<0.01,F(xiàn)悲傷(1,140)=107.51,p<0.01,這表明本實驗誘發(fā)的焦慮和悲傷情緒是有效的。

        為考察情緒、框架和決策情境對決策結果的影響,以情緒、框架和決策情境為自變量,風險偏好為因變量進行Logit回歸分析,變量編碼參考DRUCKMAN等[22]的方法:選擇確定方案,風險偏好值為0,選擇風險方案,風險偏好值為1;焦慮的編碼為0,悲傷的編碼為1;正性框架編碼為0,負性框架編碼為1;救治士兵的決策情境編碼為0,救治群眾的決策情境編碼為1。回歸的Hosmer-Lemeshow統(tǒng)計量觀測值為5.853,p=0.19,p>0.05,接受零假設,故模型擬合優(yōu)度較好,主要結果見表1。

        表1 風險偏好對情緒、框架和決策情境的

        表1結果顯示,情緒具有顯著主效應(p<0.05),回歸系數(shù)為3.214>0。由編碼規(guī)則,表明隨著情緒由焦慮向悲傷的變化,被試的風險尋求行為顯著增強;決策情境的主效應較明顯(p<0.1),表明不同的決策情境下被試的風險偏好不同,且“救治士兵”情境下更偏好風險方案(-2.658<0);情緒和決策情境對風險偏好具有顯著的交互效應(p<0.05),表明在不同的情境下,情緒對風險偏好的影響存在差異。

        表1中情緒的主效應以及和決策情境的交互效應顯著,為討論具體情緒對框架效應的影響,將情緒細化為焦慮和悲傷,在兩種情境下分別進行Logit回歸分析。救治群眾情境下回歸的Hosmer-Lemeshow統(tǒng)計量觀測值為4.176,p=0.23,p>0.05;救治士兵情境下Hosmer-Lemeshow統(tǒng)計量觀測值為3.821,p=0.27,p>0.05,模型擬合優(yōu)度都較好?;貧w主要結果見表2。

        表2 風險偏好對具體情緒和框架的Logit回歸結果

        表2結果顯示,焦慮情緒只在“救治士兵”情境下較顯著(p<0.1),焦慮與風險偏好負相關(分別為-0.306<0和-2.594<0),被試偏向風險規(guī)避, 支持假設1a。同時,焦慮和框架的交互效應并不顯著,假設2a的推斷未得到支持。不同的是,無論在“救治群眾”還是“救治士兵”情境下,悲傷的主效應明顯(都為p<0.05),且與風險偏好正相關(分別為2.714>0和3.821>0),即偏好風險尋求,假設1b得到支持;框架的主效應同樣比較明顯(都為p<0.1),在負性框架下有更多的風險尋求傾向(-2.179<0和-1.732<0);悲傷和框架的交互效應明顯(分別為p<0.1和p<0.05),隨著悲傷程度的增加,框架效應得到增強(分別為2.746>0及4.632>0),即被試對框架效應更敏感。這表明,雖同為負性情緒,但對風險偏好和決策框架影響不同。

        表2中顯示的只有悲傷和框架的交互效應明顯,接下來只針對悲傷情緒統(tǒng)計被試兩情境下的選擇結果,以說明悲傷如何影響框架效應的強度變化。悲傷的程度表示,借鑒DRUCKMAN等[22]的劃分方法,為簡便只分為高低兩級別,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程度悲傷在不同決策情境下的

        由表3可知,“救治群眾”情境下,由低悲傷到高悲傷出現(xiàn)了雙向框架效應增強的趨勢(p<0.1變化到p<0.01);“救治士兵”情境下,由低悲傷到高悲傷出現(xiàn)了從無框架效應(p>0.1)到出現(xiàn)單向框架效應(p<0.01)的轉變,都為增強趨勢,與假設2b一致。

