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巴金晚年的理想主義

        2016-07-14 01:29:32上海陳思和
        名作欣賞 2016年7期
        關鍵詞:隨想錄理想主義巴金

        上?!£愃己?/p>

        ?

        巴金晚年的理想主義

        上海陳思和

        摘 要:巴金寫《隨想錄》跨越了整整八年的時間,基本貫穿了中國在“文革”后最大的歷史轉(zhuǎn)變——撥亂反正,肅清極“左”路線的流毒,堅持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因此,《隨想錄》實際上是20世紀80年代文化領域的百科全書,反映了80年代豐富的思想狀況。除此之外,《隨想錄》的書寫本身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巴金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重新喚起他已經(jīng)失落的理想主義,這個過程也是巴金主觀上不斷提升、追求的過程。

        關鍵詞:巴金 《隨想錄》 理想主義

        巴金的《隨想錄》出版近三十年了,在這個過程中,《隨想錄》這部書一直產(chǎn)生著巨大的精神作用,這個作用人們在每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我寫過好多篇關于《隨想錄》的文章,每次寫心得都不一樣。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的想法和很多讀者是一樣的,包括巴老自己,他都覺得這部書是對“文革”的反思,對“文革”災難形成的分析,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當然,這也是《隨想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過了若干年以后,到了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我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當然要寫到《隨想錄》,那時我的想法有些不一樣了。《隨想錄》的主要思想,當然是對“文革”的反思,但是除了這一點,還有另外一個層面的意思。巴老寫《隨想錄》跨越了整整八年的時間,他從1978年12月1日開始寫第一篇,一共寫了一百五十篇,最后一篇寫完是在1986年8月20日,基本貫穿了中國在“文革”后最大的歷史轉(zhuǎn)變——撥亂反正,肅清極“左”路線的流毒,堅持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

        我們這一代讀者,回憶三十年以前,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中國改革開放到今天,能有這樣的成就,來之不易。當時,我們從“文革”這個陰影中走出來,每向前走一步,社會上都會引起強烈反響。我舉個例子,有一本《當代電影》雜志,封底上用了一張照片,是英國電影《水晶鞋》的劇照,王子與灰姑娘擁抱在一起。就這樣一張照片,引起了公眾的軒然大波,很多讀者寫信給有關部門,要求取消這本電影雜志。還有一部電影《望鄉(xiāng)》,當時是作為中日友好紀念播放的一部片子?!锻l(xiāng)》講的是日本妓女的故事,但不是一般的妓女?!岸?zhàn)”后,日本人失敗了,這也是一種報應,他們自己組織很多日本妓女,送到美國基地去給美國大兵做性服務。這些妓女不是占領軍搶去的,是日本人自己組織的。為什么呢?要賺外匯,戰(zhàn)敗國非常窮嘛。后來一些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批判這種行為,《望鄉(xiāng)》就是一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電影。把這樣一部電影在中國來播放,也引起了中國人的抵制,很多人都在報紙上批評這部電影。巴金的《隨想錄》就是從為《望鄉(xiāng)》辯護開始的。

        大家可以想象,今天和那個時代相比,中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思想、文化、經(jīng)濟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如果倒退三十年,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今天的成果是來之不易的。沒有寬松的文化,就沒有思想解放;沒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帶動經(jīng)濟的飛躍發(fā)展。這是一個有機的連鎖。我們從1978年開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思想解放、改革開放這樣一條路線,一直到1986年,這八年,實際上完成了整個中國思想解放的轉(zhuǎn)折。就像我們看的電視劇《歷史轉(zhuǎn)折中的鄧小平》,有非常真實的感覺。但是它好像只講到了1983年,后面因為胡耀邦下臺了,就不能講下去了;巴金的《隨想錄》卻一直寫到了1986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關鍵的八年。這個過程當中產(chǎn)生的各種思想斗爭,反反復復,前進倒退,捉摸不定。清除精神污染,人道主義的爭論,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批判等,一系列的思想文化領域斗爭,在《隨想錄》里全部展現(xiàn)出來了。當時巴金七十四歲,過了八年,正好八十二歲,這個過程中,他以一種非常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了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他深邃的思考和表述,都包含在《隨想錄》里面?,F(xiàn)在社會上流行所謂的懷舊,覺得上世紀80年代非常好,是一個黃金年代,后來文學也邊緣化了,金錢位置越來越重要了,人們的道德越來越差了,真是今不如昔;我是不這么認為的。我們今天確實有很多問題,但是歷史毫無疑問是在進步的。如果我們倒退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有很多問題我們現(xiàn)在是不能理解的。一部電影因為有個接吻鏡頭就要吵著禁止,不讓人笑掉大牙?同樣的,我們今天在讀巴金《隨想錄》的時候,很多年輕人是不太能讀懂的,因為歷史已經(jīng)過去了。巴金當時還不能直截了當?shù)匕岩恍┫敕ㄕf出來,還要用一種很含蓄的比喻才能說出來,今天的青年人可能看不懂,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但是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可以理解的。我很喜歡讀《隨想錄》,我覺得里面講了很多思想斗爭的問題,保留了當時一些真實的信息。我曾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我講巴金的《隨想錄》實際上是20世紀80年代文化領域的百科全書,反映了非常豐富的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狀況。巴金始終是在場的。

        現(xiàn)在我又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峨S想錄》是反思“文革”,還是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文化斗爭?這兩個特點都是指巴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其實,《隨想錄》的書寫本身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它是巴金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重新喚起他已經(jīng)失落的理想主義的努力,這個過程也是巴金主觀上不斷提升、追求的過程,要比前面兩層意義更不容易。巴金寫《隨想錄》時,已經(jīng)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通常來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七十歲是不容易的,尤其在苦難迫害中活到七十多歲,更不容易。人生應該是滿足的,但是七十歲以后,還要去重新思考,還要提升自己,還要追求進步,這是很難的。我們活到七十歲,對人生的領悟都已經(jīng)定型了,剩下的就是考慮日子怎么過得更好而已。那個時候再想想我哪里做得不對,還要去追求完善、追求進步,這很困難。但是巴金還在追求,而且追求得非常痛苦。

