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挑戰(zhàn)與新機遇
——公務員遴選考試考情分析
從2016年起,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錄用公務員出現(xiàn)了一個新變化,中央機關的招考不再面向在職公務員及參公單位工作人員。鑒于國考的導向功能,可以預見各地省考將會陸續(xù)效仿。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嘆生不逢時者有之,怨政策善變者有之,哀無先見之明者有之,悲進步無門者有之。殊不知挑戰(zhàn)與機遇伴舞,哀怨與福音共生,政策為基層公務員關上一扇窗的同時,敞開了更大的一扇門——遴選。
公開遴選,是指市(地)級以上機關從下級機關公開擇優(yōu)選拔任用內設機構公務員,是公務員轉任方式之一。遴選考試有自身的發(fā)展軌跡和歷程,相關政策在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先行先試階段
2009年,一些省市就“試水”從基層選擇公務員進入上級機關工作(主要代表省市有青海、銀川、上海、深圳等),成為第一批施行遴選公務員政策的地區(qū);2010年,重慶、湖北、江蘇、河南等省市開展了公開遴選的試點工作。遴選工作的開展受到普遍好評,甚至被認為是選人用人制度的一項創(chuàng)舉,更重要的是產生良好社會影響的同時,工作效果也非同凡響,這些試點為全面遴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經驗。
(二)中央國家機關試水遴選
2010年初,時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局長尹蔚民提出要“積極推動上級機關面向下級機關和基層一線遴選優(yōu)秀公務員”。2010年8月12日發(fā)布《2010年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公告》,決定在中央國家行政機關開展公開遴選試點工作,從省級以下機關遴選優(yōu)秀公務員到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工作。從而譜寫了遴選考試的新篇章,開啟了選人用人的新紀元。
(三)公開遴選制度形成
2012年3月19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發(fā)布的《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公告》中要求“建立來自基層的公務員培養(yǎng)選拔機制,優(yōu)化領導機關公務員隊伍來源和經驗結構,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這意味著中央機關公開遴選考試強調制度化,步入常態(tài)化,公開遴選成為中央機關選人用人的一條重要途徑。2013年1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fā)了《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試行)》,標志著公開遴選公務員工作步入常態(tài)化開展、制度化推進階段。
遴選的相關規(guī)定體現(xiàn)了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的統(tǒng)一。2013年《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試行)》強調遴選機關要按照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鹊倪x拔任用原則,以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的方式,結合崗位需求,從應試者中選拔能力素質與職位要求相適應的優(yōu)秀公務員。《辦法》明確規(guī)定遴選堅持考試和考察相結合,并對報名、資格審查、考試、組織考察、決定和任職的程序進行了專門規(guī)定。在上述規(guī)定中充分體現(xiàn)了規(guī)范化的要求。
一是明確了遴選原則。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要求雖然看似籠統(tǒng),實際上是嚴格意義上的高門檻。被遴選的公務員對原則性要求的符合,主要是基于在原單位工作中的表現(xiàn),實際上也就變相提出了苛刻的門檻。
二是規(guī)范了遴選程序。明確了遴選方式,并對相關工作環(huán)節(jié)的程序進行專門規(guī)定,通過程序上的正當性保障競爭的有序性,以利于營造健康的、風清氣正的用人環(huán)境。
三是確定了選人目標。結合崗位需求,從應試者中選拔能力素質與職位要求相適應的優(yōu)秀公務員,真正實現(xiàn)人崗匹配。
如果說規(guī)定的內容總體上相對穩(wěn)定,其指導思想卻是與時俱進的。2015年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公務員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公務員法、《公務員調任規(guī)定(試行)》和《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試行)》有關規(guī)定”。這說明,開展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工作是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
遴選考試的測評要素主要包括公共科目測評要素和專業(yè)科目測評要素,而涉及的具體題型則在變化中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
(三)品牌意識和行動缺少持久力導致輕重失衡。品牌是持久實踐的產物,持久的探索和完善方可鑄成品牌。品牌的標準有哪些?我們可否作這樣的基本概括——業(yè)內認同、認可并支持;引起社會關注,吸引公眾參與;黨政滿意。這三條指向三個側重面,目標是育品牌、打品牌,凸現(xiàn)文藝界人士的主體地位和創(chuàng)新智慧。而現(xiàn)實是,紹興的文藝品牌不多。其原因在于較大程度存在“品牌意識不強,今年辦了,明年再說,活動缺乏示范性”、“重活動組織,輕謀劃和總結提煉”、“重活動,輕原創(chuàng)”、“活動組織各自為政,統(tǒng)籌力度不夠,活動資源在地域、時間上分布不平衡”、“重本級輕基層,重運行輕管理,重眼前輕長遠”等失衡問題,必須加以思考,逐步改良和完善。
(一)公共科目測評要素(共性)
1.理論素養(yǎng)。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以及領導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的能力。對理論素養(yǎng)的考察,除了直接體現(xiàn)為客觀題,一般會結合具體材料融合到問題中。比如2012年山東遴選考試的寫作題,材料給出了關于科學發(fā)展的論述,要求寫一篇“推動縣域經濟科學發(fā)展”的主題文章。
2.公共知識素養(yǎng)。對履行領導工作職責應具備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具體應用的能力。