        圖1 不同程度焦慮和悲傷的風險偏好傾向

        為直觀表明焦慮和悲傷對框架效應的影響差別,根據(jù)表3繪制被試面對不同框架,在不同程度情緒下的風險偏好傾向,結果見圖1。

        由圖1可見,隨著焦慮程度的增加,框架間的距離雖有變窄但變化并不明顯,說明焦慮對框架效應并無明顯影響,這與假設2a不一致;隨著悲傷程度的增加,正負框架間的距離變寬,說明悲傷情緒與框架效應的敏感性正相關,即增強了框架效應,證實了假設2b。圖1再一次說明,同為負性情緒,對框架效應卻有不同影響,所以,超越效價考慮情緒對決策的影響很有必要。

        表1的回歸結果顯示,決策情境對風險偏好存在著顯著影響。為討論“救治群眾”和“救治士兵”決策情境下風險偏好是否一致,接下來對142名被試在不同決策情境下選擇確定方案和風險方案的具體人數(shù)、選擇率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決策情境和框架下各方案的選擇率(N=142)

        由表4可知,在“救治群眾”決策情境下,大部分被試選擇確定方案(54.93%),即偏好風險規(guī)避;在“救治士兵”決策情境下,大部分被試選擇風險方案(63.38%),偏好風險尋求。兩種決策情境下被試的風險偏好具有顯著差異(z=3.02,p<0.05),與假設3不符,故即使同在生命問題背景下,決策對象也是風險偏好的影響因素。

        5討論

        本研究通過實驗誘發(fā)焦慮和悲傷情緒,模擬突發(fā)疾病事件,主要討論了負性情緒對決策者風險偏好、框架效應的形式及強度的影響,以及不同決策對象情境對風險偏好的影響,假設1a、假設1b、假設2b得到支持,假設2a、假設3未得到支持。

        5.1不同負性情緒對風險偏好的影響

        突發(fā)事件常常使決策者產(chǎn)生焦慮和悲傷情緒,本研究的實驗結果驗證了假設1a和假設1b。這些結論顯示,即使效價相同種類不同的負性情緒對風險決策結果也有不同的影響,這和眾多基于效價討論情緒對決策影響的文獻結果不同?;谛r的研究結論大多認為:正性情緒下,風險方案意味著個人損失,此時若選擇風險方案,則可能會破壞當前的正性情緒狀態(tài);而負性情緒者偏好風險,是源于決策者帶著修復和扭轉當前負性情緒狀態(tài)的希望,愿意冒險選擇風險方案。那么依此理論,焦慮和悲傷為同效價的負性情緒,又為何在風險偏好上產(chǎn)生相異影響?本研究依據(jù)評價傾向框架理論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

        焦慮和悲傷雖為同效價情緒,但兩者相關的評價傾向不同,使得決策者對信息加工內容產(chǎn)生不同影響:①焦慮相關的評價傾向是低確定性和低自我控制,與悲傷相關的評價傾向是高確定性和高自我控制,這就造成焦慮情緒決策者表現(xiàn)出悲觀的風險預估和風險回避的傾向,而悲傷情緒的決策者表現(xiàn)出積極的風險預估和風險尋求偏好;②從情緒傳達的信息及目標看,焦慮是對不確定危險的反應,而悲傷是對確定損失的反應,這就使決策者為減少不確定性而偏好風險規(guī)避,為尋求獎勵、補償損失而偏好風險尋求;③從信息加工角度來看,焦慮情緒的決策者傾向于將含義模糊的刺激解釋為威脅性信息[29],故相比悲傷情緒,感受到更多的危險而更傾向保守做出風險規(guī)避的策略。綜上所述,假設1a和假設1b的成立具有合理性。

        5.2不同負性情緒對框架效應的影響

        實驗結果驗證了假設2b??蚣苄膶嵸|是決策者在正性和負性框架下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險偏好,情緒能夠影響框架效應,主要是由于情緒影響了決策者的風險偏好。根據(jù)“情緒維持假說”,正性框架下決策者偏好風險規(guī)避,負性框架下決策者偏好風險尋求,本研究實驗已證實悲傷情緒與風險尋求正相關,這就造成悲傷情緒更加強化了負性框架下決策者的風險偏好。在正性框架下,決策者體驗到的正性體驗情緒會誘發(fā)他們采用直覺式的決策模式[33]。根據(jù)雙系統(tǒng)理論,直覺式?jīng)Q策者更容易受到框架等外部信息的影響[30],故雖然悲傷情緒同樣增強了決策者的風險偏好,但只是對決策者風險規(guī)避的偏好略有影響。綜合正性和負性框架下的情況,可知隨著悲傷情緒的增加,風險框架效應得以增強。

