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中旬,上海市美協(xié)舉辦一個漫畫展覽,要求《解放日報》配合出一期畫刊。其中有兩幅領袖漫畫是過去所沒有的,引起了大家關注。
一張是畫鄧小平在打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牌》(作者張衛(wèi)平),一張是畫胡耀邦指揮大家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歌的《唱新歌》(作者阿達)。雖然從漫畫技巧來說算不上是比較好的作品,作者在漫畫界也并沒有多大名氣,但漫畫的立意和所表現的主題很好,很切合時代特點。領袖的形象雖有點漫畫的幽默味,但恰到好處,也抓到了鄧小平與胡耀邦的特點,是嚴肅的作品。
于是,我拍板決定在漫畫??沁@兩幅領袖漫畫。1986年8月15日,在《解放日報》第四版的《上海漫畫大賽展選刊》上,兩幅領袖漫畫被置頂突出刊登了。出乎我意料的是,這個普通的畫刊竟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
國外許多報刊轉載了這兩幅漫畫,并發(fā)表評論,認為在中國黨報刊登領袖漫畫,是新聞報道改革的一個可喜成果,也傳出了政治改革的信息,表明中國積極向民主政治邁進。國內反映更為強烈。發(fā)表當天,就有不少讀者來電話、來信表示贊賞。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讀者以為領袖漫畫就是丑化領袖,所以打電話責問報社為什么刊登丑化領導人的漫畫。有的語氣十分激烈,說“文革”中有人用漫畫畫了一張《百丑圖》,極盡丑化黨和國家領導人形象之能事,怎么今天又出現在黨報上?有些讀者還寄報紙告狀到中央宣傳部。事隔多年以后,有次我遇到當時的中央宣傳部部長朱厚澤,說起這兩幅漫畫,他對我說:“你們報紙發(fā)表當天,我就接到4個電話,《人民日報》和天津《今晚報》請示轉載這兩幅漫畫。也有的讀者提出批評,說‘文革’中的《百丑圖》記憶猶新。”
圍繞領袖漫畫引起兩種觀點的激烈爭論,鬧到了胡耀邦總書記那里。首都漫畫界按胡耀邦意見開了一次座談會,多數漫畫作者認為《解放日報》發(fā)表的兩幅領袖漫畫是嚴肅作品,用意是好的,沒有錯。但是,領袖漫畫目前還不宜一哄而起,推而廣之,以免引起領導層的不必要的感情激蕩。
意見報到胡耀邦處,胡耀邦為此作了一大段重要批示:“畫不畫國家領導人,只是漫畫中一個極小的部分,一個時期不發(fā)展,并不會阻礙漫畫事業(yè)的繼續(xù)升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歷史形成起來的一些獨特的習俗,外國有我們沒有的東西,不可一概拒絕,也不可一律照搬。反過來說,我國有而外國沒有的東西,不可一概廢除,也不可一律繼承。我們民族的心理因素,也就是心理承受能力總有個逐步轉變的過程。因此,畫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漫畫,還是慎重對待為好?!?/p>
我很贊同胡耀邦“還是慎重對待為好”的意見。一哄而起,粗制濫造,趕時髦,確實沒有好處。當然,領袖漫畫也不是什么異端。如果不是在1986年,而是在今天,反響也許不會那么強烈吧。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漫畫在網上廣泛流傳了,而且廣大網民們習以為常。(摘自《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