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東方紅中學,甘肅定西743000)
關于高一新生心理適應狀況的調查分析
劉玄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東方紅中學,甘肅定西743000)
本文就此次調查活動所采集到的數據進行了量化分析,通過此次調查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交際能力、統(tǒng)計分析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同時,經這次調查,豐富了學生的閱歷,增長了他們的社會經驗,筆者也對高一新生的心理適應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一新生;心理適應;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高一新生經過初中三年的刻苦學習,尤其是經過中考的嚴格選拔,終于考入安定區(qū)東方紅中學,新鮮勁還沒有完全過,緊張的高中生活就已經拉開了序幕。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通過六個周的觀察、座談和交流發(fā)現,我們高一新生在適應新環(huán)境、新課程、新老師、新同學的過程中,表現差別比較大。有的學生每天很活躍,能夠輕松自如地應對學習和各種事情,有的學生則情緒比較低落,沉默寡言,萎靡不振,冷漠孤寂……于是,我們萌生了了解高一新生適應高中生活過程中的心理狀況的念頭,我們設想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促使學生對自己走進高中后的心理適應情況做一個反思和梳理,以期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
1.調查對象
安定區(qū)東方紅中學2015級高一級全體同學。
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集體座談和個別談話相結合的方法。
3.調查工具
本調查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
1.了解并掌握我校高一新生心理適應情況。
2.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交際能力、統(tǒng)計分析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組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接觸社會,并從社會中直接獲取資料或數據的能力。
4.便于豐富學生的閱歷,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也是教師對高一新生的心理適應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輔導教師:劉 玄 王紅梅 車起玲
學生:一組(董 笛等),二組(袁銀國等),三組(王康等)
被調查者:高一年級1、2、5三個班的全體學生和其他班的部分學生
調查者:高一級研究性學習興趣小組成員
(一)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首先,分小組與高一18個班的部分學生進行座談、交流,并將他們走進高中之后的生活、學習、心情做了相應的記錄,為調查分析準備了第一手資料。
其次,以我校高一部分新生為研究主體進行抽樣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從生活適應、情緒適應、學習適應三大方面設置題目,共12道選擇題。本次調研發(fā)放問卷1167份,回收問卷1167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153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8.8%。
(二)調查問卷分析
本次調查的學生中,男生占47.95%,女生占52.05%,男女比例均衡。城市學生占57.95%,農村學生占42.05%。其中住校生、走讀生84.05%,半宿生和外宿生只是少數,分別為9.32%和6.59%。調查結果及簡要分析如下:
綜合1—3三個問題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90%以上的同學不能有序地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據我們的觀察和與同學的座談、交流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高一開設的課程太多(12門),一天七節(jié)課,每節(jié)課40分鐘;二是作業(yè)太多(9門功課都有作業(yè)),而學生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太少(只有下午自習40分鐘)。所以,大部分學生只能忙亂地聽課、完作業(yè),難以科學、有序地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對高中生活產生了恐懼與厭煩。
綜合4—7四個問題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上高中后,大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惑,同學間人際關系的不夠和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情,極少數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影響。分析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學習緊張之外,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大多數已習慣了被父母親朋寵著,缺少主動與同學交往和關心同學的意識。另外,現在的學生與同學交往、合作的能力也比較差。
從問題8、9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上高中有明確的目標的,而且目標集中在“學知識”“考大學”上。在座談和交流中了解到,有近10%的學生準備畢業(yè)后報考高職學校去學技術,也有少數同學準備去做生意,至于考上大學以后,將來從事什么工作,絕大多數的學生很迷茫。由此可以看出,有明確理想的學生很少。
綜合問題10、11的調查結果,我們不難發(fā)現,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調動起來,學習的興趣不濃,合作探究的主動性遠遠不夠,離新課改的要求還很遠。
綜合8—12的調查結果,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困擾比較多,而這些的困擾反映出他們距離新課改“愛學、樂學”要求還比較遠。學習方面的壓力與困擾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越來越多的學生只是為考試或考大學而學習,感覺學習沒有意思,有厭學情緒,甚至有一少部分的同學只是在家長的要求下來學校混日子,本沒把學習當回事。
這次的調查研究活動,激發(fā)了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身邊人身邊事的意識和興趣,也培養(yǎng)了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通過這次調查研究活動,學生學會了如何科學設計調查表、分析調查數據、撰寫調查分析報告,也學會了互相合作,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教師了解了剛剛邁入高中的學生在生活、情緒、學習等方面的心理適應情況,也摸清了高一新生在適應高中生活的過程中的心理不適情況。在座談和問卷的過程中,我們設計的問題,引起了學生對自己上高一之后的心理狀況的反思,促使他們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自主適應高中的生活。我們將調查的結果反饋給心理輔導老師,便于他們及時對高一新生進行心理疏導;同時也將調查結果反饋給各班班主任,讓他們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為他們科學地班級管理提供了依據,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1] 曾梓良.中學生的心理探究[M].當代教育出版社,2002.
[2] 韓進之.教育心理學綱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劉艷,鄒泓.中學生的情緒智力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責任編輯張敬亞]
G63
A
1673-9132(2016)31-0228-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149
劉玄(1973-),男,漢族,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