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晶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一只船南街一只船小學,甘肅 蘭州 730000)
對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性的思考
付晶晶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一只船南街一只船小學,甘肅蘭州730000)
對處于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實現(xiàn)中國夢的我們國家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國學經(jīng)典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優(yōu)秀人格的養(yǎng)成,對于學校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遵守,以及對民族精神的認同都具有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國學教育;有效途徑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一個民族需要一種精神力量支撐,而一個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會有進步,不會有創(chuàng)新?!笨v觀全球,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發(fā)達國家,歷來都非常重視人文教育,以此來提升民族向心力和國家整合力以及國際競爭力。對處于世界第一經(jīng)濟體的中國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國學經(jīng)典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的優(yōu)秀人格的養(yǎng)成,對于學校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遵守,以及對民族精神的認同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對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yǎng)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古國。從古至今,中國人為世界、為人類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化和優(yōu)秀的民族品德。在歷史的長河里,雖然有分有合,有過不少的民族戰(zhàn)爭,但那只是民族間的內部斗爭,是改朝換代的問題。縱觀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發(fā)展從未中斷過,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比肩的。通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fā)展,中國又一次雄起于東方,再一次以強大的國力傲視其他國家,所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樹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教育內容。
小學的新課程標準對于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把國學教育作為主要學習重點的范疇在小學語文標準化教學中有明確要求。所以說,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yǎng)應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對健全人格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
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tài)。責任感與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屬于社會道德心理的范疇,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責任感欠缺的孩子,主要表現(xiàn)為漠視同伴的需求,對同學缺乏尊重。而社會責任感是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重心應該放在對于學生責任心的培養(yǎng)上面。作為一個正處于認知階段培養(yǎng)的小學生來說,如果連自己的父母、家庭及同學都不愛,那么,讓他愛祖國,談何容易!所以說,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通過國學教育,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把孔子提出的“仁者愛人”“修己以安人”作為人生的理想目標;通過加強這些方面的國學教育,來加強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對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主動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自我教育的金鑰匙。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國的許多國學經(jīng)典著作里,都有對于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知識,例如,荀子有言:“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蔽覈湃藦娬{日省吾身,這都是強調自我教育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每次的學習僅是一種經(jīng)歷。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把經(jīng)歷提升為經(jīng)驗,學習才具有了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精選閱讀內容
大量閱讀中國優(yōu)秀的古詩詞,應該作為加強國學教育的重要途徑。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的關鍵時期,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詩詞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認同感和體悟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尤其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教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國學和古詩詞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唐詩三百首》《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大量的國學經(jīng)典著作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每日閱讀一首好詩詞,就像在學生的心里播種一個希望的種子,日復一日,這顆鮮活的種子一定會生根、發(fā)芽,結出豐碩的果實。例如,在閱讀陸游的《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通過學習可以教育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
(二)延伸課外閱讀的范圍
課外延伸閱讀,是指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學生自覺地在課外選擇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相應、由課堂教學的諸多層面而生發(fā)延伸開去的相關讀物,并根據(jù)個體實際情況、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采取適應的形式,從中獲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識積累閱讀。由于小學教材受到教材編寫范圍的影響,涵蓋的古詩文作品有限,學生想要獲得更多的古詩文知識,就必須要在課外及家庭里面延展閱讀范圍。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有內涵有重點的古詩文篇目,并適當?shù)匕才乓恍┡c閱讀范圍相關的課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安排活動應該根據(jù)不同學段的特點,比如,在中低年級,可以開展經(jīng)典誦讀、據(jù)詩作畫等活動,增加小學生對于國學知識的興趣。在高年級可以開展誦讀比賽、讀書交流會等,通過不斷地延伸課外閱讀的范圍,進而加深對國學知識的理解。
[1]錢愛萍.現(xiàn)代小學課堂里的國學經(jīng)典教學[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2][蘇]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步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田彩霞]
G62
A
1673-9132(2016)24-0220-180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