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紙硯為中國特有的文房四寶,歷代文人雅士不可以缺少的日常工具和材料。其中墨質的優(yōu)虐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又決定作品的保存的壽命和日后的傳播力。因此墨備受人民的珍視。
一、獨特的墨文化
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甲骨上就已出現墨書寫的文字,漢代開始就開始出現一些名墨,宋代開始出現油煙墨,用豬油、麻油等制成,宋元時期也有大批可考名姓的著名墨工,可惜這些名家所制之墨均未能流傳下來。明清時期的制墨業(yè)更為昌盛,工藝日趨進步,流傳至今的實物較多,在麻三衡陵鳳凰山168號西漢墓中曾出土過成套文的《墨志·系氏》、萬壽祺的《墨表》、張仁熙的《雪堂墨品》、宋暈的《漫堂墨品》等著作中對此均已有翔實的記載。
墨按不同的制作原料可分為油煙墨、漆煙墨和松煙墨;按不同的質地分也可分為漆皮墨、漱金墨、漆邊墨、精煙墨和家香墨等;按不同的作用還可分為御墨、貢墨、自制墨、珍玩墨、普通書寫用墨、禮品墨、藥墨等種類。除黑墨外,還有專供繪畫用的色墨。明清時期的色墨制作的相當精美,最著名的有乾隆御詠西湖十景十色墨等。
現今在我國屬名牌產品的墨汁包裝,其包裝大多都比較保守、傳統(tǒng),通常以圖案單調、設計保守,給人的感覺并無墨本身所具有的數千年文化底蘊的特點,沒有將古典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統(tǒng)籌結合,沒有體現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應有的文化品味,以一得閣為主的中華墨汁有些稍有創(chuàng)新也沒有普及大眾群體,一直以低端價位、走量為主的經營模式,當今發(fā)展令人堪憂。
二、墨包裝設計中應考慮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
首先,考慮古代典型的墨品風格。在進行玉石包裝設計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古代精制墨品文化的裝潢特色。例如,進行一得閣墨汁的包裝設計時,結合其起源清代,可以參考當時清代墨品的典型風格,運用乾隆御詠西湖十景十色墨等特色素材進行加工提取,凸顯一得閣墨汁品牌的文化底蘊,做到既流通了一得閣墨汁,又傳承了文化,讓人們在使用商品時收藏墨品時,品味文化的韻味。
表現文化性有多種方式。本文列舉兩種方式來闡述,一是以國畫圖畫為主題圖形。國畫是我國燦爛文化的代表及精髓,它意境高遠,在主客觀交流之中產生深邃的境界,這種境界與墨文化是相互吻合的。在墨品包裝設計中,以國畫的核心理念為創(chuàng)造核心理念加之提煉創(chuàng)新,也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書法文字為主題圖形。中國的文字源遠流長,具有很強的形象美,并達到了藝術的造詣與境界。在墨品包裝設計中,用書法作為視覺元素來傳達墨文化,是對墨的延續(xù)性的表達方式,有獨特韻味的??梢猿浞终宫F品牌形象,同時又不偏離中國的墨文化,且用毛筆書寫,恰當的傳承東方情調,取得消費者的文化認同感,激發(fā)購買與使用的欲望。
(二)包裝工藝
玉石的包裝設計要考慮墨的特點,在我國的文化中,墨文化是一種儒雅的傳統(tǒng)文化,所以在進行墨包裝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不宜進行煩瑣的過分的包裝。目前市場上的部分包裝大多都比較保守、傳統(tǒng),通常以圖案單調、設計保守、開天辟地盒型,簡單的印刷工藝,呈現出來的都是粗糙的效果,不盲目追求包裝獨特,但也要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工藝的創(chuàng)新結合。所以墨汁包裝設計重在體現傳統(tǒng)文化的神韻特質與優(yōu)良品質,且不能盲目追求過度包裝。
(三)信息傳達
在進行墨汁的包裝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外,還需要準確地傳達墨汁的信息。包裝必須傳達墨汁的最基本信息,同時,還要標志醒目、整齊、清晰,在包裝中標明墨的品牌名稱、產地、品級、重量等基本信息,讓消費品鑒者對墨有較為詳細的了解。
包裝要體現其獨特性,它既要傳承與延續(xù),也需要創(chuàng)新與突破。傳承延續(xù)指墨的每一類別都有其老字號品牌的系統(tǒng)與延續(xù)性,在進行包裝設計時,要把個案設計納入整體老字號升級品牌風格之中。在進行設計時,又要為了體現本品牌與其它同性品牌產品的不同,又需要在設計中,在印刷材料與工藝上進行改良與創(chuàng)新。通過對其包裝的信息傳達,使消費者能夠很容易憑日常積累對某一風格對印象來找到某個商品,同時再次強化了消費者對這一品牌產品的印象。
(四)環(huán)保意識
墨從大自然中提取,汲取天地之精華,吸納萬物之靈氣。所以我們在為墨進行包裝設計的同時,也要傳遞墨這種“綠色”的氣質,也要在包裝中盡可能的體現“綠色”意思,即環(huán)保意識。環(huán)保意識首先要體現在對包裝材料的選擇上。在包裝的選材上著重考慮易講解、對環(huán)境傷害最小的材料。
三、結語
把墨的包裝做好做精,傳遞中國文化在現代的傳統(tǒng)氣質,要從包裝上結合傳統(tǒng)文化、制作工藝、信息表達、環(huán)保意識等諸多方面的因素著手。將基本的條件滿足之后,讓人們再次接受傳統(tǒng)帶來的新視覺體驗,符合當下人民大眾對墨包裝對文化認同感,在墨包裝中脫穎而出,重新煥發(fā)光彩實現當今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尹潤生.尹潤生墨苑鑒藏錄[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06).
[2]錢存訓.中國墨的起源與發(fā)展[M].文獻,2011(12).
[3]胡素貞.基于“老字號”品牌的包裝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2012(05):20.
[4]陳冰玉.五芳齋月餅禮盒包裝形象中的品牌化研究[J].裝飾,2014(05).
作者簡介:梁璋(1993,01)女,湖南工業(yè)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包裝設計。