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金肯職業(yè)技術學院 秦臻
小議功能視域下人力資源管理詞匯特征及翻譯①——以《2015年全球人力資本趨勢報告》為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金肯職業(yè)技術學院 秦臻
人力資源管理的著作和翻譯的預期功能或目的是通過學習、借鑒、消化、吸收西方國家先進的企業(yè)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結合當前多元全球化發(fā)展的形勢,為本國的各種經濟組織做適當的調整和改進提供可參考、可操作性的指導,以便在后經濟危機時代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本文正是從功能理論視角,分析HRM英語詞匯的特征及翻譯,以德勤出版的《2015年全球人力資本趨勢報告》為例,發(fā)現其詞匯特征為:新詞多、縮略詞多、隱喻詞多、具有名詞化傾向。HRM詞匯這一專門用途英語的特征分析,有利于深化和完善對管理學英語詞匯的認識。
人力資源管理英語 詞匯特征 翻譯 功能理論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互聯網引領下的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經濟全球化、知識全球化、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快速發(fā)展。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經濟危機之后,作為企業(yè)發(fā)展支撐性職能的人力資源管理應當如何從容應對,領導企業(yè)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也是企業(yè)管理者應當關注的問題。因此對HRM著作的漢譯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知網”搜索“人力資源管理翻譯”,發(fā)現2000年~2016年(截止到2月)僅有7篇論文,其中4篇為人力資源管理翻譯實踐報告,學術型研究論文僅為3篇,而同期的“人力資源管理”卻有507,089篇(中國知網,2016)。顯然,在中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形勢下,翻譯界沒有對人力資源管理引起足夠的重視。
哲學家Condillac(1782)指出:“每一科學,都需要有一門專門語言,因為每門科學都有自己的思想?!痹谡Z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和語法中,詞匯是語言的基石。英國著名語言學家Wilkins指出:“沒有語法,能表達的內容很少;而沒有詞匯,則什么也表達不了”(Wilkins,1972)。
功能派理論提出翻譯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際行為,譯者應對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作出適當的調整以適應作者意圖、翻譯目的、文本類型和讀者對象。翻譯過程中應對各種因數進行分析,哪些源語文化要保留,怎樣保留,哪些源語文化的因數要作出調整以適應目的語文化,這些都要進行具體分析。目的原則是該理論的核心原則,譯文預期目的和委托人的要求決定了翻譯策略(彭珊珊,2011)。HRM詞匯有其專業(yè)特殊性,尤其管理領域的交際功能極為突出。因此筆者從功能視角分析,擺脫對等標準的束縛,探討HRM詞匯特征。
1.1類比構詞法
類比法創(chuàng)造新詞是在原有詞匯的基礎上進行模仿(馮世梅,2002)。例如,a blue-collar(藍領)和a white-collar(白領)分別指產業(yè)工人(建筑工人、鋼鐵工人、紡織女工、水電管道維修工等)和受過良好教育的腦力勞動者。行業(yè)分工進一步細化后,出現了pinkcollar(粉領,多為女性,從事自由撰稿、廣告設計、工藝品設計等自由職業(yè)者),gray-collar(灰領),gold-collar(金領,資深人士),brightcollar(亮領,互聯網信息技術人才)等。
Brain-drain(人才流失)——brain-gain(人才引進);On the job(在職)——off the job(脫產)。
1.2復合構詞法
復合法也叫合成法,是通過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結合在一起形成新詞的構詞法。單詞形成復合詞的方法一共有三種。一個開放的復合詞由兩個或多個單詞分開書寫而組成,如green house, April Fool’s Day和air raid;一個閉合的復合詞由連字符鏈接組成,如age-old,dry-clean;一個固定的復合詞則由兩個單詞合寫成一個組成的,如keyboard,typewriter;復合構詞法比較靈活機動,job和hop復合成動詞job-hop(跳槽),out和placement復合成名詞outplacement(再就業(yè)輔導)。
HRM復合詞構成方式多樣,相同詞性構成的詞,如:
n.+n. → n.:jobseeker(求職者),payroll(工資名單)。
一般情況下,HRM復合詞是由具有不同詞性的詞構成,一般以后一部分為中心詞,前部分為修飾成分,如:
adj.+n.→ n:green hand (生手,沒有經驗的人),dual-earner(雙職工,雙薪家庭);
n.+adj. →adj.:customer-oriented (以顧客為中心的),marketdirected (以市場為導向的)。
部分復合詞的詞性由前一部分決定,如:
adj.+n.→adj:golden-collar(高層專業(yè)技術人員的),past-time(兼職的)。
還有些復合詞,它的詞性與其組成的每一個成分的詞性沒有關聯,如:
v.+adv. →n.:turnover(人員流動率);
n.+v. →adj.:labor-saving(省工的,節(jié)省勞力的);
