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玲
摘 要:一年級是小學生剛剛從幼兒園畢業(yè)轉(zhuǎn)為一名正式學生的初級階段,一年級語文的主要任務(wù)就是教會小學生多識一些字,那么如何有效地來教小學生多識一些字呢?這就需要老師去發(fā)散思維去教學了。
關(guān)鍵詞:一年級;識字;有效
一、在識字教學中采取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學生要靈活掌握識字方法,提高識字量和識字的速度。這就要求小學生在識字過程中能舉一反三,適當利用漢字的識字規(guī)律認識更多的漢字。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例如:“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日是太陽能給人們帶來光明,月是月亮也能給人們帶來光明,所以日和月就組成了明;“坐”是什么,是兩個人在土地上聊天,所以兩個人在土上聊天就形成了坐字;“釘”是由金和丁組成的,釘子是金屬材質(zhì)的,丁特別像釘子的形狀,所以釘就是帶有金屬的丁。中國的文字體系博大精深,通過象形來識別漢字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而且也能加深小學生的印象。
二、采用字字組合法
我們都知道很多字的兩部分拆開仍然是字,所以也可以根據(jù)字字組合法來讓學生記住。例如,魚和羊就組成了鮮字;日和月組成了明字;米和青組成了精字,目和青組成了睛。通過把兩個簡單的字組合起來依舊能形成一個字,我們可以讓一年級的學生自己組字,不要怕他們組合起來的不是字,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拿出幾個簡單的字讓小學生自由組合,這種方法,更能加深小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同時又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三、組成順口溜或兒歌來教會小朋友
老師可以把字體的組合按照規(guī)律組成各種順口溜來幫助小朋友們記憶,例如:兩個人是從,兩個口念呂,兩個木念林,兩個火是炎。這樣的話可以教會小朋友認識更多的兩個字組成的疊字。再有就是也可以編制三個相同的例如:“三個口念品,三個日念晶,三個木念森,三個人念眾”,還有這樣形式的“口旁加苗是貓叫,犬旁加苗是小貓,金旁加苗是鐵錨”。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感知能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強的,當你把知識換成他們喜歡的形式去傳授,也許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猜字謎法
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比較難寫的漢字,小學生不容易記住也很難寫,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把整個漢字拆分成一個字謎,學生對字謎這類的形式比較感興趣,也就漸漸地記住了這個字的寫法。簡單舉幾個例子:“?!弊直容^難寫,就可以拆分成‘我打了你兩拳,你踢了我一腳,你說我是橫著的人,我告訴你母親,這種字謎雖然很淺,但是可以加深小學生的記憶,何樂而不為呢?再例如“自大一點,就是臭”,也可以趁機教導(dǎo)學生不要自大,要謙虛。另外還有“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連是‘田;一個人在內(nèi)是‘肉;一只狗,頭上頂著兩個口,誰遇到它誰發(fā)愁是‘哭”。這種最簡單的字謎法可以讓一年級的學生記住這些漢字的構(gòu)造。從而加深對漢字的記憶與理解,是教學中一種比較不錯的方法。
五、組詞識字法
可以把新教的漢字跟原來就認識的字組合成一個詞語,這樣既加深了小學生對于新漢字的認識,也大致懂得了新漢字的意思,比如,教“數(shù)”的時候,就可以組合成數(shù)字,數(shù)字就是一二三,小學生也就理解了“數(shù)”的意思;教“森”的時候,組合成森林,森林都是由樹木組成的,所以森就是三個木;教“明”的時候組合成明亮。明亮就是光明的意思。這種組詞識字的方法簡單而有效,不僅讓學生認識了新的漢字,還理解了一些詞組的意思。對于學生來講多學到了知識,對于老師來講少花了精力,而又達到了想要的教學效果。
六、可以組織一些識漢字比賽
大部分的小學生還是有一種好勝欲的,可以多組織一些識字比賽,把老師教過的漢字羅列在黑板上,讓小學生比賽,看誰認識的最多,獎勵一些小獎品,以此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勝欲,也加深了他們對剛剛學過的漢字的記憶。雖說現(xiàn)在并不提倡比賽考試什么的,但是這種小競賽的方法是可以運用到教學中的,對教學是有不小幫助的。
一年級是小學階段的基礎(chǔ),它承載著幼小銜接和通往自助學習的橋梁作用。如果沒有在一年級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chǔ),那么到了高年級的學習階段就會變得有些吃不消。那么什么是一年級小學生最需要形成的能力呢?那就是自主識字。一年級的老師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教學生識字的,因為一年級的文章相對比較短小,有的只是幾句話的兒歌,內(nèi)容沒有什么很大的難度。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分析語句,理解內(nèi)容,那么勢必會影響孩子對語文的興趣。另外,雖然我們講了多種識字的方法,但是對于老師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因為身為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要關(guān)注到每個孩子,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又要關(guān)注到教學的嚴謹度和教法的生動,以及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所以,雖然方法多種多樣,但是需要我們的園丁去探索、去領(lǐng)悟究竟哪一種最適合一年級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佟樂泉,張一清.小學識字教學研究·語言文字應(yīng)用研究叢書[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