        實驗結果沒有支持假設2a,這可以從雙系統(tǒng)理論和概率偏向因素來說明。一方面,焦慮情緒的決策者在不確定情境中更注重細節(jié),采用數(shù)據(jù)驅動的系統(tǒng)分析加工策略[34],故不易受到框架等信息影響;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高焦慮者有“概率偏向”:高估負性事件可能性,而對正性事件的預期沒有影響[35],同時,風險規(guī)避的傾向也只有在“自我”條件下才達到顯著[36]。故在負性框架下,原本追求風險的趨勢由于高估了危險而得以減弱,正性框架下偏好變化不顯著,而且實驗是在救治他人的情境下,因此,焦慮情緒對框架效應的影響并不顯著,和框架屬性的交互效應也不明顯。

        5.3不同決策情境對風險偏好的影響

        實驗結果不支持假設3,在“救治群眾”情境下,決策者偏好風險規(guī)避;在“救治士兵”情境下,決策者偏好風險尋求。同為生命問題,只是面對不同對象,決策者為何產(chǎn)生了不同的風險偏好?

        究其原因,本研究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決策者對決策對象所隱含的社會意義的理解,同時,突發(fā)事件下的外界因素如社會線索等也會較強地影響決策者的判斷[37]。決策對象的“士兵群體”隱含著并肩作戰(zhàn)和集體主義精神,注重患難與共、平等公平,使得決策者希望放手一搏,傾向于選擇風險方案,表現(xiàn)出決策者對最好結果的追求和對公平原則的強調;而“普通群眾”人員構成較為多樣,相互之間較松散,可能包含老弱婦孺,故決策者會更多遵循尊老愛幼、照顧弱者的社會原則,更傾向于選擇確定方案,以先確保老弱婦幼的安全,體現(xiàn)出對風險的規(guī)避和對社會道德的遵守。由此,這種對任務對象所含社會意義理解的不同,導致決策者產(chǎn)生不同的風險偏好。

        6結語

        不同于以往基于效價和生命、財產(chǎn)問題背景的研究思路,本研究討論相同效價的焦慮和悲傷情緒對決策偏好和框架效應的影響,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焦慮情緒下的決策者偏好風險規(guī)避,悲傷情緒下的決策者偏好風險尋求;悲傷情緒增強了框架效應,焦慮情緒對其無顯著影響;“救治群眾”和“救治士兵”決策情境下,決策者風險偏好亦不同。

        突發(fā)事件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不允許決策者進行充分思考與判斷,決策者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并受框架迷惑無法認清方案本質,從而造成對理性決策的干擾。如果決策者對框架效應的表現(xiàn)形式和形成機理認識不足,將導致應對突發(fā)事件不當,這不僅會使事態(tài)惡化造成更嚴重的后果,而且還會使公眾產(chǎn)生心理危機,誘發(fā)社會問題。本研究有助于決策者認識情緒對風險偏好和框架效應的影響并理解其形成機理,在進行應急決策時免受框架影響,而且決策者也可利用框架效應獲得公眾對決策的支持,提高突發(fā)事件的應對效果。根據(jù)本研究結論,試給出以下建議:①突發(fā)事件后,決策者應避免由于受到現(xiàn)場情境感染而誘發(fā)負性情緒,盡量保持平靜的情緒進行決策;②建議對應急決策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讓決策者對框架效應的含義、表現(xiàn)形式、產(chǎn)生機理和影響因素進行充分的認識和理解,以盡力避免受其影響做出非理性決策;③公眾雖不會直接對突發(fā)事件做出決策,但會對決策者采取的政策措施產(chǎn)生意見、態(tài)度立場等的決策,這種決策同樣會受到框架效應的影響,為獲得公眾對應急舉措的滿意和支持,避免因不滿而產(chǎn)生敵對情緒引發(fā)衍生事件,決策者在宣傳中可合理利用框架效應,將事態(tài)和相應措施以正性或負性框架告知公眾,引導公眾在決策方案上確立與決策者一致的立場,獲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保障應急決策的有效實施,形成共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穩(wěn)定積極局面。