adv.+v.→adj.:well-trained(受過良好培訓的);
prep.+n. →adj.:on-the-job(在職的)。
1.3轉化構詞法
轉化法源于中古英語末期詞尾曲折變化的大量消失,這使得名詞和動詞、動詞和形容詞、名詞和形容詞等可以交替使用。這類詞可以不經過任何變化直接被用作另一詞性的詞,從而使該詞具有新的意義和作用,這種構成的方法叫做詞類轉化法。也有人把這種構詞方法叫做“零位后綴派生法”,簡稱“零位派生法”。HRM詞匯中最常見的是名詞與動詞的靈活轉化。
名詞轉化為動詞:使詞匯更簡潔更具有活力。例如,man 轉化為動詞to man(為……配備人手),shoulder 化為動詞to shoulder (承擔)。
動詞轉化成名詞:combine(聯合)轉化成名詞a combine(聯合企業(yè)),hire(雇傭)轉化成名詞hire(工資報酬)。
有些動詞短語加入連字符可以直接轉化成名詞,如shut-down (停工)和stand-by(待命者),有些動詞短語通過顛倒詞序轉化成新詞,如 f ow over (溢出)顛倒詞序轉化為 over-f ow(過剩)等。
2.1新詞較多
由于新制度、新體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質、新概念、新工具、新動作等瞬息萬變,而這些新的東西千方百計要在語言中表現出來。如:
Applicant-Initiated Recruitment (自薦式招聘);
Cost Per Hire(單位招聘成本);
talent bank(人才庫);
f ow of qualif ed personnel(人才流動);
job-hop(跳槽);
scramble for talents(人才競爭);
brain drain(人才外流);
headhunter; manhunters &Co.(獵頭公司)。
通過信息渠道發(fā)掘和向用人單位引薦人才并策動“跳槽”成功的產業(yè)公司,與一般的人才交流中心不同的是,獵頭公司“獵”的是“頭”,即層次較高,有特殊技能的管理或科技人才,為不能參加公開招聘的人才打開綠色通道,甚至鼓勵策動中高層人才向其他方向流動。
2.2縮略詞較多
(1)首字母縮略詞(acronym)作為經貿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現在各個領域,有助于提高商務貿易活動的效率。人力資源管理作為商務活動的重要成分,自然首字母縮略法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舉例如下:
BARS= 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 Method (行為錨定等級法:關鍵時間描述法和量化評價技術相結合的績效評價技術)。
PA=Performance Analysis (績效分析)。
(2)截短詞(clipped wods)
截短詞是省略簡化音節(jié)而產生的詞。
截詞尾,如demobilize →demob (遣散),representative→rep. (代表),professional →pro.(專業(yè)人士);
截詞中間,如:report →rept.(報告),assistant→asst(助手),headquarters→HD(總部)。
2.3隱喻性
隱喻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將兩種相似關聯的認知領域進行投射,是一種進行隱蔽比較的修辭手法,在一類事物的相似關聯暗示之下體驗、理解、認知、感受另一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隱喻性構詞的基礎是兩個認知領域具有物理相似性,并且能在心理和語言行為上產生共鳴形成心理相似性(胡壯麟,2006)。“把某事物比擬成和它相似關系的另一事物,如‘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12)。語言在本質上“是隱喻性的”(王松鶴,2006),HRM英語也不例外。
(1)單純詞隱喻
單純詞是單個語素構成的詞。根據束定芳(2000),隱喻性詞匯有三種:詞義擴展或延伸,如crane(鶴——起重機);詞性轉化,如wolf(狼——做出狼一樣的行為);復合構詞,如cobblestone(鵝卵石)。本文研究的單純詞,主要從形容詞、動詞、名詞等隱喻詞最多的詞性入手。
英語中能引申出隱喻含義的單純詞比例較高,且不同喻義較多。如“鼻”在漢語中轉義為“開創(chuàng)”,構詞:鼻祖;而英語nose引申出的比喻義有12個:突出物、嗅覺、探問、告密者、聞出、覺察、朝特定方向、用鼻擦、用前端推、駕駛、氣味、勉強勝出(蔡基剛,2008)。筆者以GHCT2015為例,討論HRM詞匯中的單純詞隱喻。
Global organizations today must navigate a ‘new world of work’.(GHCT 2015)
……為了適應這個時代,全球的公司都需要……
Our advice is simple:Jump into the fray with enthusiasm. (GHCT 2015)
我們的建議非常簡單:用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
… the CLO of today wears many hats: chief capability off cer,chief leadership off cer, chief talent off cer, and even chief culture off cer.(GHCT 2015)
…CLO身兼首席能力培養(yǎng)師、首席領導力培養(yǎng)師、首席人才培養(yǎng)師和首席企業(yè)文化建設師等數個職位。
… be a strategic lever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to change the way employees think and act.(GHCT 2015)
