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林
(甘肅省田徑曲棍球管理中心,甘肅 蘭州 730050)
甘肅省競走隊訓練新思路及方法探討
田新林
(甘肅省田徑曲棍球管理中心,甘肅 蘭州 730050)
本文通過觀察近幾年競走技術水平,了解優(yōu)秀競走運動員的訓練安排特點,掌握優(yōu)秀運動員參賽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提高競走科學訓練能力。我們首先要認清形勢,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新思路,采用多年訓練結構和實用有效的訓練手段改進技術訓練。學習國家競走隊意大利外教達米拉諾教練的訓練方法,結合甘肅省競走運動員多年訓練與比賽的情況進行分析。
競走;科學訓練;新思路;方法
競走在比賽形式、項目距離和競走技術定義上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競走是走步的一種延伸形式,走步在字典中的定義是以任何一種不變?yōu)榕艿乃俣扔脙赡_移動的運動。動詞“走步”被人們認為是要有一只腳經(jīng)常與地面接觸的兩腿交替移動的前進運動。國際競走委員會對競走的描述是獨一無二的,其最新的競走定義是運動員在地面連續(xù)行走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沒有明顯的騰空現(xiàn)象。前腿在觸地的瞬間必須伸直不能屈膝,直至身體垂直面。競走項目與其他項目相比,需要在技術細節(jié)上下功夫,可以說競走是一向技術至上的項目,技術是競走的關鍵之最。
優(yōu)秀的競走運動員多年訓練應根據(jù)競走運動的技術要求、比賽距離、運動量大、體能消耗大等特點進行制訂,競走是一項比賽時間長、負荷強度大的運動項目,為了保證一個較長的運動壽命,必須根據(jù)競走的專項特點及運動員的生長發(fā)育功能、生理、心理規(guī)律科學訓練。技術訓練是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貫穿于整個訓練過程,技術訓練一定要同身體訓練,尤其是專項訓練結合起來,使它們相互補充,融為一體,同步提高。訓練運動量、運動強度呈山峰形,高低明顯。以大運動量訓練為原則,有緊有松,即避免訓練過度疲勞。優(yōu)秀競走運動員在多年系統(tǒng)訓練的過程中,要承受長期大運動量、高強度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能力的訓練,關鍵在于技術規(guī)范、合理,訓練與比賽相結合的訓練;速度耐力的訓練及比賽中連續(xù)高速走的能力訓練;心理素質(zhì)訓練;大運動量訓練后和激烈比賽后的恢復訓練,加快運動員消除疲勞,達到積極恢復的目的;高原和亞高原訓練,利用缺氧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有氧能力訓練和無氧能力訓練。
1.1 多年訓練內(nèi)容的結構
優(yōu)秀競走運動員多年訓練為的是4年1屆的全運會,教練員以全運會為周期,制訂出4年的運動員發(fā)展框架結構訓練計劃,運動量逐年加大,由慢到快,由小到大,運動強度曲線式上升,總負荷呈爬山式上升。
1.2 多年訓練的專項化程度特點分析
優(yōu)秀競走運動員的專項成績是隨著訓練年限的增長和訓練水平的不斷加大而提高,在競走的訓練過程中競走的速度、速度耐力、專項運動量、專項強度都是隨著訓練年限的增長和訓練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加大。
1.3 多年訓練與參賽之間關系的分析
優(yōu)秀競走運動員多年訓練是一個結構完整,相互銜接的過程。訓練的目標是為了比賽,比賽是為了檢驗訓練的效果。所以,競走運動員達到高水平以后,在訓練安排方面必須有相應的改變,應有高水平階段的訓練特點,大力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取得更高水平的運動成績。
只有教練員不斷地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才能獲得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競走比賽,要求運動員不僅要有強大的耐力,還要有絕對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因此,要求教練員的訓練計劃更加謹慎,更加細致、科學,訓練方法更高。根據(jù)競走項目的訓練特點,甘肅省競走隊2015年冬訓在云南進行訓練,采取了國家隊外教組的訓練方法,整個冬訓最大限度地提高隊員的載氧能力、脈博輸出量、最大吸氧量、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機能水平及肌肉利用氧氣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運動員持續(xù)訓練和連續(xù)承擔大負荷的能力,培養(yǎng)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周訓練13次,周訓練最大量240km,負荷強度80%~90%,完成運動量1 968km,男隊員完成20km,7次課平均每千米的時間需空控制在4:40~5:00;24km,5次課平均每千米的時間需空控制在4:50左右。