        有一年,我去看巴老,他拿了一支筆架在手上。他患帕金森氏癥,手抖得厲害,拿著筆根本沒辦法寫字。他說他很著急,腦子里想法很多,可是手不聽指揮。他很想寫下來,可是拿著筆卻動不了。他用右手拿著筆,用左手去推右手,推一推,動一動,筆就架在紙上,慢慢畫一點。大家想一想,這樣寫多么困難??!他也不會用電腦,也不會口述錄音,也沒有助手,他就是一個人拿著一支筆,去把一個個字抖出來。我后來編了一本書,巴金《隨想錄》的手稿本,當我編這本書的時候,我去各個圖書館把他捐出去的手稿本借出來掃描,卻是大失所望。為什么?好多紙上幾乎一個字都看不清,幾乎都是白紙。他實在沒有力氣,筆在紙上面畫得很輕。那時候沒有影印,一般寫稿在紙下面襯一張藍色的復寫紙,再墊上白紙,上面寫的字就透過復寫紙印到底下的紙上了,可以用來留底。他捐給圖書館的是復寫的,我拿到的可能是下面的復寫,字跡基本上看不見。好在有一個松江的民營企業(yè)家那里有一種德國進口的字跡顯形技術,能把字跡重新顯示出來,這樣才把手稿保存下來??梢韵胂螅屠蠈憽峨S想錄》寫得非常辛苦。我們會問,既然那么痛苦,既然寫不動,那么他為什么要去寫?我們可以肯定,他不是為了稿費,也沒有人強迫他寫。他每次寫出來都“惹是非”,因為他寫的都是批評社會的內(nèi)容,凡是被批評到的現(xiàn)象,涉及的有關人士,都不開心,所以他的《隨想錄》起先也沒在大陸報刊上發(fā)表,而是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在香港都受到壓力,《大公報》也不能完整登載。他有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被《大公報》編輯刪得一塌糊涂,巴金生氣了,甚至決定停止《隨想錄》的寫作。后來《大公報》的朋友們?nèi)サ狼福呕謴土藢?。他寫了一篇《鷹之歌》,說的就是這件事。這篇文章當時沒有發(fā)表,后來收在集子里面,就是講他的文章怎么被刪掉的。

        所以,很多人勸巴金,你年紀這么大了,還寫《隨想錄》干嗎,好好養(yǎng)養(yǎng)老吧,陪陪孫女吧,干嗎寫這個呢?但是巴金還是要寫,他是把它當遺囑來寫的。他既不為名,也不為利,為什么要這樣認真、這樣痛苦地去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呢?當時很多年輕人也不愛看,香港的一批大學生就發(fā)表文章批評巴金說,你年紀這么大了,文章寫得這么差,標點符號都不好好用,怎么全是逗號,沒有句號呢?巴金這樣寫文章多么痛苦,還不被理解,但是他還是在堅持寫?!峨S想錄》出版后,他寫了一篇合訂本新記,說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篇文章了,以后“擱筆”不寫了?!峨S想錄》的版本有很多,最早是在《大公報》上連載,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單行本,每三十篇就集起來,出版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一共五本;內(nèi)地人民文學出版社也給他出了一本本小冊子。這樣到五卷全部寫完,1986年的時候,北京的三聯(lián)書店就給他出了這個合訂本,巴老是非常喜歡的,編號的,印了很少。我手頭的一本就是巴老送給我的,編號是32號?,F(xiàn)在人們都說三十多種《隨想錄》版本里面,這個本子印得最好,大約是紙張用得好。但是我對這本子很失望,號稱這么珍貴的版本,扉頁上的照片說明就有兩個錯別字,前面五頁也有很多錯別字。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真是非常講究,據(jù)說是用過去印“毛選”的紙張印的,非常高級,可是沒有請校對“毛選”的人去校對《隨想錄》。

        巴金寫完這么厚的書,總可以休息了,但是他還是繼續(xù)在寫作。他是寫不動了,一篇文章要寫好幾個星期,斷斷續(xù)續(xù)地寫。大概一直到1995年,差不多八九年時間,他又寫了一本書《再思錄》,很薄的一本,基本上都很短,長文章他已經(jīng)沒有力氣寫了。他晚年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出版自己過去的作品。除了生病住院,他把自己過去的著作重新修訂了一遍,出版了《巴金全集》,共二十六卷,他自己看清樣,每看完一本還要寫后記,表達自己對這卷內(nèi)容的感受。接著他又開始編《巴金譯文集》,共十卷,每一卷也寫了后記。除此以外還零零碎碎寫了很多文章,包括他的好朋友沈從文、曹禺去世了,他都寫了一些文章。那個時候,巴老身體已經(jīng)非常不好了。

        我當時正策劃一套叢書,叫作“火鳳凰文庫”,題字也是巴老題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已經(jīng)開始實行市場經(jīng)濟,出版社不大愿意出版嚴肅的書,都愿意出通俗讀物。我對巴老說,我想向您學習,我要搞一個基金會,用這個錢來補貼嚴肅著作出版,巴老非常支持。巴老年輕的時候,參與辦過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過很多書。他說,這非常好,他們當時出書只要出一千本就賺錢了,解放前出版社成本很低的,文生社很多編輯都是義務的,他們就這樣慢慢把一個出版社搞起來。我就向文生社的前輩們學習,策劃了一套“火鳳凰文庫”,第一本書就想要編巴老的書,他就同意了。我把他《隨想錄》后面的所有文章都收錄起來,大概有十幾篇的短文章。編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太薄了,而且也沒有序。巴老以前每本書都喜歡寫序,經(jīng)常是寫了一篇感到意猶未盡,再寫序二、序三;但那時他住在醫(yī)院里,患了壓縮性骨折,痛得不行,我也不好意思讓巴老再寫序。我就與巴老的女兒李小林說,如果巴老同意的話,我就選這部書里面的一篇短文章作為代序。我沒想到,第二天,他女兒李小林就給我打電話了,說,我爸爸已經(jīng)寫好了。我大吃一驚,問,怎么寫的?她說,是他口述的,她記錄下來的。我在電話里把這段話記下來,很短一段話,文章如下——

        躺在病床上,無法拿筆,講話無聲,似乎前途渺茫。聽著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樂,想起他的話,他說過:“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歡樂,你就到人民中去吧,你會相信在苦難的生活中仍然存在著歡樂?!彼v得多好??!我想到我的讀者,這個時候,我要對他們說的,也就是這幾句話。