以上例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隱喻詞都是在舊詞的基礎上賦予新義。詞匯隱喻的機制為,由于待概念化的事物與已概念化的事物存在相似關聯性,因此先找到彼此的相似性,然后用一個熟悉的概念域投射到另一個不熟悉的概念域上,或用一個認知域的經驗來理解另一個認知域的經驗(Lakoff,1993),從而產生所需要的新義。正如Kurz(1988)所言:“我們常常借助舊的詞義表達新的東西,這一點上說我們的語言和理解的程度都是隱喻性的?!比缫陨侠渲?,navigate:駕駛,航行——適應;fray:爭吵——挑戰(zhàn);hat:帽子——職位,頭銜;lever:杠桿——用來影響別人的事物。隱喻詞實際上是從一個語義域向另一個語義域轉移的過程,“是一個詞從它的本義轉移到一個形象的意義上去”(Kopperschmidt,馮曉虎,2004)。
從這個意義上看,隱喻是詞匯意義發(fā)展的重要方式,除了單純詞隱喻,還有復合詞隱喻和派生詞隱喻。
(2)復合詞隱喻
單純詞隱喻意義大多來源于舊詞本義的轉移,而復合隱喻詞的來源,一是對舊詞本義的擴展延伸,如big game(大賽,大型野獸——大目標);二是創(chuàng)新構詞,將兩個詞素合成構成新詞,基本義與比喻義相同,如brainwash (洗腦,強行灌輸某思想),bighearted (慷慨的,寬大的),couch potato(懶散的人)。
單純詞通常是暗喻,而復合詞有暗喻也有明喻。明喻性復合詞既出現本體也出現喻體,喻底(詞義)就是兩個語素按明喻方式形成。一是本體+喻體:riverbed(河床);二是喻體+本體,butterfly stroke(蝶泳)。暗喻性復合詞只出現喻體,不出現本體,喻底規(guī)約性強,理據性較低。例如bighead(自負的),backbone(支柱),front burner(優(yōu)先地位),deeply-rooted(根深蒂固),stumbling blocks(障礙)。暗喻隱喻詞大多是引申性的,而非新創(chuàng)造的,下面筆者以GHCT2015為例具體討論。
Yet only 6 percent of organizations believe their leadership pipeline is “very ready”.(GHCT 2015)
除此以外,只有6%的企業(yè)認為他們的領導力供給線運轉良好。
The silver lining is that while…
希望仍然是存在的……;
Given the harsh spotlight of this new transparency, an organization’s culture can become a key competitive advantage——or its Achilles’heel.(GHCT 2015)
在這種高曝光度,高透明度的時代,公司的文化可能成為公司一項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優(yōu)勢,或者成為一個致命的弱點。
英語中的隱喻復合詞絕對數量比漢語少得多,因為漢語詞匯主要是由復合詞構成,但英語中隱喻復合詞的比例要高得多;在以上例句中,明喻占1個,暗喻占2個。Pipeline:管道,輸油管——渠道;silver lining:烏云周圍的白光——一線希望;spotlight:聚光燈——曝光度,關注度。詞內部結構不僅反映詞的構成,主要反映的是不同的思維方式。漢族傾向于具體形象思維,因此漢語中明喻詞居多,人們習慣“觀物取象”,取象比類,從自然萬物中找尋與其相似的外形面貌來命名。
(3)派生詞隱喻
New cognitive technologies are displacing workers and reengineering work, forcing companies to redesign jobs to incorporate new technology solutions.(GHCT 2015)
新技術在替代某些員工的同時也改變了工作流程,為了適應新變化,公司將不得不對高職職位進行改變。
While changing behavior among managers often proves harder than simply uncovering facts, many companies are using analytics to….(GHCT 2015)
雖然高層管理者經常變化的管理政策提高了通過數據分析得到提高員工敬業(yè)度的因子的難度,但是仍然有公司在提供這種分析服務。
第一個例句中名詞零派生,引出與本義不同的比喻義,理據性低。Engineer (工程師——策劃),此句中reengineering譯為“改變或改造”。第二個例句中的uncover屬于動詞派生詞,uncover(揭露)在此句中譯為“得到”,在動詞派生出一個動詞后,往往能引申出一個隱喻義。
2.4具有名詞化傾向
英語中的“名詞化”(norminalization)現象就是把動詞、形容詞轉換為名詞,但表達同樣的意思。簡潔和客觀是HRM英語的靈魂,動詞往往具有主觀性傾向,因此HRM詞匯慣于將動詞名詞化,并產生一個名詞化結構,而讓原來的施動含義隱藏起來,在深層結構中體現。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頓官剛教授在《經貿英語詞匯的特點及翻譯》譯文中指出“把動詞名詞化,表達從‘動’轉化為‘靜’,使文體語言展現出客觀性;使用動詞名詞化結構,可以替代一個從句,使文體語言變得更為簡潔。這無疑是經貿英語最顯著的文體特征之一。”HRM英語作為經貿英語中更專業(yè)的分支,自然也大量存在動詞名詞化現象。
They seek greater purpose in their work. And they wantgreater f exibility in how that work is done.(GHCT 2015)
他們希望在工作中尋找更大的價值,也希望工作方式更加靈活。
Using these responses, we calculated a “capability gap”for each challenge, measu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issue’s importance and an organization’s readiness to address it.(GHCT 2015)
