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見過人恨爹恨媽恨社會恨班主任恨初戀女朋友,但恨外婆的似乎沒有。大概慈母大人的慈母大人等于慈母大人的平方,又不像爺爺奶奶有培養(yǎng)孫子安邦定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大欲望,無欲則剛,因此我周遭朋友連我在內(nèi),都比較親外婆。而眾人口中經(jīng)典的外婆形象,總和飲食相關(guān)。
外婆們做菜,比較容易分辨。比如,你在別人家做客,見一道菜大眾家常,多半是小姑娘自己初學(xué)羹湯的實驗品;如果滿桌菜風(fēng)骨倜儻、風(fēng)味豪爽,那多半是手藝好的爸爸或媽媽露了一手。色調(diào)最溫潤、味道最淡、成色最厚的,一般就是外婆菜。
外婆們下廚,好比絕世高手出陣。已經(jīng)過了跟你斗劍論掌飛沙走石的境界,講究的是拈花一笑舉重若輕。外婆們都篤信天然,鄙視各類現(xiàn)成味精之類。反正老人家有的是時間,燉一鍋湯可以在香氣氤氳之間坐等那味道絲絲分解出來。外婆們做菜很少給你大葷大油。葷少素多,疏疏朗朗地給你端來,嘗不出味精來,鹽也淡得若有若無。但信手放些花椒和被利用完的芭蕉,星星點點,就又把味道襯起來了。
外婆們?nèi)糇龊裎恫?,往往做得極厚潤。比如,爸爸媽媽們的紅燒肉時常勁健耐嚼,香氣犀利,外婆們的紅燒肉或是紅燒蹄膀一般都踏雪無痕,一觸即融、入口便化,味道厚實得就像聽上年紀藝人演話劇,一個字一個字像兩只腳踩實在地上:踏實、地道。
外婆們吃東西都細心,總是帶點雍容的挑剔,好比賈府太君看個戲就批評上了才子佳人。你帶外婆們出去吃館子,她們高興之余,都會對某些菜客客氣氣地挑肥揀瘦一番。到了最后,隱隱約約透出底牌,就是覺得錢花多了,菜吃少了,菜價還大大不值。能做飯的外婆們吃館子,通常有點執(zhí)拗勁,恨不能一筆一劃列個配方單子出來。豪奢型的大菜不容易摸透,但簡單家常的偏門菜,外婆們通常一吃就會。過兩天擺給你看,等你夸一句“比外面館子里還好吃”,就泄露天機般告訴你,外面賣多少錢,家里做如何省錢。最后感嘆兩句世風(fēng)日下人心不古之類。
我外婆生前,省起錢來不遺余力,比如做紅燒鱔筒,筋筋角角舍不得扔,恨不能把鱔頭一起燒了才罷,被我媽嘮叨過許多次。其他諸如雞頭、魚尾、白菜根,真有點但有一技之長者莫不為國所用的意思。每次在我家吃飯,看著我媽扔掉的邊角都嘆息幾聲。我小時候總覺得外婆摳門,后來才知道,她老人家是已經(jīng)到了所謂草木竹石皆可為劍的境界。
舌頭是會成長的,等我后來離了家獨居學(xué)做菜,才體會到我外婆這樣的廚房高手,當(dāng)初是何等寂寞。每當(dāng)我向外婆請教某個菜為何同樣做法,她做的就如此美味,外婆總是一副“本該如此”的慈祥表情,說不出個所以然。大概外婆們雖然人人都通了“道”,但不像庖丁似的,有個莊子代他們發(fā)點兒游刃有余目無全牛的言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