        我再說一次,這并不是最后的話。我相信,我還有機會拿起筆。

        1995年1月12日

        這就是一個躺在病床上,肋骨骨折,根本拿不起筆的老人,一口氣說了出來、他女兒一句句記錄下來的“文章”。更神奇的是,文章里不是引用了一段柴可夫斯基的話嗎?李小林不放心,她說,你先記下來,不要發(fā)表,我回家去查查原文。第二天小林告訴我,她在書上找到柴可夫斯基的這段話,和巴老說的一模一樣,只有一個詞有點小出入,“如果”變成了“假如”,意思一樣,如果不是高考,一點也沒問題,對吧?大家可以體會一下柴可夫斯基的這句話。我想,巴老當年躺在病床上,腦子里一定是反復在想這句話,否則,他不會脫口而出的。如果你已經(jīng)又老又病,心里充滿痛苦,找不到歡樂,你就想想生活在周圍的老百姓,他們都在苦難中,他們是有歡樂的。今天我們走出去看到農(nóng)民工,最苦的人,他們雖然進行著繁重的勞動,雖然過著貧窮的生活,可是他們是有歡樂的。不是說天天在酒樓吃海參魚翅的人才有歡樂,不是說天天去大劇院看芭蕾舞的人才有歡樂,我們普通老百姓,也還是有歡樂的。巴老的了不起,就是在這些地方,他的眼睛不是看有錢的人怎么生活,不是想那些小資的生活情調(diào),他腦子里想的是貧困的人,在苦難中掙扎,可是他們的生活是有歡樂的。這讓我很受教育,因為一個知識分子往往是看不起老百姓的,哪怕是同情老百姓,也會覺得我們的人民很痛苦,生活得沒有任何歡樂。包括魯迅的小說也是這樣,魯迅是站得很高的人,他看老百姓的生活,覺得老百姓又貧窮又愚昧,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會覺得阿Q這些人的生活完全沒有意義。但是我們今天的知識分子就變了,包括巴金先生,他就會想到底層、痛苦的人民也是有歡樂的,可能他們的歡樂和我們的不一樣,但是要承認,他們是有歡樂的,他們的生活是有價值的,他們的心靈是美好的。柴可夫斯基這句話肯定是巴金在健康的時候讀到的,他生病以后,腦子里面會經(jīng)常想到這句話。我們從這篇很短的序里面可以看到巴金的內(nèi)心世界,他是怎樣來克制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他是把自己與周圍的老百姓來比較的。

        《再思錄》出版的時候,巴金已經(jīng)可以坐起來了,身上穿了硬塑背心,我?guī)Я硕緯タ此臅r候,他已經(jīng)坐在椅子上了。當時我請他簽字,他也很開心。他拿著一支很粗的筆,架在手的虎口上,手在慢慢移動,筆跟著拖出字來。我們都很開心,我就說,巴老您身體不錯啊,精神也很好,您看,您不是又寫了一本書了嗎?您還可以寫下去的。你們猜,巴金說了什么?他嘴里突然爆出三個字:“三思錄?!边@本書已經(jīng)叫作“再思錄”了,說明他心里真的還想寫下去。當時我們都很高興,說,您真的可以再寫一本,一直寫下去??墒牵娴奶傻沽?。那時正逢作協(xié)要開“作代會”,上面有指示,還要巴金當作協(xié)主席,所以作協(xié)就到上海來開主席團會議。那天巴老穿了硬塑背心,硬撐著到了虹橋西郊賓館,他去了以后,說了兩三句話就說不動了,把稿子交給身邊的王蒙,由王蒙代讀。當天晚上他就血壓猛升,昏厥了好幾天。又因為他是名人,看望他的人很多,過年了,各級領導都去看望,后來他就發(fā)燒了,氣都透不過來。1999年春節(jié),醫(yī)生為了幫助他呼吸,就給他做氣管切開手術。他本來一直很配合醫(yī)生的,這次他堅決表示不愿意,他要放棄這個手術。他說,我活著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你們就放棄治療吧。但是怎么可能呢?大家就給他做工作。1999年春節(jié),他去做手術的時候?qū)χ車娜苏f,我從今天開始,就為你們活了。從此以后,他就再也說不出話,在醫(yī)院里面整整躺了六年。他晚年活得非常痛苦。

        我今天想說的是,當我看到這些書,我好像看到巴老當時是怎么寫文章的,一個老人在七八十歲的時候,整個生命的心血,都是通過兩本書留下來的。翻這本書,對我來說,這不是書,是生命。一個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心血傾注在這部書里,成為凝聚起來的生命。巴老為什么要這么寫?他就算一個字都不寫,他也是巴金,他寫過《家》《春》《秋》和很多小說,他的名譽、地位夠高了,他是中國作協(xié)主席,在文學領域他是最高領導,他還需要什么?還得罪了很多人,引起很多爭議,用我們今天市儈的眼光來看是得不償失。但是巴老就是這樣堅持寫作。當時有很多話,別人不敢說他就說出來了,而且別人即使敢說也沒有用,發(fā)表不出來,巴老的話卻封鎖不了。譬如關于“文革”的書籍文章,現(xiàn)在都不容易出版,可是巴金說,我們要辦一個“文革”博物館,這句話現(xiàn)在大家一直在說著,誰也封殺不了。如果不是巴金,別的人可能都說不出來,可是巴金說出來了,他的威望在那里,人家不好阻止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隨想錄》的價值非常大。20世紀80年代,《隨想錄》回應了各種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給80年代思想領域的進步留了一份非常珍貴的記錄,這也是別人做不到的。從客觀上來說,從巴金和社會的關系來說,這些書都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我覺得這不是巴金最重要的動力,最重要的動力是他內(nèi)心的沖動,覺得自己內(nèi)心不得不把這些話說出來,所以才會一定要去做。不是因為社會上需要我說才去說的,重要的一點,是巴金心中有一個巨大的沖動,他心中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我把它概括為理想主義。當然,這是指他晚年的理想主義。但是我們今天說理想主義的時候,有些概念我們是要區(qū)分的。一個是理想,一個是理想主義,還有一個是理想主義者,這是不一樣的。在我們說理想的時候,內(nèi)涵沒有高低之分。所謂理想,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未來生活目標的設計。我小時候有一首歌:“我有一個理想,一個美好的理想,等我長大了,要把農(nóng)民當?!碑斵r(nóng)民也是理想啊,所以理想沒有高低之分。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就是對未來生活的設想和目標。但是我們說理想主義,就不是一般的理想了。理想主義的理想主要是指精神層面的,某個人一生被精神層面的目標所制約,反過來會影響他的行為,指導他的行為,讓他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我認為這是理想主義。我們在討論理想主義的時候,不要把它和一般的理想混同起來。當我們說一個人是理想主義者,這個理想主義者,和理想主義又有不同。理想主義是指精神層面的一種追求,對生活、行為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說,這個人是理想主義者,就是說,這個人的一生都在為某個精神追求去奮斗。巴金早年當然是個理想主義者,但是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是巴金晚年的理想主義。

