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穗
在江浙一帶,糕團的誘惑力始終是相當大的,老一輩人大多有過排隊買糕團的經(jīng)歷。江南糕團品種多,味道全,工藝精。到江南不吃糕團,那就不算到過江南。其中,有一款定勝糕,因其名與“定升”諧音,取“上升”和“勝利”之意,千百年來,一直為此地民間添丁、趕考、喬遷和建屋等喜慶節(jié)日饋贈親友的禮品。
定勝糕,因其狀如“定榫”,所以原名為“定榫糕”,被稱為定勝糕,則始于南宋時期。記得在筆者小時候,定勝糕是十分常見的糕點。在許多鄉(xiāng)鎮(zhèn)的老街舊巷中,都有制作定勝糕的店鋪。但這些年定勝糕成了稀罕物,只有當筆者回憶童年趣事之時,才會偶爾念起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前幾日,有朋友從吳江老家回來,給筆者帶了數(shù)塊定勝糕,說家里新蓋了房子,這是分發(fā)給親友的禮物。筆者滿心歡喜,甚為感動。定勝糕,真是久違了。那糕,為五瓣的梅花狀,色呈粉紅,中央點綴著紅綠色的果脯絲。嘗一口,糯且軟,味道純正,依稀便是記憶中那熟悉的味道。
做定勝糕是一門傳統(tǒng)而悠久的手藝。在江南,定勝糕制法多樣。按口味的不同,糕分為葷、素兩種;又根據(jù)模具形狀的不同,可做出桃花形、梅花形、棱臺形等。以最常見的葷定勝糕為例,先將以糯七粳三比例配好的米粉置于案板上,中間撥開成潭,加入白糖、紅曲粉拌和,面上略灑清水后靜置數(shù)小時。再將糕粉抓松抓細,用篩子“溜粉”,拌入玫瑰醬。當此道工序完成后,就該將糕粉定型了。
定型用的木制凹模,在底部置一枚滿是小洞的銅片,以透蒸汽。繼而托住糕模,往里面舀粉,放入糖板油丁、豆沙,再鋪上一層糕粉后,用木棒輕輕摁實,并用刀刮平表面,撒上紅綠絲和瓜子仁。接下來便是蒸糕了。蒸糕一般都用老式煤爐,爐上放一個裝滿水的圓錐狀鐵質(zhì)蒸桶,上有一個碗口大小的蒸板。待桶內(nèi)水沸,將糕模放上去。蒸汽通過糕模底部的孔直沖粉中,當看到糕面結(jié)攏,翻扣在案板上,一個糕便算做成了。另有一種素定勝糕,制法大體相同,只是以核桃仁、紅棗等取代了豬油、豆沙。
新鮮出爐的定勝糕,真是款很美好的點心。巧妙的糕模設(shè)計,使其形態(tài)呈塊形完整的花葉狀,小巧精致。淡淡的粉紅色(也有白色的,上面用甜菜汁敲上圓形的章),又讓它顯得既嬌艷,又喜慶。而那伴著熱氣,陣陣襲來的水鄉(xiāng)特有的米香味,在清冷的小鎮(zhèn)清晨,讓人倍感溫暖。
輕輕咬上一口,綿軟細膩,糯而不粘,糕內(nèi)的豆沙伴著微微的甜順著齒尖流溢彌漫開來,桂花的甘香與米粉的醇香在舌尖交纏糾結(jié),慢慢融為一體,久久不去。
水墨般的江南小鎮(zhèn)終是讓人流連的,因為此處的瀟瀟暮雨,因為此處的輕煙流水,更因為此處這塊紅顏香澤的定勝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