3.政策法規(guī)水平。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結合實際貫徹執(zhí)行的能力。比如:(2011年-安徽省直機關遴選)試題
【背景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guī)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如有特殊需要,必須經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必須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同意。
近日,省文物局接市文物局報告:群眾舉報該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未經批準施工建筑物,但文物本體未破壞。市文物局已協(xié)調當地政府,責令停工。省文物局主要領導批示業(yè)務處室要高度重視,妥善處理。
【作答要求】你作為承辦處室的工作人員,處長要求你提出妥善處理此事的初步設想,不超過300字。
【測評要素】考察依法行政能力
(2012年-廣東省發(fā)改委遴選)試題
談談對“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理解和認識。
【參考分析】考察對加快產業(yè)轉型升級的認識和思路。
【測評要素】政策法規(guī)水平(法律法規(guī)、中央政策和地方實際)
4.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領導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全面系統(tǒng)分析,抓住問題實質,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的能力。題型為案例分析題、論述題、辨析題、策論文等。
5.文字表達能力。以規(guī)范、準確、簡練、清晰、嚴密的文字表達思想觀點的能力。測試內容多為《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guī)定的常用公文、講話稿、評論、倡議書等實務文書。比如:
(2012年-河南省直機關遴選)試題
一份關于公共場所禁煙的材料,其中涉及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謝建平當選院士所引發(fā)的爭議,要求就此寫一篇評論,不少于500字。
(2012年-湖北省某市市委組織部遴選)試題
某省一年一度的公務員考試即將拉開帷幕,為了維護公平的考試環(huán)境,緩解面試人員的心理壓力,招考部門通常會將面試考生集中到一定區(qū)域。
請你以招考部門負責人的名義寫一篇緩解面試考生心理壓力的領導講話稿,供領導參考,不超過800字。
(二)專業(yè)科目測評要素(共性)
1.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對選拔職位所需要的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2.專業(yè)政策法規(guī)水平。對黨和國家有關專業(yè)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結合實際貫徹執(zhí)行的能力。
3.專業(yè)管理能力。根據選拔職位要求,運用專業(yè)管理知識解決領導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4.選拔職位需要的其他相關能力。該項具體測評要素根據不同職位要求,經職位分析確定。
《2012年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中明確了遴選公務員職務層次、職位類別,并對考試內容作了清晰的界定。
在分級方面,公開遴選的職位包括處長、副處長、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和科員5個層次,遴選筆試科目主要包括案例分析和對策性論文。具體為:正處級領導職位考案例分析與對策性論文(A類),副處級領導職位考案例分析與對策性論文(B類),主任科員職位考案例分析(C類)。
案例分析是圍繞一定的考查目標和要求,以文字、圖、表等形式向考生提供一段比較典型的場景或背景資料,要求考生在閱讀分析給定資料的基礎上,依據已有的政策理論,并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和經驗,考察考生利用理論政策分析和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以考查考生是否具備相應崗位要求的能力、素養(yǎng)的考試方法。其中,政策性論文是要求領導干部從宏觀層面、戰(zhàn)略高度把握系統(tǒng)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對領導干部更高層次的要求。正處級和副處級均考案例分析與對策性論文科目,但試卷內容不同,根據擔任工作的職責和內容不同,考察的側重點不同,并且A類試卷難度相對更高。根據《公務員法》規(guī)定,主任科員屬于非領導職務,其工作內容大多是執(zhí)行上級領導的工作安排,所以并沒有考對策性論文科目,僅考案例分析。
在分類方面,對報考正處級領導職位、副處級領導職位、主任科員職位的考生采用不同試卷,分別測試報考者的政策理論水平、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報考不同職務層次,考生應具備的綜合素質也存在差異,由于正處級領導處在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對其綜合素質的要求相對較高,副處級領導職位、主任科員職位依次遞減。這充分體現(xiàn)了“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則,真正實現(xiàn)公務員遴選人崗匹配的要求,把崗位需要和實際能力擺在突出位置,使測評內容符合針對性特點。
我國公務員人數已經超過700萬,大部分供職基層單位,保守估計超過百萬的年輕公務員有參加公務員遴選意向,基層年輕公務員大多經過公開選拔,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因此相較于普通公務員的考試,公務員遴選考試的規(guī)模雖相對較小,但是競爭壓力絲毫不亞于前者,且公務員遴選政策日趨明朗、穩(wěn)定,規(guī)模會逐步擴大,成為基層公務員“向上流動”非常重要的通道。以四川為例,省直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的報考情況非?;鸨?015年,四川26個省直機關、74個職位共擬面向基層公開遴選104名公務員(參公管理人員),共吸引了7436名基層公務員參加考試。其中,省民宗委干部人事處干部人事工作職位競爭比達526︰1。如何直面挑戰(zhàn)、抓住機遇已成致力于參加公務員遴選的干部面臨的全新課題。
(華圖教育 海 波 張現(xiàn)龍)
本欄責編:何一樂 孫爽
E-mail: ssbghy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