        巴金早期的理想主義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nèi)容。他是個無政府主義,英文是anarchism,這個詞翻譯得不好,大家都很討厭,全世界的政府都很討厭無政府主義。其實這個字在原文里面的意思是“無治”,就是說,沒有一個統(tǒng)治階級來統(tǒng)治,每個人都有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不需要統(tǒng)治階級來管,或者說是自治。這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個思潮,實際上有一點空想,是所謂烏托邦的空想社會主義,沒有階級,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統(tǒng)治階級,產(chǎn)品我們自己消費。這個想法很原始也很迷人,與馬克思主義設想的共產(chǎn)主義也有點相通,所以有些無政府主義被稱為無政府共產(chǎn)主義。巴金十五歲就接觸這樣一個理想,他一直在追求。從晚清開始到“五四”運動,這段時期無政府主義思潮影響非常大,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都接受無政府主義,后來他們才轉(zhuǎn)向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這之前,他們都是相信無政府主義的。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無政府主義運動都被鎮(zhèn)壓下去了,尤其是1927年國民黨北伐統(tǒng)一中國以后,無政府主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Anarchism,我們可以叫作“安那其”主義。

        巴金青年時代去法國留學,那時已經(jīng)接受了安那其主義。他是一個很熱心的人,愿意接受新的思想。我有一次采訪他,他說,我不是一個作家,我原來想多做一些實際工作,我作為一個作家是失敗的。我問他說:巴老,您的成就全部是寫作,如果不寫作,您還能做什么事情呢?他就笑了,他對我說:我想做實際的工作,我希望對人類更有幫助些。其實巴金這句話說到了他的根上,他實際上是一個搞社會運動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政治信仰,但是這已經(jīng)失敗了,他從法國回來以后就找不到自己的陣營了,他原來的一些同志也都解散掉了。當時上海江灣那邊有一個自由書店,就是當時安那其主義者出錢辦的,專門出版安那其的書籍,巴金就在里面當總編輯。但是很快,自由書店就破產(chǎn)了。有一段時間,巴金還不甘心,還想搞安那其運動,就跟他的其他幾個好朋友,有一個叫衛(wèi)惠林,還有一個吳克剛,一共有十幾個人,1930年,他們跑到杭州西湖租了一條船,開了一個會,要在中國重新搞安那其主義的革命運動。這個會開完后就散掉了,他們沒有自己的組織,想編一本雜志,結果編了幾期就失敗了。從此以后中國就沒有安那其運動了。巴金對安那其主義非常懷念,對他們在西湖開的那個會也非常懷念。他的失敗感、絕望感,迫使他從事了小說的寫作。巴金是一個有天賦的作家,他想做一個安那其主義革命家,沒有做成,卻無意中做了作家。他經(jīng)常說:我不是一個作家,我只是心里有感情要宣泄。這個宣泄就成了他的職業(yè),并最終使他成為一位著名作家。他寫了很多小說,《滅亡》《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都是寫革命活動,后來這些書都被國民黨政府禁掉了。他開始轉(zhuǎn)向?qū)懽约杭彝ダ锏墓适?,也就是《家》《春》《秋》“激流三部曲”,他就很有名了。巴金寫作越有名,?nèi)心就越痛苦,因為他本來不想做這個事情,他越痛苦就越宣泄,越宣泄他就越有名,進入了這樣一個循環(huán)。他成為一位著名作家的時候,作為一個安那其主義者的巴金完全失敗了。到了晚年,我去采訪他的時候,他就直截了當?shù)卣f:我是一個失敗者,我的專業(yè)不是要寫作。但是就這樣歪打正著,成就了一個大作家。

        我剛才說到西湖的會。巴金1938年寫了“激流三部曲”的第二本《春》,里面寫了一個故事。覺慧走出大家庭,到了上海從事安那其運動。覺新有一天收到覺慧的信,說我們過得很好,在外面很有意義,最近,我們還到杭州去了一次。覺新就覺得很安慰,自己的弟弟在外面生活得很好,他知道他去杭州是從事某一種秘密工作。很多人搞不清楚,以為這秘密工作是共產(chǎn)黨地下工作,其實是巴金想象的安那其主義活動,他還是把這件事情寫下來了。也就是說,1938年創(chuàng)作《春》的時候,他心里還在想著安那其主義的理想,現(xiàn)實生活中破滅了,他就通過寫小說來表達自己的理想。巴金的小說為什么比別人的小說有吸引力?20世紀30年代,很多年輕人讀了巴金的書走出家庭,走上反叛、革命的道路,很多人到今天寫文章還寫這個。我舉個例子,最近讀了一本書,叫《青青者憶》,作者是楊苡,翻譯家,南京師范大學的外文系教授,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她寫了這樣一本書,把巴金曾經(jīng)給她的五十多封信編輯出版了。她回憶當年是怎么與巴金通信的,她當年也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哥哥是很有名的翻譯家楊憲益。她當年十七歲的時候,說心里面有一團火,就是想沖出家庭。她爸爸死得很早,媽媽守寡,把他們帶大,特別不愿意他們走出家庭,楊苡就給巴金寫信,巴金給她回信,說:你不要這么冒冒失失走出家庭,還是好好讀書,讀完書再為社會做貢獻。后來她就跑到西南聯(lián)大去讀書,又給巴金寫信,當時巴金已經(jīng)有女朋友了,就把女朋友介紹給她,說:你們都是小孩子,你們多通通信吧。后來楊苡和巴金太太蕭珊就成了好朋友,一直到蕭珊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后來她接著寫信,巴金給她回信,這樣斷斷續(xù)續(xù),有四十多年。在楊苡跟巴老恢復通信的時候,她碰到了當年中學的同班同學,也是個女生,是班上學生運動最積極的人。兩個人碰見后說起,發(fā)現(xiàn)兩個人當年都給巴金寫過信。那個同學告訴楊苡說,她寫信給巴金,說她要去參加革命,因為她是孤兒,巴金就鼓勵她,后來她就跑到延安參加抗日,之后又給巴金寫信,巴金說:你繼續(xù)走下去吧??墒窃谘影舱L運動中她被當成特務抓起來了。平反后她的革命情緒一落千丈,說:我以后再也不記日記,再也不亂寫信了。這樣她就平平穩(wěn)穩(wěn)當了一個普通干部,一直活到八十多歲。到老了,她與楊苡碰上,說自己也曾經(jīng)給巴金寫過信。楊苡讓她再給巴金寫信,當時她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巴金又見了她一次,后來她得癌癥去世了。可見,當時和巴金寫信的絕對不是一個人,光這個班級里面就有兩個女生了。所以巴金吸引別人的,就是他跟別人不一樣。重要的是巴金身上有一種強烈的理想因素,盡管理想失敗了,信仰也破產(chǎn)了,可是他把對理想的追求寫進他的小說里面了,你總會覺得他小說里面的人物和別的人物是不太一樣的。

