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強寧夏西吉縣實驗中學
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研究
王俊強
寧夏西吉縣實驗中學
初中教育體系中,體育教學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課改后,教育界對體育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直接關系到體育教學的效果與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必須注重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基于這一原因,本文針對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就如何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意識提出一些具體方法。
1.教學內容單一化
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對文化課的重視帶有一些強迫的性質,體育、音樂和美術等人文藝術課程被看作是可有可無的“副科”而束之高閣,學校的課時不僅達不到課程標準中的規(guī)定,在某些情況下,還要為文化課讓路,在校的體育學習質量可想而知。體育教師只有在被不斷擠壓的課時下挑選應付考試的某些技能進行重復訓練,導致教學內容簡單機械,學生成為技能的訓練器還有什么興趣可言。
2.教學形式呆板化
有的學校是認識不到體育課程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有的學校是雖然認識到了,但是現(xiàn)實條件不允許,無論是那種情況,造成的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對體育教學的嚴重忽視,再加上體育課時少的客觀情況,體育教師一般會將教學設計忽略,每節(jié)體育課千篇一律的先慢跑,再做操,技能訓練教師做學生看,沒有新穎獨特的教學形式,學生很難主動參與其中。如果,校方出于安全的考慮,在體育設施的使用上再加以限制,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無疑被全面打壓。
3.師生互動缺乏化
體育課在室外上,這就決定了其課程的特殊性。其實是非常有利于師生互動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固定的已經有些僵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得教師不愿意再嘗試,或者說是冒險,只要是能把該講的內容講完,這節(jié)課就算是完成了,對學生的實際需求考慮欠缺,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女生,心理都是非常微妙的,教師不能做到細心觀察,區(qū)別對待,學生自然也不會愿意和老師進行溝通,那良好的互動效果又能從而談起呢?
4.評價方式粗線條
體育本身是具有競技性的課程,所以課上會有很多的小組合作完成比賽的訓練方式,這種方式本身是很有效果的,但是比賽后的評價常常不能在里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良的評價方式會適得其反,比如對結果的過分在意,可能會使師生忽視了比賽的過程,導致學生的自卑心理、排斥心理等等。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行為是思想的外化,如何認識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決定著教師在課堂上會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絕對權威的代表者,是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即使是室外課程--體育課,教師只要進行新技能的講授時,也是用大部分的時間去講授,學生真真正正實際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的時間極其有限。很多喜歡體育課的學生因為對講授的不勝厭煩,積極性嚴重下降。新課程標準推出后,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教師是引導,學生才是主體。教師的技能講授中要用言簡意賅的詞句將規(guī)范與要領陳述清楚,剩余的大部分時間要讓學生們組隊或是單獨練習,教師通過巡視檢查動作的規(guī)范性,單獨指導,統(tǒng)一講解,既避免了大量的講述令人枯燥,又具有針對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另外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承認學生的身體素質、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制定分層目標,不同程度的學生達到不同的目標,為學生的達標實施分級分等,讓每一名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完成適合自己的任務,逐漸增強信心,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2.豐富體育教學的形式與內容
初中生活潑好動,花樣百出,教師要以己之心度學生之心,只有深刻的理解了學生,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新穎的教法才會隨之而來。因此這些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因素實際上是需要教師的智慧的。比如將體育活動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彈跳練習可以通過平時的爬樓梯進行訓練,腿部力量的練習可以通過騎單車進行強化等等,這些學生日常都在進行的運動和體育就這樣不知不覺的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的意識中也會有一種“體育無處不在”的種植,從而大大提高了體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男孩子喜歡球類運動,教師在進行球類教學時,可以讓班內組隊打比賽,可以讓班際間打比賽,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集體榮譽感。女生喜歡健美操這樣的活動項目,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瑜伽與健美操創(chuàng)新式教學,就讓學生挖掘出了體育中美的元素,在動靜之間,在身心之間,獲得美的享受。
3.課后要有總結與反思,教師的評價要多元和人性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指導者,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上的引導,還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這就需要教師不能一節(jié)課一節(jié)了,而是要通過每一節(jié)課總結一些收獲,反思一些不足,當教師有了這樣的意識后,還可以帶領學生每次體育課以后想一想自己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這就使體育課可能會存在的浮躁氣去掉,而使師生都能沉下心去進入到體育課程的學習中。經年累月下來,學生會養(yǎng)成許多良好而自覺的習慣,對自己也有一個客觀的認知,而這正是發(fā)展的基礎。同時,教師的評價要及時跟上,這里所說的評價是一個多元的維度,可以是評價學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是評價學生的意志品質,可以是評價班級的體育精神,總而言之,要讓學生處處都能感受到體育評價帶來的樂趣。尤其是那些身體素質較差、完成任務較困難的學生,教師和同學們更應該多一些鼓勵,通過良好的互動激發(fā)其潛能。
總而言之,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提升上來,才能談得上學習質量的保證。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要號準課程的脈,把握課程的度,創(chuàng)新課程的內涵,在工作中投入激情與熱情,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1]朱志慶.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5(13)
[2]羊宏東.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探討[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24)
[3]李傳東.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4]錢小琴.探析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的有效策略[J].中學時代.2014(06)
[5]陳華恩.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之我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