我們利用這些調查數據,計算出每類挑戰(zhàn)的“能力差距”,即將緊迫性得分減去準備充分度得分,最后將這一差值進行排序。
This challenge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business and HR leaders to gai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rganization’s culture and reexamine every HR and talent program as a way t o better engage and empower people.(GHCT 2015)
這一變化表明人力資源和商業(yè)領袖需要開始重視公司文化,并對公司的人力資源和人才培訓項目進行評估和重建,并藉此保證員工的敬業(yè)度。
HRM詞匯的名詞化傾向使得管理語言句法結構簡單而明晰,不僅提高了詞匯密度,也提高了管理語言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人力資源管理類著作屬于信息類文本,用詞講究高度客觀性,應減少主觀描述及個人評論,使事件非人格化。名詞化是一個小句或一種意義的濃縮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刪除原小句中的限定成分,即主要時態(tài)和情態(tài)。小句的情態(tài)意義經過名詞化后被構建成一個客觀事物,掩蓋情態(tài)的來源。由此HRM語言具有更明晰的客觀傾向。
HRM涉及企業(yè)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是一項管理活動。涉及到企業(yè)人力資源戰(zhàn)略的制定,員工的招募與選拔,人員的培訓與項目開發(fā),薪酬調控,績效管理等,HRM屬于重內容的信息類文本。信息類文本多使用術語,大量使用名詞與名詞結構。HRM詞匯在本文中已經分析了詞匯特征,符合信息類文本的特點。信息類文本翻譯時應結合文體客觀、準確、簡潔等特點,以語言的直截了當,內容精確及相關數據的準確為翻譯目標。對于術語的翻譯,縮略語的翻譯要做到權威、嚴肅、準確、一絲不茍。以功能目的性為原則,精確傳遞信息并用目標讀者熟悉的表達遣詞造句,組篇行文。對HRM詞匯的構成及特點分析,將有助于HRM語言的漢譯研究,使管理學詞語的翻譯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1] 馮世梅.英語詞匯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 方夢之.譯學詞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 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 李向紅.英漢人力資源管理詞語翻譯探討[J].中國翻譯,2006 (3).
[6] 李中斌,董燕,鄭文智.人力資源戰(zhàn)略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7] 李文中.英語全球化及其在中國本土化的人文影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3(3).
[8] 潘平亮.翻譯目的論及其文本意識的弱化傾向[J].上海翻譯,2006(1).
[9] 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10]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1] 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
[12] 鄭海凌.翻譯與異化[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4(2).
[13] Catford J 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14] Deignan A.Metapho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The Commercial Press,2001.
[15] Goatly A.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M]. London:Routledge,1997.
[16]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mold,1994.
[17] 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In A.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 CUP,1993.
[18] K u r z G.M e t a p h e r,A l l e g o r i e,S y m b o l[M]. Gottingen:Vandenhock &Ruprccht.,1988.
[19]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0] Nida 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1965(4).
F272.92
A
2096-0298(2016)11(a)-150-04
①基于功能派翻譯理論的人力資源管理詞匯漢譯研究(2016KY8)。
秦臻(1983-),女,漢族,江蘇南通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現就職于金肯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經貿翻譯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