        這樣一個理想,到了巴金中年以后,慢慢就離開他了。理想總是跟年輕人在一起,當時他四十多歲,功成名就,也結婚了,開始為柴米油鹽考慮了,他的理想漸漸淡化了。他寫了一篇散文——《尋夢》。他曾經(jīng)有一個夢,已經(jīng)失去了,他還想把它找回來,可是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們都看過他20世紀40年代的小說,最有名的是《寒夜》,這部小說也被拍成了電影,但是這里面的理想、激情已經(jīng)全部沒有了。他寫一個小人物,很善良,很無奈,生肺病后死了,老婆也離開他了,一點激情都沒有。他寫完小說,最后一句話是:“夜,畢竟太長了?!蹦莻€人熬不到天亮就死了。但是上世紀70年代末,這本小說被翻譯成法語在法國出版了,書的腰封上寫著:這是一本燃燒著希望的書。巴金恍然大悟,原來讀者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后來他說到《寒夜》的時候,就說,這本書還是有理想的?!逗埂反蠹叶伎催^的,最后是一對夫婦分手了,因為男的窮,還有肺病。太太一方面忍受不了婆婆的嘮叨,一方面看到丈夫奄奄一息也沒有了激情,她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就跟著銀行內(nèi)遷,從重慶遷到了蘭州。銀行經(jīng)理看上了她,一直追她,用今天的話,就是婚外戀。女主人公很痛苦,到底是跟生病的丈夫在一起,還是跟情人去蘭州呢?她在很猶豫的時候,讓丈夫給她做決定。丈夫偏偏看到了老婆和別的男人在一起,那個男人長得又英俊,身體又好,又有錢,丈夫痛苦了一陣子后,終于讓她太太離開他。他的意思是說:我生病了,我很痛苦,但是我太太是一個自由的人,她為什么要陪著我死?應該讓我太太感到幸福,這樣我才能幸福。他最后鼓勵太太離開他,后來他太太就走了,一年之后男人就死了。等到太太回來的時候,丈夫已經(jīng)死了。小說里面是有點批判太太的意思,但是在酷愛自由的法國人看來,這個女性勇敢地拋棄了疾病、貧窮,走向愛情得到幸福,法國和中國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就算這樣巴金也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是有理想的。但是到了后來,就完全變了。

        我看到巴金在《再思錄》里有一篇文章,是《〈收獲〉創(chuàng)刊三十年》,里面寫到:其實《收獲》創(chuàng)辦人不是巴金,是他的好朋友靳以。1956年,靳以提出要編一個大型雜志,貫徹當時提出來的“雙百”方針,中國作協(xié)也同意了。可是靳以與巴金商量辦雜志的時候,巴金只是點點頭,說不出好不好。當時靳以充滿熱情和理想,可是巴金說他自己一點激情都沒有了。文章里這樣寫:“為了體現(xiàn)‘雙百’方針,有人建議讓他創(chuàng)辦一份純創(chuàng)作的大型刊物,靳以也想試一試,連刊物的名字也想好了。我沒有發(fā)表意見,說真話,各種各樣的大會小會幾乎把我的精力消耗光了,我只盼望多放幾天假,讓我好好休息。因此我沒有參加《收獲》的籌備工作。靳以對我談起一些有關的事情,我也只是點點頭,講不出什么。我答應做一個編委。連我在內(nèi),編委一共十三人。我說:‘編委就起點顧問的作用吧,用不著多開編委會?!妒斋@》的編委會果然開得少?!薄妒斋@》快出版的時候,靳以找到巴金,說:“還是你跟我合編吧,像以前那樣?!卑徒鹣肫?0世紀30年代他們倆一起編刊物的往事,就同意了。于是《收獲》主編就成了兩個。但是靳以沒過幾年就去世了,作家協(xié)會以紙張緊張為理由讓《收獲》???,巴金就把它停掉了。他在文章里誠實地告訴讀者,即使1956年推行“雙百”方針的時候,他對這個刊物也沒有熱情,只想多休息,只希望少開會。我相信,這是巴金的心里話。1956年的靳以還滿腔熱情,對文學事業(yè)充滿理想,但是巴金已經(jīng)沒有什么理想了。可想而知,巴金心里沒有理想,還寫了很多歌功頌德的文章,這種文章就是虛偽的。對于他而言,絕對不是在理想主義激情下寫的,因為他心里沒有熱情了,他早已經(jīng)被搞運動、批斗會、表態(tài)會等鬧得心驚膽戰(zhàn)。他在《隨想錄》里多次說到,他是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過日子,只想避開掛在頭上的達摩克里斯的寶劍。這是真話。所以,理想主義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jīng)離開巴金了??梢源_定,他對當時的《收獲》是沒有熱情的。中國作協(xié)要把《收獲》停掉,他也沒有抗爭,雖然心里有點難過,但私下里還覺得負擔可以輕一點。一個人一旦喪失了理想,他雖然還在寫熱情洋溢的文章,但那便成了假話、空話、廢話。就好像一個人心里已經(jīng)沒有愛了,可是他還在談戀愛,“我愛你”這句話從嘴里說出來,連自己也會覺得虛偽。

