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蕊
自從王奶奶的女兒給她買了一款智能手機之后,她就愛不釋手,用手機打電話、發(fā)微信、看評劇視頻、聽廣播,用得非常熟練。可是,進入夏天以來的一天,王奶奶突然發(fā)現(xiàn)耳部發(fā)紅,一段時間后發(fā)展成整個耳朵呈粉紅色,外部皮膚也開始脫落。接下來,她的手心也出現(xiàn)了發(fā)紅、脫皮癥狀。這可把王奶奶的女兒嚇壞了,她趕緊帶王奶奶到醫(yī)院過敏反應科就診。經過檢查,醫(yī)生發(fā)現(xiàn)王奶奶的癥狀并不是全身性的,僅僅是部分接觸點出現(xiàn)濕疹,且只存在于局部表皮,經過初步判斷,認為是對接觸性化合物過敏。經過斑貼檢測,發(fā)現(xiàn)王奶奶對氯化鈷、硫酸鎳、重鉻酸鉀的合金制品化合物過敏。王奶奶和她的女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的皮膚過敏,主要是手機金屬框造成的。隨后,醫(yī)生建議王奶奶的女兒給王奶奶的手機換一個橡膠套,又給王奶奶開了口服和外用藥,囑咐她按時服藥,后來,王奶奶的情況就大為好轉了。
隨著各類新款智能手機頻頻上市,人們玩手機的時間更長。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原因不明的皮膚病。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皺紋加深。雖然很多智能手機都采用大屏幕,但文字還是很小,很多人讀手機的時候會不自覺將眼睛瞇起來,這些動作會無形中增加眼角以及眉間的皺紋。二是黑斑增加。一些習慣煲電話粥的人,會因為手機變熱而感受到耳朵也變熱的狀況。這時候,手機會產生紫外線,時間一長,極易在面部形成黑斑。三是皮膚過敏。許多人為維持手機屏幕清潔,選擇在屏幕畫面貼上一層屏幕保護膜,也可能成為引起過敏反應的潛藏危機。這屏幕保護膜上有塑化劑殘留,長期暴露、接觸含有塑化劑的物質,不僅會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更直接會導致、加重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癥狀發(fā)生。此外,手機屏幕沾到的細菌或臟污物,在煲電話粥時直接粘在臉上,成為產生粉刺或肌膚干燥的原因。此外,一些生產廠商在制造外殼時,常添加鎳、鎘、鉻等金屬成分,使其外觀更漂亮,這些金屬又是常見的過敏原,炎熱天氣下,人出汗多、毛孔擴張,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
如果一段時期皮膚過敏反復發(fā)作,且你又屬于“低頭族”,就必須警惕手機搗亂了,可嘗試以下辦法。
1.用手機前勤洗手。使用手機時,不要吃東西或喝飲料,避免吃入細菌,以及使得手機沾上食物殘渣;少把手機借給別人,避免病菌交叉感染。在使用手機后,也可以選擇以清水簡單擦洗臉頰、耳朵周遭肌膚,這些都是避免接觸過敏原的方式。若出現(xiàn)紅腫、發(fā)癢、脫屑等過敏反應,采用冷水沖洗的方式,也有助于達到降溫、舒緩癥狀的作用。
2.盡量使用耳機。讓皮膚遠離手機,可以降低手機輻射,使易感染的面部、口唇、耳朵等部位減少細菌侵害。
3.選擇干凈地方放手機。必要時買個專用手機套,并和錢包等物品分開放。過敏體質患者,休息時盡量將手機置于離身體兩米開外的地方。
4.定期清潔手機。為減少肌膚因存在于手機上的灰塵、塵螨產生過敏反應,以及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大家應養(yǎng)成清潔手機的習慣。除了保持屏幕畫面的清潔外,更該將手機皮套、手機外殼等配件定期拔除整理,才能有效預防接觸性皮膚炎的發(fā)生。另外,體質較敏感的人,可以每周用拭鏡布沾些許酒精擦拭手機,做全面性的消毒,更能減少上述過敏原的存在。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癥狀仍沒有好轉,再考慮到醫(yī)院過敏反應科作深度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