其中,完成大課30km、36km、46km,3次平均每千米的時間需空控制在4:40~5:00完成預期訓練計劃。其次,隊伍進行了20天的賽前訓練,共完成4節(jié)專項強度課,3 km×7組,平均每千米的時間需空控制在4:36~4:26,2km×10組×2次,平均每千米的時間需空控制在4:35~4:22, 1km×16組,平均每千米的時間需空控制在4:30~4:12,專項強度課后積極調(diào)控體能,消除疲勞,培養(yǎng)競技狀態(tài)和戰(zhàn)術意識,使隊員以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迎接比賽,完成預期的比賽任務,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2.1 訓練量的安排
優(yōu)秀競走運動員多年訓練的量主要以突出(大)的訓練安排,每日25~50km的大運動量訓練,每天1~2次訓練課,運動強度以心率達到140~160次/min,血乳酸值完全在“無氧閾值”以下,周最大運動量達到250km,最小運動量120km。年運動量達到8 100~9 500km。重點發(fā)展有氧能力的訓練,主要提高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的能力。有氧訓練、混氧訓練、無氧訓練的比例為6:3:1。
2.2 訓練量和強度的安排
優(yōu)秀競走運動員的訓練,量是地基,負荷強度是取得成績的基礎。訓練過程中提高運動員在高強度下連續(xù)快走的能力就是致勝的關鍵,訓練中嚴格的質(zhì)量要求是訓練優(yōu)秀運動員的唯一法寶。
2.2.1 采用400~1 000m的加速走,隨著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強度逐漸提高的方法。
2.2.2 根據(jù)比賽周期與訓練周期的交換,采用重復走,訓練長度逐漸縮短、速度不斷提高的方法。
2.2.3 采用2km快、1km慢變速走訓練方法。
2.2.4 采用有氧大運動量遞增強度的訓練方法。
2.2.5 采用力量和技術訓練等方法大力提高訓練強度。
2.2.6 采用(跑步機)變速走的訓練方法。
2.3 訓練身體專項素質(zhì)的安排
優(yōu)秀的競走運動員專項訓練、身體素質(zhì)缺一不可。力量訓練、速度訓練、靈敏性訓練、柔韌性訓練、速度訓練在競走運動員的比賽能力中起著決定性因素,教練員應根據(jù)運動員訓練年限、訓練水平、運動強度,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底到高等方法進行訓練。
2.4 賽前訓練的安排
高水平運動員賽前的訓練安排極為重要,其中專項訓練強度是賽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運動強度提高,運動量有所下降。此階段,訓練負荷安排如欠合理,將會功虧一簀。賽前準備階段應將比賽期一同安排,有利于統(tǒng)籌安排訓練節(jié)奏、調(diào)整競技狀態(tài)。準備階段的最后1周進入比賽期,使運動員發(fā)揮出最高的運動能力。
為了適應新賽制的節(jié)奏,以賽代練,賽練結合,教練員安排計劃時,應更加接近比賽的要求。一方面,以加訓練量的方式使運動員身體處于較高負荷的刺激之下從量變到質(zhì)變;另一方面,則以保持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使運動員有機體有一定的運動量和強度的刺激,達到以比賽形式檢查訓練效果,培養(yǎng)比賽能力。在新賽制下的競走訓練,在提高競技能力的前提下,抓好技術的規(guī)范化,加強髖關節(jié)的轉(zhuǎn)動幅度,加強前擺落地時足跟與地面的合理角度,加強步頻,增大步長,做到“完整技術天天練,關鍵技術不間斷”。力求運動員競走技術完全符合新競走技術定義和規(guī)范要求。
[ 1 ]袁作生.現(xiàn)代田徑運動科學訓練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 2 ]馬福海,馮連世.高原訓練實用問答[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 3 ]田麥久.運動訓練科學化探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 4 ]王琳,牟少華.競走運動及競走運動員訓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G821
A
1674-151X(2016)09-02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10
投稿日期:2016-08-15
田新林(1978—),副高,本科。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