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軍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齊家鎮(zhèn)長嶺中心小學)
摘 要: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能僅僅是“教教材”,“負數”的教學尤其如此,多一些情境設置,多一些聯系現實,正是學會“用教材”的具體體現,而沉浸在其中的師生,其收獲是多方面的,必將發(fā)現有關“負數”的更多的美、趣味和奧秘。
關鍵詞:負數;情境;零度;生活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生活中的負數”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諸多知識點,如“負數”“零度”等概念的引入是數系的一次擴展,也是小學數學中一個陌生的概念。那么,如何恰當地引入負數,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是教師在設計本課時應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一、情境設置不可或缺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能僅僅是“教教材”,抱著這樣的想法,在進行“負數的認識”公開課之前,我萌發(fā)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那就是改變原有編排,整合學習內容,通過生活實際讓孩子們與負數來一次“親密接觸”,為學生營造出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huán)境。
基于以上想法,在上課伊始,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兩個情境:
1.和平街小學和光明街小學足球隊的比賽中,上半場進了兩個球,下半場輸了三個球,該如何用數字表示進球和輸球呢?
2.紡織廠2016年1月份進了5個工人,同時退休了3名老職工,如何用數字表示新進和退休的職工數呢?
這樣的情境設置能夠達到兩個目的:(1)這些情境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溫度學習更有興趣。(2)這些情境隱含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用正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能夠直擊本課教學的重心,突破難點,快速達到教學目的。
實踐表明,當教師為學生搭建一個適宜的“舞臺”時,學生就能為教師呈現出一個開放的課堂、動態(tài)的課堂。這樣的情境設置,必定是從有益于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身心發(fā)展的角度而做出的正確而細微的甄別和選擇。說到底,整個學習的過程,最大限度地點燃了孩子們的興趣之火,很多情境設置,都力圖在新舊理念之間鋪設出一條更為“溫暖”的地帶,以期“新的希望與突圍”能在這里起步,并淌出一條漸行漸寬的課改之路。
二、“0”的出場不可或缺
事實上,在“負數的認識”公開課中,我對于“0”就認識得不夠,僅僅是組織學生討論了“0 ℃是零上溫度還是零下溫度”,學生從理論的層面也明白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但課后在作業(yè)中發(fā)現,學生對這一內容的掌握還是比較粗糙。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周一貫老師在《學會開發(fā)“教學遺憾”的價值》一文中說:“對學生的問題,如果教師沒法說服學生,只好不了了之,這就成了令人扼腕的教學遺憾?!辫b于這樣的認識,我一一梳理了教學過程中的遺憾,并且重新調整了教學思路和方案。
比如,在介紹完溫度計的基本知識后,我讓學生動手撥出12 ℃和零下8 ℃(課件出示),學生在沒有給出0刻度的溫度計上輕易地撥出了12 ℃,但是學生在撥零下8 ℃時,發(fā)現應該確定0 ℃,加深了他們對分界點0的認識。設計學生“撥一撥”這個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有兩個:
1.由靜態(tài)化為動態(tài),通過小小的“撥”,喚起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使學生明確感悟到:溫度中,0 ℃是區(qū)分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比0 ℃高的用正數表示,即正數都比0大,比0 ℃低的用負數表示,即負數都比0小。
2.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興趣盎然,即將正數、負數、零的概念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中,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對0的質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難點,當然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學生對負數的感性體驗和深刻認識。
三、聯系現實不可或缺
“生活中除了氣溫,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數和負數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似乎打開了“話匣子”,熱烈地交流起來,他們的視角擴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實踐證明,當你深入生活之時就會發(fā)現,原來生活中有那么多“負數”的影子,“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美、趣味和奧秘都蘊藏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之中,正等待著學生睜大“火眼金睛”去發(fā)現呢。
基于以上考慮,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基礎性練習:比一比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再讓學生獨立做一做,然后同桌互相檢查。
2.形成性練習。下面是中央氣象臺2016年1月3日下午發(fā)布的六個城市的氣溫預報,北京-12℃~-4℃,沈陽-27℃~-19℃,上海1℃~4℃,武漢-3℃~4℃,長沙0℃~3℃,香港18℃~22℃,請你說說,4℃和-4℃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仔細觀察,你還有什么發(fā)現?
3.拓展性練習。在生活中你見過類似的帶“-”的數嗎?在下列話題中自由選擇一個話題(溫高、高度、收支、增減、其他)進行研究,下節(jié)課匯報。
從第一個練習到第三個練習,習題的選擇和編排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遞進感,充分體現了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規(guī)律。好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中不斷發(fā)現負數的影子,逐步完善對負數的理解,不斷引發(fā)學生對負數產生更深層次的聯想,以此擦亮學生的眼睛,洞開他們的多重視域,達到看負數“分外妖嬈”的效果。
參考文獻:
朱菊.尋找教學“遺憾” 促進教學成長[J].網絡科技時代,2007(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