        我又看到一篇文章,是巴金晚年寫的《懷念從文》。寫到“文革”開始的1966年,很多作家都受到批判被打倒了。當時官方在舉辦亞非作家緊急會議,巴金也去了。1966年6月,想象一下,那個時候已經(jīng)開始混亂了,再過兩個月,老舍就跳到太平湖里了。巴金到了北京,有人就關照他,讓他不要隨便去看望別人,但是他心里卻很惦記這些朋友的安危。他說:“六月初到北京開會(亞非作家緊急會議),在機場接我的同志小心囑咐我‘不要出去找任何熟人’。我一方面認為自己已經(jīng)過關,感到輕松。另一方面因為運動打擊面廣,又感到恐怖。”巴金這兒寫得非常真實,別人都被打倒了,自己還在代表官方接待外賓,以為自己已經(jīng)過關了??墒恰傲硪环矫嬉驗檫\動打擊面廣,又感到恐怖”?!霸陟`魂受到熬煎的漫漫長夜里,我偶爾也想到幾個老朋友,希望從友情那里得到一點安慰??墒顷P于他們,一點消息也沒有。我想到了從文,他的溫和的笑容明明在我眼前。我對他講過的那句話‘我不怕……我有信仰’……”大家注意,巴金跟沈從文說過無數(shù)的話,在這里他特意挑出了這一句話,是當年沈從文和巴金進行爭論,沈從文批評巴金,說:你寫的小說整天宣傳革命、信仰,有什么意思呢?一個藝術家就好好搞藝術,寫點漂亮的文字。巴金就和他爭論:你是個藝術家,我是個丑八怪,我從來就不當藝術家,我要宣傳我的信仰。他公開發(fā)表自己的信,說:“我不怕……我有信仰?!边@個信仰當然是指無政府主義。他在“文革”開始后,懷念沈從文時突然想到了這句話,大家都明白,其實他是又一次想起了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理想。他說:“這句話像鐵錘在我的頭上敲打,我哪里有信仰?我只有害怕。我還有臉去見他?”當年巴金在沈從文面前大言不慚,說自己有理想有信仰,什么都不怕。但是現(xiàn)在就只有害怕了,有什么臉去跟朋友交代呢?這段話是巴金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qū)懙?,在回?0世紀60年代的想法,也就是說,“文革”爆發(fā)的時候,巴金最后一次講過,我曾經(jīng)是個有信仰的人,可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這就是巴金感到痛心疾首的地方,他是一個有理想、有信仰,曾經(jīng)做過承諾的知識分子。

        巴金一生對自己的理想信仰有過兩次宣誓般的承諾。第一次是在1920年冬天,他第一次讀到克魯泡特金的《告少年》,講的是安那其主義的理想,他說:“我把這本小冊子放在床頭,每夜都拿出來,讀了流淚,流過淚又笑……從這時起,我才開始明白什么是正義?!苯又?,他又讀了一本波蘭革命者廖亢夫的劇本《夜未央》,他又說,這本書“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眼界。第一次在這另一國度的一代青年為人民爭自由謀幸福的斗爭里找到了我的夢幻中的英雄,找到了我終身的事業(yè)”。這時候,巴金真誠地相信,“只要奮斗,萬人享樂的新社會與明天的太陽同升起來,一切的罪惡就會立刻消失”。這是他第一次宣布了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那時候他才十六歲。巴金第二次宣誓是在法國,當時有兩個非常著名的安那其主義者,是在美國的意大利籍勞工,一個叫薩珂,另一個叫凡宰特。他們都是工人領袖,組織過工人罷工,美國政府以栽贓方式把他們抓起來,捏造了殺人搶劫罪,判處他們死刑。這件事情引起了全世界工人階級的抗議,包括當時著名的進步人士。這個官司一共打了九年,從1921年到1928年,最后還是判了他們死刑。巴金去法國的時候,正處在全世界安那其主義者營救這兩個工人的高潮之中,巴金給在獄中的凡宰特寫了一封信,表示慰問和聲援,他當時只有二十幾歲。凡宰特在獄中給巴金回過兩封信,這等于是一個英雄偶像給一個小粉絲寫信,巴金興奮得不得了。但是沒過多久,凡宰特和薩珂都上電刑死掉了。巴金獲得這個消息后簡直憤怒得發(fā)狂了,他把那一天定為“立誓獻身的一瞬間”,宣誓要為理想獻出自己生命。他把這個“立誓獻身”寫進了他正在創(chuàng)作的小說里,這就是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就是為了紀念凡宰特和薩珂。這等于巴金在死者、先烈面前,自己的宣誓。

        我們可以說,大致上從這兩個時間點以后,巴金就成為一個宣過誓言的安那其主義者,一個理想主義者。

        但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他就慢慢失去理想了,到了60年代風雨來臨時,他想到自己曾經(jīng)有理想,但是不得不放棄,后來他就隨波逐流了,造反派批判他,他都承認。1967年,全上海電視轉(zhuǎn)播批斗巴金的大會,那次我看電視,當時我還很年輕。主持會議的是一個工人作家,叫胡萬春。會場上高呼口號:打倒巴金!巴金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舉手,跟著喊:打倒巴金!結果有一個小姑娘上來控訴,批判小說《家》是美化地主階級,旁邊就有人領著喊口號:“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都是當時的政治套話。巴金也跟著叫。胡萬春拍著桌子大罵:“巴金你是哪個階級的???”巴金跪在那兒,根本說不出話來。巴金本來是有理想的,為了保住自己,只能不斷檢討、批判自己,甚至侮辱自己。所以,到了“文革”結束,巴金內(nèi)心的痛苦不是一般的痛苦,跟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不一樣,他曾經(jīng)是個戰(zhàn)士,曾經(jīng)是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為了保護自己,自己把自己的理想滅掉了。但是到了“文革”之后巴金重新拿起筆的時候,巴金就說,我心里有債。就是理想的債,是人生價值的問題。因為你對自己的價值、行為、追求是有過宣誓的,后來做不到也就罷了,但是還不得不侮辱自己的信仰,現(xiàn)在回過頭來,良心受到自我譴責,感到痛苦。說白了是對不起自己,而不是別人??墒?,這個話,在今天他也不能直截了當說出來,我替他說出來了。

