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圓
摘 要:刑事訴訟審前程序廣義上包括立案、偵查、起訴階段,相較而言,我國此程序存在缺陷,主要包括審前程序的立法缺失,我國審前司法審查制度的缺失,控辯雙方位于嚴重不平等地位,律師在這一階段的作用細微,進而導致了我國人權保障在一定程序上會受到侵害。本文主要通過對我國刑事訴訟審前程序的缺陷進行分析,進一步論述刑事訴訟審前程序中人權保障方的缺陷,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刑事訴訟審前程序;人權保障;司法審查制度
刑事審前程序,廣義上主要包括立案、偵查、起訴三階段。我國的刑事審前程序中沒有審前司法審查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程序,沒有監(jiān)督直接導致人權保障得不到保證。筆者針對以上問題,論述刑事訴訟審前程序中的人權保障缺陷。
一、刑事訴訟審前程序的基本內容
廣義的刑事審前程序主要包括指進入審判階段之前的立案、偵查、起訴等階段。本文主要在廣義的概念中論述我國刑事訴訟審前程序有關問題。審前程序是司法程序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偵查機關對犯罪的打擊、和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都將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二、刑事訴訟審前程序的缺陷導致的人權保障缺陷
(一)關于審前程序的立法缺失導致的人權保障缺陷。我國法律未獨立規(guī)定刑事訴訟審前程序,而只是將審前程序分為立案、偵查、起訴三個階段進行規(guī)定。這樣的規(guī)定雖然有一定優(yōu)勢,但也有其相應的劣勢。首先,這樣規(guī)定不利于審前程序的統(tǒng)一和系統(tǒng)化,其次,立法應當完善規(guī)定偵查起訴規(guī)則,指導司法實踐,確保人權的保障。
(二)我國審前司法審查制度的缺失導致的人權保障缺陷。偵查階段,偵查機關強制性處分權利缺少有效的司法控制。我國強制處分權必須受到相應的制約與控制,這種控制必須是實在的,有效的,必須“依法限權、以權制權”①。但在檢察院自偵案件中的實踐中,即使有監(jiān)督措施,其結果仍然導致“檢察院自偵案件的監(jiān)督事實上便成了一句空話”②。偵查階段的主要遵循行政活動的方式進行,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整個活動中偵查機關才有唯一的權利進行偵查行為;其次,該行為是有偵查機關主動進行的;再次,所以偵查活動都不被當事人所知曉,秘密進行;最后,偵查活動的重大事項必須要得到領導授權??梢钥闯?,偵查機關多數(shù)行為都是由其自己決定自己執(zhí)行,只要符合偵查機關的目的,該機關都是采取自認為合適的方式。所以犯罪嫌疑人在這一階段受到侵害的可能性相當大。
起訴階段,我國審前制度也有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兩點:一是檢察機關公訴權不受司法審查,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不能對于檢查機關提起公訴提請法院進行司法審查程序,而法院也沒有主動進行“實體審查”的權利。這使犯罪嫌疑人人權受到侵害。二是起訴階段過多的限制了辯護律師的權利,不論是偵查還是起訴階段,我國對于律師調查取證權作出明確的限制性規(guī)定,這尤其表現(xiàn)在證據(jù)的收集方面。
(三)控辯雙方位于嚴重不平等地位導致的人權保障缺陷。刑事訴訟過程中,毋庸置疑,相較于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人而言,國家機構作為國家強制及其,擁有絕對的地位和權力。同時,由于法律制度等的規(guī)定以及社會公眾本身所具有的對犯罪嫌疑人的感情歧視,更使得犯罪嫌疑人地位的不平等。我國控辯雙方地位不平等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我國沒有明確無罪推定原則,我國最新刑訴法只規(guī)定:“未經(jīng)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對“證據(jù)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做出證據(jù)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可見,我國并沒有確立完全的無罪推定原則③。其次,我國刑事犯罪嫌疑人不享有外國人享有的沉默權。我國的犯罪嫌疑人面對國家機關有“如實回答”的義務,雖然刑訴法修改之后趨向于不再重視口供,但是重口供的思想一時半刻很難改變。再次,辯護律師的辯護權并不完整和實踐可行,我國法律雖然規(guī)定了辯護律師的權利,但是在實踐中依然很難得到實現(xiàn)。最后,違法證據(jù)排除原則未確立,我國關于“毒樹”和“毒樹之果”雖然有相應的規(guī)定,但是并不如國外具體可行。
三、相應的完善措施
(一)在偵查階段
比較其他國家的立法與實踐,在偵查階段,我國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首先,建立偵查司法審查控制機制。偵查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偵查人員對犯罪嫌疑人權益的限制和剝奪,偵查人員的強制權力過大,手段制約較少,所以必須建立偵查司法審查控制機制,從機制上完善偵查程序,限制國家公權力,進而保障人權。其次是建立羈押審查,但是由于庭前羈押尤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而人身自由是重要的人權,如果庭前羈押的方式、手段、時間適用不當,會再另一方面侵害人權。再次,要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訴訟主體地位,使其在國家強權面前處于平等的地位,前提是首先要確定無罪推定原則,這是犯罪嫌疑人訴訟主體地位的基礎。然后在無罪推定前提下,強化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尤其是沉默權,使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保障和地位優(yōu)勢與國家強制機關抗衡。同時,必須要確立違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在非法證據(jù)排除的基礎上,偵查機關為了獲取口供而實行的刑訊逼供等行為必然會有所收斂。最后,擴大律師參與訴訟范圍,為了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證犯罪嫌疑人的訴訟主體地位很必,可增強控辯雙方的對抗性。犯罪嫌疑人由于專業(yè)限制,最好通過辯護律師的幫助,所以在偵查階段初期,就應該擴大律師的參與范圍。
(二)在起訴階段
我國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建立起訴預審制度,我國審查起訴完全由檢查機關單方面實施,往往是檢查機關獲取一定信息之后,當事人都很難獲得某些證據(jù)。為了在起訴階段更有利于保障人權,提高犯罪嫌疑人的地位,使其與控方達到實質意義上的控辯平衡,可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的做法,建立起訴預審制度。讓法院或者大陪審團對準備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最終確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從而進一步確定是否進入審判階段。其次,完善起訴標準,我國的起訴標準只要達到了“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條件,就可以提起公訴。但是“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依然過于概括和寬泛。為了防止檢察院濫用起訴權,應該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起訴的標準,不論是犯罪事實方面還是證據(jù)方面,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最后,切實保證辯護律師的權利。雖然現(xiàn)行法律對其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而且看起來似乎是較為全面和完善,面面俱到,但是在實踐中律師的權利依然受到了許多限制。對辯護律師權利的保證,首先應該立法作為基礎?!傲⒎ㄕ邞獜氖欠褡袷貞椃ǖ母叨缺M快糾正《刑事訴訟法》第37條的有關限制性規(guī)定,賦予辯護律師以平等的調查取證權?!睉斍袑崝U大并且保障律師的以上權利,在法律規(guī)范和制度中落實律師的權利,進一步使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在程序上和實質上得到切實保障。
(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注解:
① 孫長永:《偵查程序與人權——比較法考察》,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② 陳衛(wèi)東、李奮飛:《論偵查的司法控制》,《政法論壇》2000年第6期。
③ 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參考文獻:
[1] 龍宗智:《相對合理主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 卞建林、姚莉:“提起公訴”,載于《刑事訴訟實施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 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2000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陳瑞華:《刑事審判原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5] 左衛(wèi)民、周長軍:《刑事訴訟的理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 卞建林:《刑事起訴制度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檢查出版社1993年版;
[7] 陳光中主編:《外國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