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剛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第四部分之二“評價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在紙筆測驗中注重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常用評價方式,紙筆測驗應根據(jù)課程改革的需要作出相應改進,考核的重點不要放在知識點的簡單記憶和重現(xiàn)上,不應孤立地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測試,而應放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背景中去評價,從知識的整體聯(lián)系上去考核。習題是紙筆測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注重習題編設與反饋的有效性。
作為化學學科,習題是對學生進行科學訓練的一種形式,它是學生鞏固理解所學知識、發(fā)展化學能力、培養(yǎng)應用化學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主要途徑。當前,我們雖然已經(jīng)避免了由于習題量的不足而使學生技能得不到有效訓練的狀況,但有些作業(yè)是“滿本練”,課外還要布置好多題目讓學生做,練習冊要題題過關,還要搞什么錯題本之類,過度地消耗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復習的時候,我們往往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做題的速度不快,不該出的錯較多,究其原因就是出在習題訓練上,學生沒有好奇感和新鮮感,好多都是在應付。這就使學生的訓練有效性大大降低,往往事倍功半。由此,我們認識到學生訓練能否有效,不在于題目做得多不多,而在于題目做得精不精。作為教師,只有通過認真鉆研教材和教輔用書,有針對性地、精心地編設適合學生的習題,才能確保學生訓練的有效性。
一、精挑細選,注重習題編設的有效性
以往的備課,不是忽視教學的生成性,把重點放在大篇幅書寫教學內容上,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引,如何導,如何講清楚、講明白,就是強調解題技巧,備課筆記無異于“習題集”,大量重復記憶、機械操練雖能讓學生獲得較高分數(shù),但在面對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的題目時學生往往束手無策。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我們應該把提高習題編設的有效性作為側重點之一,增加些原創(chuàng)題、精品題,增多些針對性強、探索性強的題目。
習題編設要有層次性,可分為課前思考題、課內示例題、課堂鞏固題以及課后練習題。
注重課前思考題編設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從輪廓上自學所學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注重課內示例題編設的有效性。依據(jù)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內容,精選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習題作范題,講清思路,滲透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分析思考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注重學法的指導,注意一些點撥的技巧和方法,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思路上去探索,不要盲目地尋找答案和啟示,產(chǎn)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注重課堂鞏固題編設的有效性。囊括教材內容,知識覆蓋面達百分之百,重在鞏固所學內容。
注重課后練習題編設的有效性。突出重點知識,注重綜合拓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提高習題編設的有效性,教師在編設習題的過程中,還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編設思路要從以往只訓練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把握程度轉變到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與否,也要關注學生能否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2.編設重點要從機械重復、冷飯重炒的練習轉變到針對課程重難點和學習中的薄弱之處,設置一定的梯度和難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學生自我提升的空間,讓每位學生都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3.編設范圍要從書本轉變到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社會熱點,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生活情境中自我建構,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并提高學生的興趣。
4.編設力量要從以往教師個人單打獨斗轉變到整合全體備課組成員智慧,把集體備課制度落到實處,形成合力,發(fā)揮教學智慧的整體效益。
5.編設成員要從教師單向選擇轉變到指導學生編設,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思考、分析的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6.編設成果要從以往零打碎敲、只紙片本、小黑板轉變到逐步積累、不斷修改、文本呈現(xiàn)的習題庫,以形成系統(tǒng)的符合校情、師情、生情的校本資源。
二、落實常規(guī),注重習題反饋的有效性
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提出的元認知理論,認為人對自己的認知活動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就是以主體及其活動為意識對象,根據(jù)教學活動要求,選擇適宜的策略,監(jiān)控認知活動進程,不斷反饋和分析信息,及時調節(jié)自己的認知過程,堅持或更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在技能形成中,反饋對技能動作的學習和完善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教師講了不等于學生聽了,學生聽了不等于懂了,學生懂了不等于會了,學生會了不等于會學了。教師要對學生的習題進行及時地反饋,及時了解學生是否能夠扎實有效地完成習題,發(fā)揮激勵作用、反饋作用和調控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訓練效度。教師可以將先前的習題情況作為重要資源,反思自己在教學設計和策略上的不足,再設計當前的習題,以此來不斷調整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教學流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落實,發(fā)揮習題的教育功能。
課堂檢測不可少。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漸漸變活了,學習內容開放、靈活,使學生的學習有了更多自由度。但是,有些教師只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索精神等方面的培養(yǎng)過程,忽視課堂檢測。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當堂練習時間,確保學生能夠把剛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哪怕是臨時改變教學內容和計劃,也要讓學生當堂訓練,因為學生對于解題方法的掌握、解題方法的優(yōu)選單靠教師的教是教不會的,它是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實踐去總結、去體會才能感悟到的。課堂檢測需保證當堂集中統(tǒng)一校對,迅速反饋。
作業(yè)批改要精細。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不僅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且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作業(yè)是學生通過練習形成能力的重要階段,做了不批、批了不講、講了不改,等于白做。教師要把握適時、適量、適度原則開發(fā)、布置作業(yè),本著激勵的原則選擇對學生有效的批改方式。對于課后書面作業(yè),在全收全批基礎上,可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批次精批細閱,了解各層次學生對知識的落實情況。縮短批改與反饋之間的時間,使師生雙方及時搜集正確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及時評講,認真糾錯,防止大量遺忘,確保反饋的時效性。對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問題要讓學生進行二次作業(yè),做到有批改必有矯正、有矯正必有落實,達到消除錯誤、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促進學生有效完成作業(y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試卷講評應及時??荚囀菍σ欢螘r間的學習的總結,是學生查清自己位置的關鍵,是針對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練習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檢查,也是學生看到進步、增強信心的一種手段。試題的合理編排與否決定著講評試卷質量的好壞,高質量的試卷講評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提高起著關鍵性作用。及時講評,及時反饋,各種因素在最佳狀態(tài)下得以最優(yōu)化配合,從而取得顯著效果。在做好考試質量分析后,應盡早發(fā)還試卷,使學生在第一時間了解測試評價結果,為試卷講評的有效性奠定基礎。教師要重點講評學生在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課程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知識和技能,而不是面面俱到或者是按順序逐題講解;重點引導學生自我尋找、分析、總結出出錯的原因以及需要加強訓練給予鞏固的內容,而不是只有教師講解,讓學生無論是在審題、解題上,還是在知識的整理、深化與強化上都能得到再訓練與再提高。提高知識應用中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增長經(jīng)驗,從而對學生的已學知識起到矯正、鞏固、充實、完善和深化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嶄新的舞臺?;瘜W教學中滲透新課程理念,注重習題編設與反饋的有效性,必能激發(fā)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這對提高學生各種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有良好的影響,必將有效地促進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