        我可以舉個例子?!对偎间洝防锩嬗幸黄恼拢凶鳌段骱畨簟罚褪前凳玖宋覄偛胖v的巴金到西湖開會的事情。這是1994年,巴金正好九十歲,已經(jīng)很老了,寫不了字了,可是這篇文章,是花了兩天時間,寫了五頁紙。他當時在杭州養(yǎng)病,他的小外孫女端端把剛剛印出來的《巴金全集》第23、24兩卷新書帶到杭州給他看,他就寫了這篇文章。這是花了多少精力??!一個字都有千斤重。他把這篇文章寫在《巴金全集》第23卷和第24卷兩本書的扉頁上。怎么寫的?他就寫到西湖的那一場夢。他說:“這一卷是你從上海給我?guī)?,那么我就在這里做我的西湖之夢吧。六十八年過去了,好像快,又好像慢。我還不曾忘記1930年10月的一個月夜,我坐了小船到‘三潭印月’,那是我第一次游西湖。我離開小船走了一圈,的確似夢非夢?!边@里說1930年,就是巴金第一次去杭州西湖參加安那其主義運動的會議的時間,到1994年應該是六十四年,我覺得這里是巴老寫錯了?!拔医裉爝€在懷念我的老友衛(wèi)惠林伉儷,上世紀30年代,他們在俞樓住過一個時期?!毙l(wèi)惠林也是安那其主義者,也是從法國留學回來,是巴金的戰(zhàn)友,后來是著名的社會學家。我估計那次開會很可能是衛(wèi)惠林發(fā)起的,因為當時他住在杭州,就把巴金等朋友叫到杭州去開會。這也就是巴金在《春》里面說的,覺慧去杭州游覽。1994年,也就是巴金九十歲的時候,又重新講了這件事情,他還要寫他在西湖做了一個夢,似夢非夢,實際上,他是在懷念當年的運動,當年的理想。這個理想對他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夢了。但是也不是夢,是真的發(fā)生過的事情。所以他說似夢非夢。《隨想錄》里面他也好幾次說到了西湖之夢,一共寫了三篇。我覺得他說夢,意思是,既是他的理想,也不是他的理想了。

        《隨想錄》里還有一段,說的是煙霞洞,在《又見西湖》里,他這么寫道:

        30年代每年春天我和朋友們游西湖,住湖濱小旅館,常常披著雨衣登山,過煙霞洞,上煙雨樓,站在窗前望湖上,煙雨迷茫,有一種說不出的美。煙霞洞旁有一塊用世界語寫的墓碑,清明時節(jié)我也去掃過墓,后來就找不到它了。這次我知道過煙霞洞下面的石屋洞,步履艱難,我再也無法登山。洞壁上不少佛像全給敲掉了,不用說這是“文化大革命”的成績。石像毀了,影子還在。

        看了這段描述,大家不一定有什么感覺,以為巴金就是在欣賞風景、懷舊。其實不是的。當年煙霞洞邊有埋葬中國無政府主義先驅(qū)者劉師復的墓,劉師復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著名革命者,曾經(jīng)從事暗殺活動,自制炸彈,由于不謹慎把自己的一條胳膊炸掉了。他又是中國最早的安那其主義者,道德修養(yǎng)非常好。后來生了肺病,醫(yī)生讓他趕快吃肉,不然營養(yǎng)不夠,但是師復覺得,天下那么多窮人都吃不起肉,我為什么要吃肉?他給自己立了很多理想主義的戒律,例如堅持不坐轎子,他覺得轎夫很辛苦;也堅持不吃肉。結果才四十幾歲就為理想殉身了。他的信徒把他葬在杭州的煙霞山,其實師復的墓現(xiàn)在還在,大約地方偏僻,也沒有人注意,墓碑又是用世界語寫的,紅衛(wèi)兵也不認得。巴金這段話寫得非常委婉,最后表示了“石像毀了,影子還在”,不僅暗示了對師復的懷念,還表達了對理想的追懷。

        巴金晚年,為什么還要寫西湖之夢,為什么寫煙霞洞敬愛的友人呢?那是因為他暮年還念念不忘當年的理想。但是這個理想,對于巴金來說,已經(jīng)消失了,政治上的理想早已經(jīng)沒有了,但他還想把理想堅守在倫理的范疇里。安那其主義的這一批人,前提就是不要統(tǒng)治。我們就要問了:人不要統(tǒng)治,還得了嗎?人就是要被管理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統(tǒng)治,那不就亂七八糟了嗎?所以我們常常把混亂狀態(tài)歸之于無政府狀態(tài)。但是這是對安那其的最大誤解。真正的安那其主義者不是這么認為的,他們有一個哲學理論,他們相信人是美好的,每個人的人性本質(zhì)是有道德的,只是在私有制的社會里被追求金錢、無限的占有欲望等扼殺了。提出這個理論的,就是巴金最崇拜的俄羅斯安那其主義理論家克魯泡特金。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在地理學,生物學方面都有過重要的成果。他批判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的理論就是生命是從低級向高級進化,怎樣進化?為什么有的物種進化了,有的被淘汰了呢?達爾文認為是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汰。而克魯泡特金不完全同意這個說法。他認為,動物確實是在競爭中發(fā)展的,但是強大的動物是不是一定會消滅弱小動物呢?不一定??唆斉萏亟鹛岢鲆粋€理論:凡是進化的物種,一定是團結的、互助的。凡是群居的動物,雖然可能弱小,但是都是會慢慢發(fā)展的,但是單個的動物,都往往會被淘汰。例如各種鳥,雖然很辛苦,總是遷徙,但是因為是群居的,它們便不會被自然淘汰。他以此揭示人類現(xiàn)象,認為人類在進化和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人類具有互助的本性。而互助也是人性的道德本能,也就是倫理學。

        我是認同克魯泡特金這一觀點的。人性的第一個本能就是互助,也可以說是一種“愛”。愛是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感情,包括母愛、異性愛、同性愛等。愛是發(fā)散出去的生命本能現(xiàn)象,互助也是人與人之間發(fā)散出去的感情需要。我們?nèi)祟惿钤谶@個世界上,不是單獨地生存,人與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生出來不能走路,不能求食,需要很多天才能慢慢學會走路,獨立生活,這就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這是人類的本能。沒有幫助人就活不了,所以人的生命一旦出世,就有互助的本能。這是人性的第一特征,母愛是第一個互助行為。接下去就有兄弟姊妹之間的互助、同伴之間的互助、社會的互助等,從而慢慢建立了人類社會??唆斉萏亟馂檫@個思想專門寫了一部書,叫作《互助論》。他從考察很多生物出發(fā),描繪了從動物到人的演變過程。接著他又寫了一本很厚的著作,叫作《倫理學的起源和發(fā)展》,認為倫理學不是一種外在規(guī)定人類行為道德的法律,而是人的生命現(xiàn)象,是從人性本身自然流露出來的。因為互助是人類本身的生命需要,我們今天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現(xiàn)代社會發(fā)生了人性異化,把人性中美好的本能遮蔽了。