        參考文獻

        [1] LENCH H C, FLORES S A, BENCH S W. Discrete Emotions Predict Changes in Cognition, Judgment, Experience, Behavior, and Physiology: A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Emotion Elicitation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1, 137(5):834~855

        [2] 馬慶國, 王小毅. 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中影響當事人狀態(tài)的要素分析與數(shù)理描述[J]. 管理工程學報, 2009, 23(3):126~130

        [3] HASTIE R. Problems for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 653~683

        [4] LERNER J S, LI Y, VALDESOLO P, et al. Emotion and Decision Making[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15, 66: 799~823

        [5] 李曉明, 黃嶸, 周鑫. 偶然情緒對決策的影響[J]. 心理科學進展, 2015, 23(6):919~925

        [6] ANGIE A D, CONNELLY S, WAPLES E P, et al.The Influence of Discrete Emotions on Jud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11, 25(8): 1 393~1 422

        [7] MA Q G, PEI G X, WANG K. Influence of Negative Emotion on the Framing Effect: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J]. Neuroreport, 2015, 26(6):325~332

        [8] KANSKE P, KOTZ S A. Positive Emotion Speeds up Conflict Processing: ERP Responses in an Auditory Simon Task[J].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11, 87(1):122~127

        [9] PAST?TTER B, GLEIXNER S, NEUHAUSER T, et al. To Push or Not to Push? Affective Influences on Moral Judgment Depend on Decision Frame[J]. Cognition, 2013, 126(3):373~377

        [10] 王大偉, 胡藝馨, 時勘. 先前情緒和過度自信對災難事件后繼風險決策的影響[J]. 心理科學, 2014, 37(2): 383~387

        [11] 楊昭寧, 禹鈺, 譚旭運. 情緒對成就動機與風險決策關系的調節(jié)效應[J]. 應用心理學, 2011, 17(2):116~122

        [12] STROHMINGER N,LEWIS R L, MEYER D E. Diverg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Positive Emotions on Moral Judgment[J]. Cognition, 2011, 119(2):295~300[13] HABIB M, CASSOTTI M, MOUTIER S, et al. Fear and Anger Have Opposite Effects on Risk Seeking in the Gain Frame[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5, 6:1~7

        [14] LERNER J S, LI Y, WEBER E U. The Financial Costs of Sadness[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3, 24(1):72~79

        [15] LOEWENSTEIN G, LERNER J S. The Role of Affect in Decision Making[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6] 費顯政,王涯薇.社會負面事件中情緒的作用機理研究[J].管理學報,2014,11(7):1 052~1 061

        [17] SAYEGH L, ANTHONY W P, PERREWE P L. Managerial Decision-Making under Crisis: The Role of Emotion in an Intuitive Decision Proces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4, 14 (2):179~199

        [18] TVERSKY A, KAHNEMAN D.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J]. Science, 1981, 211(4 481):453~458

        [19] 史燕偉, 徐富明, 李燕, 等. 具體負性情緒對框架效應的影響[J]. 心理研究, 2015,8(2):18~25

        [20] 徐富明, 史燕偉, 王偉,等.情緒影響框架效應的眼動研究初探[J]. 應用心理學, 2015,21(2):149~156[21] 史燕偉, 徐富明, 李燕,等. 公共決策中的框架效應:理論解釋及影響因素[J].心理科學進展, 2014, 22(8):1 303~1 311

        [22] DRUCKMAN J N, MCDERMOTT R. Emotion and the Framing of Risky Choice[J]. Political Behavior, 2008, 30(3):297~321

