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杏 (潮州市湘橋區(qū)文化館 521000)
談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吳淡杏 (潮州市湘橋區(qū)文化館 521000)
文化積淀著一個地區(qū)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一方人民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各級文化部門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重心傾向基層,不斷加快文化設施的建設步伐,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朝標準化、均等化發(fā)展,積極營造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促推地區(qū)群眾文化活動的日益繁榮。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加強
“一座城市和一個人一樣,不能只有美麗的外表,更應有秀慧的內(nèi)在。”城市的文化建設需要一定的載體,找到了適宜的載體就等于找到了文化傳播的突破口。在不斷完善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我們要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系列公益文化活動,比如可以通過邀請國內(nèi)外有巨大影響力的作家、藝術家和學者等文化名人,講授文學創(chuàng)作、傳播文化知識、朗讀經(jīng)典名章、傳授歷史文化,提供一些讓基層群眾與文化“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借此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的基本文化素質。群眾是文化的最大接受者,群眾也是文化建設的最大推動者,普及群眾文化,讓文化走進基層,是建設文明社會、構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方式,而這種方式必須是大眾所樂于接受的。還可以在社區(qū)舉辦中華好家風詩詞朗誦會,學校舉辦《朱熹家訓》等中國傳統(tǒng)文學經(jīng)典吟誦會,以及舉辦小型音樂會、舞劇等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動,讓基層群眾聆聽經(jīng)典、感知文化、提升自我,這對于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質,提升整座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具有強大的推進意義。
對于當前各個城市舉辦的公益文化活動,很多人稱其為“外修生態(tài),內(nèi)修人文”,我們在致力于建設一個美好生態(tài)家園的同時,還應矢志不渝地提升城市軟實力,強化整個地區(qū)的人文支撐力。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積極參與任何一種文化藝術形式,都是對內(nèi)心的一種修煉,對靈魂的一次洗滌。個人文化素質的提升將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進而促進文明城市建設。要想積淀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除了經(jīng)濟上的支持、活動的不間斷舉辦外,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建一種文化氛圍,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文化建設帶來的福利,進而帶動文化的傳承。比如每個城市都有圖書館,我們要將圖書館充分利用起來,做好宣傳工作,通過常年免費舉辦文化講座,吸引群眾自愿去聽講座,充實自己。
我們要依托逐漸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匯演,推出系列品牌活動,積極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群眾在享受文化氣息熏陶的同時,不斷提升文明素質,滿足群眾的內(nèi)心需求。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既滿足了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落實了黨的文化政策,充分發(fā)揮了文藝在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和審美啟迪中的重要作用。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良好硬件配套設施的支撐。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每一個文化場館,都是一座城市和一方熱土的文化城堡,體現(xiàn)、延續(xù)著城市的文化積淀和脈絡。近年來,潮州市結合自身條件,立足群眾需求,在改進、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硬件設施方面付出了不懈努力。通過實施文化品牌戰(zhàn)略和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不斷完善公共文化配套設施,著力為村社送去貼近群眾、貼近民生的專業(yè)演出和文化服務,滿足了農(nóng)民群眾求知、求樂的需求,有力地促進了鄉(xiāng)村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針對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文化社會事業(yè)發(fā)展欠賬多等問題,著力還欠賬、補短板、強功能,加大投入力度,并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不斷發(fā)力推動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隨著群眾精神文化追求的不斷提高,我們還創(chuàng)新了配套設施的構建模式。比如將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新華書店打造成了三位一體的圖書服務綜合體,通過三方合作,將公共圖書的典藏優(yōu)勢、書店圖書的更新快捷和高校圖書的專業(yè)優(yōu)勢相結合,進一步拓展了圖書的數(shù)量、種類和范圍,使群眾擁有了更多選擇。除此之外,為進一步豐富公共圖書服務體系,相關部門可以有效利用閑置的公共資源,在公園、綠道、社區(qū)建立全民閱讀示范點,讓公共圖書服務變得“觸手可及”。這樣集休閑、閱讀、交流于一體的閱讀示范點,不僅便于閱讀,還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閑去處,讓廣大市民走得進、留得住、坐得下,能夠定期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如今各種場館的投入使用,極大限度地滿足了市民的文化活動需求,同時應群眾要求,有些場館還聘請了當?shù)赜忻膶<覍W者來進行高檔次的藝術培訓,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愿意走出家門,找到文化生活的樂趣,有效地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加強了爭做文明市民的自覺性。
文化塑“魂”,文化固“本”,文化強“基”。近幾年,潮州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文化改革發(fā)展,文藝創(chuàng)造活力不斷迸發(fā),優(yōu)秀作品和人才不斷涌現(xiàn),文化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fā)展成果顯著,一個個文化項目落地建成,一項項制度措施日趨完善,一個個文化活動深入人心,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可以說,文化藝術正在走到近每一個市民銅都人的身邊,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城鄉(xiāng)群眾在感受著經(jīng)濟發(fā)展所帶的物質充裕的同時,也盡享文化娛樂的精神盛宴。今后我們還應從四個方面著手推進文化體系建設,首先就是明確工作重點,緊緊圍繞公共文化建設目標,著力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五大體系”。其次是突破工作中的難點,積極探索文化資源的整合模式,加大整合力度,認真做好相關民生工程。三是夯實工作的基點,把百姓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斷改善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精準服務供給,贏得基層群眾的信任。最后就是打造工作的亮點,主要圍繞問題導向和融合發(fā)展等,以標準化、均等化、數(shù)字化、社會化為方向,打造特色亮點。
[1]陳洪.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現(xiàn)狀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08(14).
[2]李亞華.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對策及發(fā)展方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1).
[3]沈承晉.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探究[J].群文天地,2012(12).
[4]汪洪敏.共建和諧文化勇走創(chuàng)新之路——淺談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理論,2009(08).
[5]劉慶光.試論群眾文化建設在構建社會主義中的重要性[J].小學語文教師,2014(6).
[6]鮑宗武,朱溯君.小學語文神話文本教學價值與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6).
[7]苗倩.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對群眾文化發(fā)展的促進[J].魅力中國,2014(24).
[8]趙劍波.發(fā)揮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探析[J].新西部旬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