        安那其主義還認為生命倫理學還有另外兩個本能。第一個是正義感,人都有傾向正義的本能,用通俗的話說,正義感的實質(zhì)就是同情性。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任何生命都會有同情心。例如,一個老人摔跤了,你一定會去扶他;一個人遇到了困難,總希望有人同情有人幫助。人和人之間一定有正義感存在。第二個本能是分享,克魯泡特金說的是自我犧牲,就有點大了。這“分享”在今天來說,是太重要了。什么是愛?有沒有愛?你是不是愛上了對方?很簡單,看你有沒有想為他做事。當你愛上對方,就要千方百計地讓對方高興,你就會為他做各種事情,你愿意多為對方做事情,那就是愛上他了。當然愛是有很多層次的,這里暫且不談。愛一定是一種想為別人做貢獻的愿望,甚至可以把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獻給他,這就是愛。我說的不一定是男女愛情,也可以是愛事業(yè)、愛學校等。所有的愛,都是自我犧牲。這個犧牲做大了,就是把生命獻出來。這個愛在安那其主義倫理學里就解釋為生命本能。法國有一個哲學家叫居友,他把這種愛的發(fā)散稱作“生命的開花”。這也是巴金所信奉的人生哲學。

        我覺得巴金信仰的這個東西,是安那其主義的宗教。巴金是不相信神的,但是他堅定地相信人。這個人是全體的人,人人的內(nèi)心都是一樣的,都有這樣的分享愿望。之所以現(xiàn)實社會上有許多壞的現(xiàn)象,在安那其主義者看來,就是因為私有制度引導了對財富的爭奪,人們受到私有觀念的支配。如果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本能是愛、同情和分享(或者說是互助、正義和自我犧牲)的倫理本能,把自己從壞的社會環(huán)境中分離出來,回歸自我,堅持做好人,按照自己的良心去行動,那么社會也就會慢慢變好。其實這個觀念雖然有烏托邦的成分,但是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有意義的。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更重要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好人,心靈中都有美好的東西,只是沒有在你面前表現(xiàn)出來,唯利是圖的社會環(huán)境把這些美好本能遮蔽了。巴金在《隨想錄》中反反復復說這個觀點:美好的東西,就是生命的開花。我們的生命都是一朵花,當花開出來的時候,都是最美好的時候。我們閱讀巴金的《隨想錄》,會看到他的很多篇隨想都是在討論這個問題。他思考自己為什么在“文革”期間不能識別極“左”路線,不敢與之斗爭,就是因為違背自己原來的理想,沒有做到生命的開花?!峨S想錄》里有一篇文章,叫作《懷念非英兄》,寫了他的一個朋友葉非英。巴金曾經(jīng)很崇拜他,年輕的時候,巴金稱他是“我們的耶穌”。葉非英也信仰無政府主義,他一生都是為別人做好事,勤勤懇懇工作。這個人在1957年被打成“極右”,罪名是他印過巴金寫的無政府主義的書。他是個中學老師,當時是把那些書印出來給學生看的,就被打成歷史反革命,送到勞教場去勞改。他身無分文,所有的錢都花在學生身上,蓋的是破被子,也沒有結過婚,勞改了還拼命勞動。同勞改的人勸他:糧食不夠,吃不飽,身體虛弱,你還這么賣力氣去勞動,不怕送老命么?葉非英就說:死了,就算了。后來果然就病死在勞改場。勞動成了葉非英的生命本能,這就是生命的開花。哪怕他被送去勞改做苦工,他的價值也比一些吃吃喝喝無所事事的人要高要可貴。這樣的人也痛苦,可是他的心是非常平靜的,任何一個時刻,他都在奉獻他自己。葉非英死了也沒人關心,沒人給他平反,因為他沒有家屬?!拔母铩币院蠛芏嗄炅?,他的幾個朋友才給他申訴,才給他平反了。巴金寫了這篇文章,最后說:這個人才是理想主義者。腰纏萬貫,百萬富翁,捐一些錢給福利院,有人就說這是理想主義者。當然這也是一種理想,但是我覺得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就像耶穌一樣,自己一無所有,卻在普度眾生、拯救世界。我覺得巴金自己雖然沒做到,但是他在他的朋友身上看到了黃金般高貴的心。

        巴金晚年之所以有這樣的一個力量支撐著,是與他心中有理想信念相關的。我們沒有這個信念,就無法理解他的內(nèi)心深處。雖然巴金晚年身體非常不好,但是他活得真是非常智慧,用各種方法把自己的內(nèi)心話講了出來。巴金就是要把心中最重要的東西講出來,但是他偏偏生活在一個不能講真話的時代,只能用這樣的方式把自己曲曲折折內(nèi)心的感情和思想講出來。我想探討的就是這樣的問題。

        這就是我要講的巴金晚年的理想主義,怎么從失落到慢慢復蘇的過程。

        本文是作者于上海圖書館的演講

        作 者: 陳思和,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編 輯:張玲玲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歡
        隨想錄理想主義巴金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線上(外四篇)
        神劍(2021年3期)2021-08-14 02:29:54
        一部理想主義長篇小說——評李保均《花農(nóng)》
        阿來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54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氣質(zhì)中*——評長篇小說《花農(nóng)》
        阿來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44
        《芳華》:事關理想主義的隕落
        從巴金《隨想錄》淺析現(xiàn)代教育
        圓 滿
        雜文月刊(2017年20期)2017-11-13 02:25:05
        小巴金“認錯”
        向巴金學習講真話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1
        理想主義長安馬自達MAZD CX-5
        家用汽車(2015年9期)2015-03-14 01:58:52
        粉嫩人妻91精品视色在线看| 久久香蕉免费国产天天看| 99精品免费视频| av免费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色av|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妇女|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91会所女技师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久久精品国产88久久综合 | 欧美人牲交|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精选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18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高清自偷揄拍自拍 |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久久成人麻豆午夜电影| 男人的天堂av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少妇|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99在线| 亚洲五月天中文字幕第一页|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免费观看又污又黄的网站|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国产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日本午夜福利| 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无遮挡很爽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精品视频av麻豆网站| 女人高潮被爽到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y| 91国产熟女自拍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