        [23] CASSOTTI M, HABIB M, POIREL N, et al. Positive Emotional Context Eliminates the Framing Effect in Decision-Making[J]. Emotion, 2012, 12(5):926~931

        [24] SHAFIR E, SIMONSON I, TVERSKY A. Reason-Based Choice[J]. Cognition, 1993, 49(1/2):11~36[25] LERNER J S, KELTNER D. Fear, Anger, and Risk[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 81(1):146~159

        [26] BURAKOV D V. Does Framing Affect Risk Attitu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redit Market[J]. 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4, 11(3):391~395

        [27] GAMBETTI E, GIUSBERTI F. The Effect of Anger and Anxiety Traits on Investment Decis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12, 33 (6):1 059~1 069

        [28] MANER J K, SCHMIDT N B. The Role of Risk Avoidance in Anxiety[J]. Behavior Therapy, 2006, 37(2):181~189

        [29] RICHARDS A, FRENCH C C, CALDER A J, et al. Anxiety-Related Bia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Emotionally Ambiguous Facial Expressions[J]. Emotion, 2002, 2(3):273~287

        [30] MARCUS G E, SULLIVAN J L, THEISS-MORSE E, et al. The Emotional Foundation of Political Cognition: The Impact of Extrinsic Anxiety on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Tolerance Judgments[J]. Political Psychology, 2005, 26(6):949~963

        [31] KüHBERGER A. The Influence of Framing on Risky Decisions: A Meta-Analysis[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8, 75(1):23~55

        [32] 張衛(wèi)東,刁靜, CONSTANCE J S. 正、負性情緒的跨文化心理測量: PANAS 維度結構檢驗[J]. 心理科學, 2004, 27(1):77~79

        [33] HAN S, LERNER J S, KELTNER D. Feelings and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The Appraisal-Tendency Framework[J].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07, 17(3):158~168

        [34] TIEDENS L Z, LINTON S. Judgment under Emotional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Emotions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 81(6):973~988

        [35] GENNADY G K, ALEXANDER N S, EVGENIJ A L. Uncertainty, Anxiety, and Brain Oscillations[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5, 387(3):121~125

        [36] WRAY L D, STONE E R. The Role of Self-Esteem and Anxiety in Decision Making for Self Versus Others in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005, 18(2):125~144

        [37] WANG X T, SIMONS F, BREDART S. Social Cues and Verbal Framing in Risky Choice[J].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001, 14(1):1~15

        (編輯桂林)

        The Effects of Emotion on Risk Preference and Framing Effect under Emergency

        WU Jingjie1,2YANG Naiding1FENG Chao1LU Jintao1

        (1.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China;2.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 China)

        Abstract:Decision pressure can induce decision makers negative emotion and lead to framing effects under emergency. Moreover, these factors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decision maker’s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150 subjects were induced with anxiety and sadness in experiment to compare the impact of the two different emotions on decision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anxious individuals were biased in favor of risk-averse choice,whereas sad individuals were biased in favor of risk-seeking choice, and distinct emotion led to different framing effects: anxiety amplified the impact of frame,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for sadness. The results provided evidences that decision-making preferences and framing effects could be affected by specific emotions. Meanwhile research reveal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preference reversal and enriched the theory of emotion’s influence on decision-making under emergency.

        Key words:emotion; decision scene; risk preference; framing effect

        通訊作者:楊潔(1977~),女,湖北黃石人。武漢紡織大學(武漢市430073)會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公司金融。E-mail: jyang77@163.com

        DOI編碼:10.3969/j.issn.1672-884x.2016.06.014

        收稿日期:2015-12-0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171162)

        中圖法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884X(2016)06-0906-07

        猜你喜歡
        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黄片小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美女黄频视频免费国产大全| 小黄片免费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水蜜桃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不卡|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 亚洲av无码日韩精品影片|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女同性恋第二区av| 无套内内射视频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麻烦| 在线看片国产免费不卡|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hd高清|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娇柔白嫩呻吟人妻尤物| 中文字幕日本在线乱码|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无码AV午夜福利一区| 国产人妖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理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国产一级片毛片| 女同欲望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画质优化|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