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澤長嶺縣第三中學
淺議解決高中生物理學習困難的方法
劉一澤
長嶺縣第三中學
我國高中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在高中生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學生出現偏科的現象。尤其是針對物理這門學科,很多高中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繼而導致厭倦對物理的學習。本文主要分析了導致高中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提出了解決高中生物理學習困難的措施,希望這些對于提高高中生物理學習效率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學習困難;原因分析;解決措施
對于很多高中生來說,相對于其他學科,物理這一學科比較難學習。而針對邏輯思維一般的學生而言,物理則顯得更為難學了。實際上,在高中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哪一個學科,都會有學的好的和不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些困難,有時也是難免的。尤其是像數學,物理和化學,都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需要勤奮,才能真正學好物理。
高中物理相對不容易學習,給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造成了很多困難,筆者總結了幾點物理學習困難的特點:首先,由于從初中剛剛進入到高中,對物理等學科充滿了好奇和神秘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存在一些迷茫,部分學生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開始學習,而且也有部分學生對物理本身就存在著恐懼感,這在心理上使學生認為物理就是不好學習的一門學科,而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忽視和放棄了對物理的學習,而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其他課程中的學習。而且,這樣的學生,由于害怕,不敢,也不去嘗試。但是又想學好物理,給自身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帶來了很多矛盾。其次,物理知識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時,我們常常會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而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物理現象,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部分生活經驗是正確的,可以使我們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但是那些錯誤的生活經驗,也會迷惑我們在物理課程學習中正確思維的產生。再次,數理不分家。在平時的物理學習中,數學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解答物理問題的時候,部分學生會將數學思維帶到物理中來,而且有些時候,正是這些數學思維,將物理問題數學化,忽略了事物的物理事實和物理意義。
物理學習中存在著困難是必然的,物理學習困難存在的這些特點對于高中生改正物理學習方式想必會有一定的啟發(fā)。下面筆者重點論述導致高中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并就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以及提出幾點筆者關于解決高中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建議。
(一)學生自身缺乏抽象的思維能力
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甚至是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在高中學習階段,物理作為一門理性學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有著不同程度的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依賴于學生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學習中,我們會發(fā)現,僅有少數學生具備較強抽象思維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筆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和兩個方面的因素有關:一是在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階段,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多是接觸到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和如何用物理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在初中階段很難在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中得到鍛煉。二是由于高中生人數太多,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不能顧及到所有的學生,很難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恰當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理性思維能力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被動的學習方式
首先,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并不是完全主動;中國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著惰性心理,這里所指的惰性并不是說中國的學生在學習中不夠努力,筆者指的是學生在接受物理知識方面存在一定的惰性。尤其是高中生,面對著高考的壓力,而且需要學習的科目眾多,很多學生往往不愿意在一門學科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因此,導致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往往過多的依賴于老師對做題技巧的講解,忽視了在自己解題過程中發(fā)現和總結的經驗。這樣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導致學生在遇到新的題型時無從下手。
其次,教師教學過于死板;教師教學有條不紊固然是好事,但是過于死板的教學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惰性心理。這里所說的死板教學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敢讓學生進行自主式的學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尤其是在高中的教學中,主要是以高考為主要目的,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都是圍繞著高考展開。在物理課堂中,教師僅僅對物理知識進行講解,不會靈活變通,這也使得學生增加了對老師的依賴性。
(一)啟發(fā)和加強學生心理鍛煉和調節(jié)
高中物理的教學宗旨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往往違背了這一宗旨,僅以高考主要目的。而且,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也決定了選擇的多樣性,不能所有的學生都喜歡物理,在將來選擇物理專業(yè)。在高中階段,對于學生最為現實的就是在自己原有物理素養(yǎng)的基礎上在所有提高。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也應該敢于嘗試,在心理給予一些小暗示,比如“我能行”。教師也應該及時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例如每一次微小的提高和進步,都對學生給予肯定,證明學生的努力是有效的。
(二)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幫助和指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理性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從學習物理知識到學會靈活運用物理知識,不僅僅是解決試卷上的問題,而且可以用正確的物理理性思維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物理問題。在遇到新問題時,可以靈活解決,發(fā)散思維,通過解決新問題來學習新的知識,真正做到舉一反三。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啟發(fā)式教學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適當的結合在一起
物理是一門和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學科,教師在物理課堂上的知識講解往往也是間接的向學生傳授生活經驗。因此,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將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現象和課本知識相結合,更能增加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意識到物理實驗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物理實驗的次數,學生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也更好的鍛煉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進行動手操作的能力,促進學生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相結合。
[1]嚴仁東.淺談高中生物理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8:030.
[2]李娟.淺議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99-100.
[3]周成果.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J].教育,2015, (023):316-316.
[4]魏延坡.影響高中生物理問題解決的因素[J].內江科技, 2008,(1):182-182.
[5]張金富.高中生物理學習困難成因及對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